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 20181002偶然看到下载的,当天(20181002)开始看第2个番茄钟;11-46/211,全书计划9个番茄钟。
- 20181013全书读完,用时7个番茄钟。
- 作者是冉湖、杨其光、鲁威元编著,搜了一下这个人(还写了一本互联网金融),没说哪个学校的博士啊,说明肯定不是985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也不是啥正经出版社)。【不过也算行业第一本书吧,总有人要写书,还是要说点好的,毕竟连我也想译书和分享呢,哈哈。】
- 副标题是 共享经济爆发的新风口,2017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不推荐看这本书,公开资料或企业的整理吧,虽然是根据目录怼内容,但作者也是有工作量的,这个层面赞一个。
内容
- 目录 7/211
前言
chap1 共享单车:中国共享经济的新标杆 1(11/211)
-
滴滴之后的又一共享经济创新模式
美国Zagster采用C2C租赁模式
永安行建立较早;ofo于2014年创立于校园;摩拜起步更晚点;
-
共享单车的起源与发展
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诞生了世界第一辆“共享”概念自行车;
1995年,丹麦的哥本哈根出现第一批“系统化”的公共自行车;
-
2007年,法国巴黎velib公司问世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的商业化共享单车公司。
- 2007年7月15日,法国的德高集团在巴黎率先了“单车自由”自行车租赁服务。
我国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2005年才在北京出现。只是一些个体户经营的自行车出租服务。
共享单车服务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社会公德基础之上,要以大众的道德素养为支撑。
2008年5月1日,杭州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9月16日正式运营后,取得了成功。
2009年5月1日,武汉的免费公共自行站点在全市开展启用。
2009年7月,上海的闵行区启动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
2010年6月22日,广州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启动,首批的18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投入运营。
-
共享单车为什么火了
-
四个层面的原因:
出行领域的市场价值巨大
行业垄断价值的溢出效应
-
短途出行的市场价值
- 滴滴做的最多是3~5公里的短途出行,占其营收的70%。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
-
共享单车仅仅是互联网+自行车吗?
- 共享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感触就是人际流量时代的到来,对场景型创业公司来说,既要解决人们需求的痛点,又要能够持续获得场景下的人。
-
资本为什么青睐共享单车?
- app的高频使用,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的变现机会。
-
当前共享单车面临的五大困境
同行竞争激烈
-
用户的忠诚度普遍低
产品属性 工具类产品,不挑用户
-
产品体验
APP使用体验
单车使用体验
-
单车的可用性体验 500米是个找车的临界点
投放量
调试效率
各地政府对共享单车的政策还不明确
运营成本高
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chap2 摩拜:共享单车的领头羊 23(33/211)
-
摩拜单车的创意起源
2016年4月,摩拜横空出世。
-
摩拜对创业者的启示:
注重产品
创业者要坚持初心
抓住“硬连接”的机会
-
摩拜单车的互联网思维
共享经济思维
信用经济思维
公益营销思维 失败了就当是一次公益
自带传播思维
-
摩拜单车与共享经济
-
吴军认为共享经济真正的目的既不是为了用户省钱,也不是帮助大家将手中的闲置资源变现,而是要更多地使用资源,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制造资源。
每个人的自行车不一样,对服务的质量没有一个可预期性。
用起来没面子,作为一个白领,人家开车上班,你骑个破车上班,什么心情?
