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聊到房价高涨的原因,那么其实我们就可以根据原因,再结合国家现有推出的改革措施及思路,来尝试推测一下,房价未来的走势。
首先是第一个原因城镇化,我们根据诺瑟姆曲线理论(1979 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对世界上多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进行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规律,可以被概括为一条被拉平的S 形曲线:当城市人口达到10% 以后,城镇化进入起步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状态;当城市人口超过30% 以后,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农村人口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城镇规模扩大,工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当城市人口超过70% 以后,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甚至停滞,一些地区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当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甚至停滞,一些地区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以年均增长2.03%(近三年常住人口城镇化年均增长率)来估计,至少还需要8.6 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70%。另外,现在所讲的城镇化率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37%(2018年)。同时,城镇化发展也存在地区不均衡现象,目前京津沪的城镇化率已超80%,粤江浙辽接近70%,中西部大多数地区仍不足50%,这些地区要达到70% 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有人口流动,必将有住房需求,房价也会随之上涨。因此从城镇化来看,只要是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中国房价还会涨。
对此我们来看看国家的主要应对思路,租售并举、构建大城市圈分担主要一二线城市压力以及多层次供给住房(也就是除了商品房,为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廉租房和),那么这能解决大城市的高房价问题,明显不行。为什么呢?
先不说中国丈母娘将是中国男人不可逾越的难关,再说了不赚钱的廉租房会有多少人投资呢,如此跟改革开放前的福利分配房是一样的,市场缺少投资动机,只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势必会造成供求矛盾;如果是私人资本房子出租,高昂的租金又会使人们产生租不如买的想法;再来说大城市圈,如果政府能够解决好城际间和城内的交通问题,这是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这是大工程,短期内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就是从房价预期与投资动机,国家的应对思路是短期的是限制国企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限售限购策略和长期的房产税。短期来看,由于流入房地产市场资金减少了,向发达地区的一二三四线城市集中,造成广大的四五线小城市大量的小开发商公司资金链断裂破产,这确实起到抑制房价上涨速度,甚至大部分不发达的四五线城市房价的下跌压力很大,但是这种行政手段的强行调控,却不是长久之计。何况如果房地产泡沫提前破裂,那么这恐怕也是政府不想看到的,所以也只能适当放水了。所以短期内,房价只能缓慢上涨。
而长期的房地产税却难产了,但是如果中央政府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最后房地产税应该还是会落地的,但是房地产税的作用其实也只是短期有效,因为房产税对于炒房者的震慑,会进一步减少民间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全国的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房价都会下跌。然而长期来说,资金会更集中在主要城市圈的及周边城市,造成主要城市圈的房价维持在一定高位,难以下降,但也不会上涨,具体的要看房地产税到时候是怎么征的。
最后是房价下限,土地财政。因为如果开发商拿地的价格很高的话,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低于成本价去出售的。所以房价就算降,所降幅度也不会大到哪去。而针对土地财政的改革,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土地财政的问题,然而土地财政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却让改革之路相当艰难,至于其何去何从却不好说。总之只要地方政府要发展,且房地产税无法改变其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那么就无法打破这个僵局。而房价就很难大幅下降。
总之,不管长短期,不发达的四五线小城及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是肯定的了,但跌的幅度有限。主要城市圈以及周边城市,还有部分三四线城市会在房产税出台后小幅下跌,但往后还是会涨回来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