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真自由训练营第一天课程的回顾总结与个人感悟。
每次上课都会有新的感受,每次上课都是对自己进一步了解,了解事物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向前走,比如认识世界三区理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当你知晓这三个区域的特点,并且根据现状判断自己处于哪个区域后,你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像是往前走的过程中,你知道前方一定有某路标,只要顺着路标一直向前就一定可以到底目的地。
一个悖论
每个人做事都期待拥有成就感和快感。稍微有点难的事,又不至于特别困难,在学习区,去挑战,挑战成功,会拥有巨大的成就感。学习区总会出现不达标的状态,因为能力不完全能hold住,所以一定会有不达标,会产生挫败感、痛苦。这里有一个悖论就是:如果要有成就感,必须先有挫败感。没有挫败感,就不会有成就感。
只有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艰辛,当问题解决后你才会由衷的欣喜,因为你的努力没有白费,你获得了技能,知识,而且通过问题的解决很好的验证了能力的提升。在欣喜的背后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所以你才会有浓浓的成就感,奥运会中我们认识了表情大王傅园慧,采访时她的一句“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还有别人问她你游泳会不会担心淹死,她的回答是,会啊,会累死,简简单单几句话,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在训练过程中她经历了什么,虽然获得铜牌,但对于她自己,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非常满意,这是经历了痛苦之后赢得的喜悦。在生活中,我们总觉得别人活的很轻松,好像随随便便就做成功某件事,或者别人好像没有怎么努力,就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实,我们只是看到表面的光鲜,并没有看到别人背后经历的挫折。当我们解决某个问题后,我们会觉得浑身轻松,问题已不再是问题。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想享受成功后的喜悦,你必须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住挫折。
推迟满足感
当我们遇到问题超出自己的能力时,小我就蹦出来了,小我的本质是趋利避害,问问自己,你是想先享受还是先痛苦,如果现在享受,以后会遭遇更大的痛苦,如果现在痛苦,以后你会感受满满的成就感,小我对于刺激会立刻产生一个反应,这个反应让你去逃避,因为小我目光短浅只管当下的利益和伤害。而你要做的就是使出分身大法,察觉小我想偷懒了,告诉小我你现在的事情很重要,如果不积极主动,那后果更严重,让小我接受你的积极理念归于平静,在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迎难而上。回想一下自己,前段时候有一个任务需要做,对于我来说难度偏大,所以心里有点排斥,开始转移注意力追剧,简直疯狂,每天就眼巴巴的等更新时间,是豆瓣知乎所有的网站查找关于电视剧的评论和推理,简直不亦乐乎,但是却推迟了自己的任务,小我为了享受暂时的愉悦——追剧,逃避了眼前的任务——作业,而我最后也在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逃避,成功的被小我征服,现在想起来,真想一巴掌扇醒自己,轻重缓急都没分清。所以当自己面对问题想逃避时,第一时间察觉分身,接下来使用自律解决问题,让问题变成一个触发器,只要一遇到问题,自动开启自律模式,这样不仅减少情绪内耗,还提高效率。
问题与成长的关系
上课过程中,老师提问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会促进成长,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解决问题可以获得经验促进成长,最后通过老师分析,才发现我对成长的概念认识不深,天天嚷着个人成长,但是我却对成长的模式都不懂,汗颜啊。
那么问题和成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这幅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问题和成长之间的距离不仅间隔着好几次分享课,还间隔着不懈的努力,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最容易有情绪的阶段就是A+B问题还没有解决,在这个阶段中因为遇到问题,受到刺激,你就会做出不同的回应,如果被小我征服,你做出的反应就是逃避放弃,如果说服小我,那你做出的反应就是自律面对。选择权在你,你会怎样面对呢?像刚才的例子中,我勇敢的被小我征服了,最后的结果很不美好,但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我要让小我听我的话,只有面对了,解决了,你才会成长。
成功完成了早上的任务,心情真好,感谢自律。
很多人遇到挫败感就放弃了,不去解决了,逃避了,所以就没有了成长,你会怎么选择呢?
坚持一个信念:问题是成长的基石,今日掉过的坑就是明日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