课前知识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不外乎要做两件事,一是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评判他为什么这样说,二是通过文字能够合乎逻辑且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情感。简单来说,就是一要读书,二要写作,而两者都需要运用我们的思维能力。
要想形成内在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就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最好的状态下把思维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前半截课听老师讲理论,后半截课大家交流。
课前三分钟。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一定是由内而外的,更是别人抢不走的。强大而安定的内心,才是人人都缺的奢侈品。
上课:
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上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关于写读后感,上个学期有讲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语言+文字,希望大家学得更透彻,写时比之前有进步。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必然是在“读”后产生的“感”, 也就是文章或是文章中最触动你的地方。
一、 如何写好开头。
先告诉读者,你读了什么书或什么内容,也就是交代清楚“感从何来”。引述原文时,只叙述原文大意或只摘录感触最深的部分即可,但不能信手摘抄,也不是简单罗列,而是要在读懂读透原文的基础上,用最“简”、最“精”的语言将原文的本质内容描述出来。
比如: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开头:《韩非子・喻老》中记叙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发现其病情不断恶化,并屡屡劝其医治,都遭到对方傲慢拒绝,从而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扁鹊是春秋时良医,名闻天下。蔡桓公,这个人物见于《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这个故事情节大家并不陌生。作者就用概述故事的内容作为文章的开头。)
二、过渡段要巧妙。
“原文的本质内容描述”主要是为“感”做铺垫,所以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供到。引述之后,需要对所引述的部分进行分析,从浅到深,从现象到本质,分析出所“引”材料的深层内涵及道理。通过分析,将“读”和“感”有效连接起来,为下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做铺垫。
比如: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第二段: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恐怕谁都认为桓公太蠢,蠢得可笑。殊不知,在我们生活中,像蔡桓公一样对自己的言行、品德中的小病不能及时“医治”者可谓多矣。对待缺点和错误,应防微杜渐,及早改正,否则酿成大祸,后果不堪设想,后悔莫及。
(分析阅读内容,提出观点,顺理成章,不是无源之水。)
三、安排好感点
1.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读后感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文其他内容感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甚至对个别句子感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就某个方面写出所感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但容易犯摘抄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摘抄的原文引述中,这点要注意避免。
比如: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第三段:历史上诸如此类固执冥顽之人可谓举不胜举。商纣王刚愎自用,荒淫无耻,不听忠谏,陷害忠良,最后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商朝。三国时袁绍依仗自己军队强大,而不听部下忠告,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前功尽弃。马谡因不听诸葛亮之劝阻,王平之美言而痛失街亭,最后被推出辕门斩首示众。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不听杨虎城、张学良规劝,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些事例与蔡桓公的下场都诉说着一个同样的道理:要想有所成就一番大事就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忠告,“勿以恶小而为之”。
(摆事实,讲论据,有理有据)
2、密切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要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的形式,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比如: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第四段:我们有些同学生性好强,对老师的教育不屑一顾,对家长的劝告置之不理,对同学的批评横眉怒对,他们以损人利己为小事,以不拘小节为潇酒,以不求上进为荣耀,最后陷入错误泥沼而不能自拔。要知道,“漏洞虽小,也能沉没一艘大船”。积少成多,小错铸成大祸。
(联系实际,读感结合。)
四、文章的结尾。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亲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的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达方式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要紧扣“读”。
比如: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第五段: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当然,一个人的缺点并非可以立即改正过来,这首先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其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有些缺点可能你自己都不发觉,如别人发现并劝告,就要认真听取并力求改正。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对照自己的缺点并引以借鉴。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尾: 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精进的过程。刚愎自用者,执迷不悟者,固执己见者,其结果都会落得个与蔡桓公同样的下场。但愿身陷迷茫中的人们都能幡然醒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以此为鉴。
(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结构完整逻辑严谨。)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怎么写题目呢?
通常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等等。
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换一个更有创意的标题。
比如采用正副标题的做法,即把我们读完文章最想表达的观点凝练成主标题,以“读×××》有感”作为副标题,这样不仅能让读者一眼就知道我们读的是哪本书或哪篇文章,更能让读者从标题就看到我们所“感”的重点是什么。
如在写《西游记》的读后感时,标题可以是《路在脚下,志在心中。副标题是:一一读く西游记〉有感》。读者一看便知道这篇文章不是写孙悟空的机灵、猪八戒的懒散,而是歌颂师徒四人求取真经的信念与理想。这样的标题既生动又能表达真情实感,就比直接写《读(西游记)有感》更有创意,更吸引读者。
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这篇文章,他想说一个观点:坏事虽然很小,积累多了,时间久了,也会酿成大错,所以小作者就用“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题目,“——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作副标题。
思考2:看电影或电视剧时,也会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写下来,叫什么呢?
就叫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读一句话(一段话)的读后感。
2020年3月16日,一班主任在QQ班级群里发出了一条公告:学习如长跑,操场上有直道也有弯道;直道就如平时在校学习,而弯道就像平时在校的课余时间和在家的自学时间。我本以为很多的同学都知道这时是最好的弯道超车!谁知很多的同学用这时间不是去超车反而变轨道啦,美好的时光用来娱乐、游戏、追剧去了,我奉劝大家应迷途知返!!!
1、看完这段话,你的感想是什么?(还记得我们曾经讲过的那十本励志成长书名吗,我觉得可以挑选一本书名来做主题)
2、认真分析这种现象,你有什么观点或看法?
3、举例说说这样的后果,想到什么例子?再联系实际,把感和想结合告知读者。
4. 提出希望,想发出什么呼吁?
作文:以上面一班主任在QQ班级群里发出的这条公告内容,写一篇《读QQ公告有感》。(不少于700字,打字从QQ私发语文老师,3月22日晚9点钟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