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小六君的文章《写干货和看干货的时候,我们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后,发现自己以前为什么日更那么痛苦,为什么总是为了日更素材而焦头烂额了额,究其原因,我太急了,我是一心为了追赶目标却忽略掉了赶路的意义。
弄清楚为什么选择走这一条路,比盲目选择一条路就飞奔重要的多。选择比坚持更重要!
以我日更的情况为例,我坚持日更了2个月,除去中间特殊原因打断的,一共坚持了40+篇,只有寥寥10个人关注,这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日更这种方式,于是我选择练习速读、晨间日记、思维导图,在一条又一条路上,我加速狂奔,《国王阅读法》-《30分钟速度法》-《1分钟看懂一本书》,我已经忘记了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坚持,在貌似强大地坚持了1个月后,我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痛定思痛,为什么日更不行,速读还是不行。是不够快吗?是不够努力吗?我觉得都不是,我也曾经达到过每天3/本书的速度,也成功实现了15本书/周的成绩,但是我很痛苦,我十分焦虑。我不知道我为了什么在坚持,也不知道坚持下去的结果是什么?终于,我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因为写不好一篇工作总结而彻夜辗转反侧。
难道真的是“读了很多的道路,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么?”我不信,在几天“闭关思考”之后,我选择了自己的“慢”路,这条路是自己的路,不做作,不功利,从心出发,不需要别人来评价。
1.一次只说一件事,从头到尾说清楚就好,不贪多不求完美。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经历,硬盘里有10T的资料,但还是写不出一篇简书。这就是连一件事都说不清楚的具体病例,举例子,如果你头痛发烧到医院看病,最希望医生是什么风格?一是风度翩翩,外貌姣好,但是花了30分钟跟你普及健身锻炼的重要性?二是外形身材均一般,但是立即着手治疗你的头疼,并在10分钟内给你成功退烧?
答案并不重要,但是一次说清楚一件事,虽然慢,但是能让人明白,就像简书,一篇文章不能给你科普医学常识,也不能解释神六飞船,但它能给你暂时退去“知识焦虑症”的烧。它值得拥有。
2.写作即生活,不妖娆,不造作。我的一位作文老师说过:“很多学生喜欢说,我不会写作,不知道怎么写,也写不好,所以我就不写了。”那对于另外一项我们同样很难掌握的技能——吃饭。我们就不会听到:“我不会吃饭,不知道怎么吃,也吃相也不美,所以我就不吃了”。这样的比喻也许过于简单直白,但我想说的是,写作即生活,言为心声,会说话会吃饭,跟会写作是同一档次的后天养成类生活技能,没有人不能。
但需要提醒的是,估计没有人专门考虑过聊八卦时候的坐姿吧,也没有考虑跟朋友一起吃饭时候说的笑话是否经得起推敲。那就是生活,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苦与乐的生活,那为什么写作不能是生活的一部分呢?为什么就不能从微信时间里挤出30分钟呢?为什么不能从各种偶像剧中挤出30分钟呢?生活不需要完美,无论是带着饭菜香味的信笺,还是歪歪扭扭的外星体,它承载的,都是你的心路历程。
3.大胆去展示。每个小伙伴双11买了新装备的时候,总是要秀一秀,那么当你有了新作品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去秀一秀,让不同的人去评头论足,然后你准备一颗最大的心脏去争辩、去反驳、去怼,去感恩,一番拼杀之后,你的认知程度从5%直接上升到20%,而那些一起互撕的“家伙”,极有可能成为你日后一起组团打怪的队友。
此时此刻,我正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不时在街边休息椅上小坐,又或是在快餐店外的长凳上若有所思,一手提笔一手握纸,一篇简书不知不觉间完成了。
以前看到大V们说道,这篇简书写成于XX地铁上,写成于XX旅途中,我眼中满是羡慕。如今,我也做到了,我能骄傲的说:“这篇简书写成于人民路步行街!”
在自己选的这条“慢”路上,我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走来,没有了每日读3本书的豪迈,也没有日更N文的冲动,有的只是一句看上去很low的话,“写作就像开车,慢点才能看到风景。”
从今以后,我开始1.每篇文章力争说清一个观点;2.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欢点赞,不喜欢拍砖,我不躲不闪;3.每篇简书都是自己的孩子,哪有因为孩子丑就不让孩子出门玩耍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