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年了,,心理老师在学校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时不时就出现在我的脑子里。面对这份工作,我时常有太多的无助、无力、无奈。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能做的事很多,有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语文、英语,是语言,用于口头和书面交流的工具;政治、历史,研究人和人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如何发展的学问;物理、化学、生物,研究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普遍联系;地理,学了不迷路,野外能生存;体育可以强身健体;音乐、美术可以让人发现美、欣赏美。这些科目都是可衡量的,对学生的成长是显而易见。尤其是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可以以成绩来衡量。而心理呢?以什么来衡量心理老师对学生成长有什么帮助,是否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呢?从教三年,我时而清晰,时而迷茫!
于是就心理老师在学校 可以做什么这一问题,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抄录以下内容:
首先,从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看: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从服务对象上来看,学校的心理服务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而不仅仅是学生。
第三,从工作形式上来看,也不仅仅包括一对一的咨询,还包括团体辅导、心理知识的宣传、心理测评和心理档案的建立、校园心理活动。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包括以下几大块:
1. 学习辅导。学习辅导就是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心理品质和技能,对同学们的各种学习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从积极方面说,就是对大家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行训练和辅导;从消极方面看,就是对大家在学习压力、考试焦虑、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状态不佳的问题就行咨询。
2. 人格辅导。人格辅导就是帮助和促进同学们的社会适应和性格完善。大家应该都见过身边一些所谓的怪人,他们言行怪异,不适应社会,尤其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样的人可能就有人格问题。它可能在婴幼儿期、儿童期受到了心理创伤,需要及时治疗。不然,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人格辅导包括自我意识辅导(体像烦恼)、情绪辅导(情绪波动、焦虑、低落)、人际交往辅导(孤独、人际纠纷)、青春期及性心理辅导(性压力及异性交往)。
3. 生涯辅导。升学与择业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大事件。生涯辅导是为同学们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它通过自我认识、了解职业、探索人生和合理选择等辅导过程,帮助同学们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比如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学的专业情况,或者教大家如何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又或者通过职业心理测试和一对一会谈帮助你认识自己,再或者进行文理分科或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导。
4. 生活辅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倡导同学们过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培养同学们健康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帮助同学们应对生活中的创伤性事件,比如亲人离世、父母离婚、失恋等,帮助大家走出心理阴影。
对于生活辅导方面,相当重要。有些孩子年纪较小,没有知识与经验支持他们处理生活中的重大创伤事件,可能导致情绪冲突,做出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样来看,心理老师在学校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同时也很伟大。因为他运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每一个暂时被黑暗包围的孩子,走向光明。以上这些事情,在从教三年的工作中,我都做过了。可是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伟大。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帮到他!
课堂上,他们会发出欢声笑语,认真听讲,可是课后他们好像就忘了;有些孩子苦着脸走进咨询室,笑着走出去,可是后来他们依然又遇到问题。很多时候,我都没办法清楚的知道在咨询中,在课堂上,我的所教所讲,是否对他们有帮助!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心理也能考试就好了。
心理学科之所以那么难,或许是因为他存有太多的主观性了。很多的心理困惑,需要来访者自己思考,他愿意放下,便可以放下,他若不愿,便无法走出伤悲。
不知道年轻的心理老师是否也与我有相同的感觉。这个职业,需要我们不断的成长,自我安慰,自我觉察,自我消化。
我只能默默的告诉自己,尽人事,听天命。不辜负每一个信任我的人就好。牢记老师说的: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这样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助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