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课答疑
初学在术的层面,从开始不会问到会问到不问
浸泡 泡透理念内化
学习路上关卡,着急关,金钱关,规则设置关
想引导一个人 先了解一个人,看有没有机会进入她的世界了解她的想法,而对于他内心的东西并不一定真的好奇,对于他的道理,并不认为他有道理,或者不想了解它的道理,我们学的东西不见得能用上,先试着去打开怎么进入他的世界?进入了才有引导的可能?
人家都在问怎么引导,强调的是进入她世界的能力
建议是一个笼统的建议她观察,不给他具体的建议
当孩子说谈恋爱时,避免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这么做和当事人探讨能带来什么?有什么期待的呢?有没有尝试其他的方法?
对于李平的故事,会不会过分解读呢?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刻意训练正向思维能力,先刻意再随意,逐渐常态化
需要人性观理念的内化,才有可能不像无根根之木一样长不了
而人性观理念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内功深厚,采花摘叶即可伤人,从内到外修炼自己
重新建构,重新诠释赋予它新的意义
从这些面相去看,他想更好的心,他的优势,他的资源,他得坚持,
他都这么难,但他还仍在坚持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接纳也并不意味着对恶习无动于衷
沟通时主要抱着了解她内心,而并非主要想改变他,
建构不是目的,主要是提供不同的视角和面相,
焦点解决提供的视角,看到正向面,
过滤器,他想要的正向面, 来访者看到成功经验,做得相对比较好的,焦点解决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我们已经做到的有哪些?身边的人有谁知道呀?你怎么看他们所说的呀?周围人看到更多的面相,而非只站到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焦点解决会让我们看到未来实现了会是什么样?
这样当事人才不容易陷入到自己所看到的负向情绪当中,首先是我们有先看到的能力,然后才引导他思考
试试 虽然 但是
至少 起码
重新建构与阿Q精神的区别,重新建构是有事实依据的,而阿Q精神是臆想出来的
从负向当中看到当事人在意的,抱怨的背后的正向期待
一般化,这件事是正常的,一般化不能马上就说,对方会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坚守设置
现在学的不见得马上能用上,但是能决定以后能用多少
剑宗 气宗
学心理学更多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追求技术学,更多的学派,或许会有些作用,但是还得再拐回来继续浸泡基本功
平等,尊重,民主
敬畏之心,简单点,理解是否对不如自己的能量比自己低的做了事情还做了不太好的,或者说对自己的孩子曾经弄得一塌糊涂,不让自己满意的,也能保持这样的敬畏之心呢
当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去思考的时候,或许觉得这样做的没有什么,但真的把你换到那样的位置试试看,你未必没有他做得好
学会没事找事,给自己找点事做,照顾好自己,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这样需要提升成长自己的时候,想尽办法提升自己专业能量
不评判,不预设当事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可以有,只要不出来,或者不影响彼此的沟通,了解他更多背后的意义,动机以及她咋想的
扩大当时的选择性就是扩大他的面相
当事人是他自身问题的专家,我们是协助他思考的专家,是双专家模式,假如没有当时人的参与也没有我们的,所以是双方合作的关系,
我们只是催化当事人问题的专家,也就是水引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