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年教高年级的我来说,今天下午集体教研,听了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给我很多启发。为我们执教的是晋老师,她执教的是二年级的《坐井观天》这一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高年级s版教材也曾有寓言故事的课文,不过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故教学时把握的重点、难点、侧重点也当然不一样。这节课可以说亮点多多,精彩不断。听完后反思,我发现除了课件制作优美、教态自然大方、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新颖、备课充分之外,我还有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分享一下:
一、注重书写指导
上课伊始,晋老师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然后出示关于“井”“井沿”的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在这里晋老师利用身边的事物“学生的课桌沿”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井沿”就加深了印象。不过我注意到,晋老师出示的图片最左边的那个图片不太清楚,既像实物又有点儿像象形字。我不知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在哪儿?是认识“井沿”这个词?还是解释“坐井观天”这个词语?如果是“井沿”的讲解,用动画演示一遍,会不会效果更好?接着晋老师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新课。我注意到晋老师在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讲解,同时让学生书空笔画,这个细节告诉我指导书写要贯穿整个学段。细致的书写,还体现在“渴”“喝”形近字的指导上,晋老师分六步进行引导,她从让学生找“渴,喝”异同点切入,然后让生说说识字方法,接着师用顺口溜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再用课件演示笔画笔顺。接着用怎样书写更好看?过渡到老师范写,这个环节用了好长时间,可见晋老师在研读文本时,是明白这个地方是重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指导我认为已经够细致了,现在反思这个环节,我想,如果加上师范写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一遍,是不是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二、注重朗读指导
在讲解小鸟和青蛙第二次对话这个环节时,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读句子、比赛读、带动作读。包括第三次对话的指名读、分角色读、跟着视频读等。学生读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体会出了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见多识广,这些朗读有层次有梯度,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自然也很活跃。
三、注重评价语的运用
在第一次对话教学环节,“你从哪儿来呀?”这句话朗读指导中,晋老师指名一位学生读,这位学生读的很不错,晋老师这样评价:“你读出了好奇”,接着晋老师又让另外一个孩子读这句话,第二个孩子读的声音有点小,晋老师这样说:“如果你读的清脆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语既有鼓励也有引导,学生听了绝对会明白这句话到底该怎样读。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具体而丰富的评价语,使课堂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气氛之中。有点儿小小遗憾的是在指导第三次对话教学环节,对于两名学生比赛朗读时,晋老师只说了一句,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如果换成“你们两个都读出了不相信的语气”这样是不是会更完美一些?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晋老师在让学生读书时,这样提醒学生:请把书拿起来读,当学生读完后,她又一次提醒:请把书轻轻放下,讲课完毕,她又一次提醒学生到教室等着家长和老师。三次提醒看似不经意,实则对学生的读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我认为,这也是为师者在教学中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有一个疑问:对于最后寓言故事告诉的道理,学生的回答有点儿预演过痕迹。是不是让学生用“自以为是”“见多识广”说一句话会好一些?
总之,这节课因为注重了细节,所以,无疑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晋老师年轻有为,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磨练,未来的她一定会更加的优秀,向晋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