-
-
摩拜的商业模式
-
一个好的创新商业模式特点:
能够解决人们的需求痛点
这个需求的市场规模庞大
没有潜在竞争对手
商业模式不容易被复制和抄袭
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给用户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易形成“潮汐式集中”。目前的调试完全依赖用户行为,运营需要优化。
-
摩拜单车商业模式虽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硬件成本过高的问题
不好骑、不好找的问题
人为破坏的问题
竞争对手的问题
政策方面的问题
-
-
摩拜单车与技术创新 38(48/211)
- 2017年3月29日,与腾讯的微信合作。摩拜里的新技术
- 智能电子锁 这部分是不是有外包给别人,还是只是服务外包了
- 电源 【在骑行中也在给充电】
- 远程解锁
- 摩拜的概念新品
- 碳纤维
- 钛合金
- 18级变速
- 2017年3月29日,与腾讯的微信合作。摩拜里的新技术
-
摩拜的烦恼 44(54/211)
- 乱停乱放惹麻烦
- 使用中的不文明行为
- 模式易复制,竞争激烈
chap3 ofo:共享单车原创者和领骑者 49(59/211)
- ofo创始人戴威的创业故事
- 2013年本科毕业后,在青海大通县东霞镇支教1年,然后返回北大读硕。
- 本来最开始是想做骑行旅游的,后来看到《创业36条军规》要挖掘到真正的需求后,2015年3月转行做共享单车。
- 2016年1月30日,朱啸虎A轮投了1000万,而最开始的600万的钱,笔者没说从哪来看的,只是说之前那个投资人给的。
- ofo共享单车盈利模式 55(65/211)
- 租金 作者还是太乐观了
- 资金池
- 各种大数据
- ofo+滴滴:背后流量争夺战 59(69/211)
- 滴滴公交有个计算公交多久到站的时间,这个商业价值被利用起来了。
- 滴滴、小米力挺ofo
- 2016年10月10日,滴滴C1,小米C2。
- ofo共享单车的“锁”事 65(75/211)
- 机械锁,没有GPS定位系统。
- 2017年1月17日,发布了智能锁。
chap4 永安行:绿色出行的先行者 69(79/211)
- 永安行的盈利模式 70(80/211)
- “有桩”与“无桩”的定义
- 2010年8月创办,主要做有桩,2016年11月才推出无桩的。
- 政府订单是目前的盈利优势
- “有桩”与“无桩”的定义
- 永安行推出不收押金共享单车 74(84/211)
- 押金--共享单车的痛点
- 信用比押金更有效
- 目前人为的损耗才是共享单车最大的破坏源头。
- 永安行退出烧钱大战 78(88/211)
- 共享单车的战争方式:烧钱
- 永安行率先“休战”
- 5万辆单车成本2500万,这个业务总收入才36.83万。
- 永安行:你们烧钱我上市 82(92/211)
- 永安行上市的基础
- 永安行上市的原因
- 第一,永安行再不上市就迟了。
- 怕摩拜和ofo的无桩起来
- 第二,有桩单车业务的“寿命”在缩短。
- 和政府的合约是5年,怕后期没有合约
- 第一,永安行再不上市就迟了。
- 永安行IPO遇波折 86(96/211)
- 永安行IPO的第一门槛
- 2015年6月第一次提交IPO
- 证监会没通过
- 永安行IPO再遇难
- 两年后再提交才获得证监会通过
- 永安行的前景依旧充满希望
- 2015年6月第一次提交IPO
- 永安行IPO的第一门槛
- 永安行的失落与机会 89(99/211)
- 永安行的失落
- 与顾泰来的专利之争,影响了IPO的路演
- 永安行未来的两大机会
- 用户没有对现有单车形成黏性
- 共享单车相关政策的出台
- 永安行的失落
chap5 竞争激烈,鹿死谁手? 93(103/211)
- 正面开怼:腾讯挺摩拜,阿里携手ofo 94(104/211)
- 2017年3月19日摩拜进驻微信
- 2017年4月17日ofo接入滴滴,3月左右联合芝麻信用部分城市免押金骑行,同时接受阿里融资
- 摩拜和ofo有什么不同? 99(109/211)
- 差异非常大,但最大区别在于轮胎,车锁。
- ofo是想做平台的,愿意接入任何个人的自行车
- 黄橙之间的“暗战” 104(114/211)
- 海报上的互怼
- 规模和定位上的“争第一”
- 跟地方主管部门提建议时,用自己的优势去建立排它护城河
- 单车大战,谁主沉浮? 109(119/211)
- 六家共享单车接入支付宝混战下半场 113(123/211)
- 共享单车未来发展趋势 117(127/211)
- 投放理性化
- 平均100人投放一辆共享单车
- 入口多元化
- 管理规范化
- 不准社会车辆接入共享单车(上海的单车管理稿里有提到)
- 覆盖全面化
- 投放理性化
chap6 共享单车:消费者怎么说 121 (131/211)
- 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是关键 122(132/211)
- 摩拜:自带GPS,便于定位
- ofo:骑行更佳
- 小鸣:分时租赁
- 除了传统二维码,还支持蓝牙扫车
- 桔子:提供充电
- 消费者权益需保障 126(136/211)
- 大部分押金能退,但余额退流程太麻烦
- 消协也发布了消费建议
- 消费者如何维权? 130(140/211)
- 法律责任的划分
- 上了保险,平台仍有赔偿责任
- 消费者维权注意事项
- 押金--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 133(143/211)
- 担心钱退不回来
- 巨额押金的监管
- 不知道押金的去向
- 消费者使用共享单车注意事项
- 充值要适度
- 确认计费
- 文明用车
chap7 共享单车政策分析 137(147/211)
- 有规范才能使共享单车走得更远 138(148/211)
- 北京将对共享单车统一监管 141(151/211)
- 北京投放近70万辆,注册用户近1100万。真假?
- 上海将出台共享单车管控政策 145(155/211)
- 广州正在酝酿监管方案 148(158/211)
- 新车投入有序
- 规范约束用户行为
- 设置共享单车的停放区
- 打击蓄意破坏行为
- 优化押金管理
- 保证车辆安全
- 深圳出台首个共享单车规范条例 152(162/211)
- 2017年2月27日出的
- 明确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交通组成部分
- 车辆投放要与承载能力以及管理水平适应
- 共享单车企业应保障用户押金和人身安全
- 使用者违法违规信息将计入个人征信体系
- 2017年2月27日出的
chap8 一辆自行车的市场经济学思考 155(165/211)
- 高新技术+市场力量解决城市出行痛点 156(166/211)
- 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消费者这么看 160(170/211)
- 共享单车在做实事,在真正给普通人解决问题。
- 共享单车靠啥盈利? 164(174/211)
- 广告
- 资金池
- 政府补贴 这个不可能
- 主要还是靠租金
- 从共享单车看互联网商业模式 168(178/211)
- 当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一场革命时,商机就会随之而来,相关产业也会重新洗牌和组合。
- 规模效应
- 通过共享单车的数据去选址开店,也是一个思路。
- 共享单车是中国商业模式的创新 172(182/211)
- 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自于思维的创新。
chap9 共享单车对其他行业的启示 177(187/211)
- 互联网+与市场需求对接
- 互联网+
- “互联网+”带来全新的市场需求
- “互联网+”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方式
- 用“共享”思想重构传统行业生态 183(193/211)
- 用“共享”思想破解传统行业困局 188(198/211)
- 传统企业应对“共享”的七个方法 193(203/211)
- 与“共享”企业直接合作
- 把“共享”视为新的服务资源
- “共享”企业产品资源
- 进行合理的投资
- 通过收购兼并快速切入
- 创建新业务直击“共享”
- 防御“共享”带来的挑战
收获
- 第1章综述,2、3、4分别介绍了摩拜、ofo、永安行这几家车企的情况;但作者还是有点偏坦ofo啊。
- ofo的当初野心是想做平台的。现在谈不拢的原因除了控制权的问题,可能还有产品定位的问题。
- 最后一个番茄钟,也即chap9粗略地看了一下,没好好看。
- 作者不知道有没有想到,目前哈喽单车做得这么好。
- 总体而言,可以算这本书是本老师做的项目,然后出的一本书吧,不建议读,可以翻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