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 时间管理 」特别火,相关的书和课程卖得不错,这方面的文章也是满天飞,可见人们是多么缺时间。
我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时间管理,是通过彭小六的文章。这期间了解到许多时间管理的方法、工具,包括番茄钟、吞青蛙、三件事等等。这些方法和工具确实好用,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但是,我在没接触时间管理的方法之前,对时间的利用也很高效。那时我甚至从来没有时间管理的概念,每天睁开眼睛就做我想做的事情而已。但我仍然有大量的时间读书和研究一些问题,甚至同时还会做着一两个个人项目。
就有小伙伴很奇怪,问我是怎么有空做这些事情的。我后来想了想,明白了:很多人所谓没时间做某事,只是因为这件事还没那么重要。
就比如,没时间阅读,只会因为读书对你还不够重要。一周读一本30万字生涩难懂的书,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假如有人告诉你,一周读完这本书的话,就给你100万现金,那你可能两天就读完了,甚至巴不得通宵去读。就比如,没时间阅读,只会因为读书对你还不够重要。
我能有时间完成一些别人没空做的事情,只是因为我认为这些事情足够重要而已。我不需要琢磨如何节省出时间来读书,当我真正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后,自然会有大量的时间留给阅读。因为别人随手刷手机的时间、饭后闲聊的时间,都是我抓起书阅读的时间。
很多人学过时间管理,应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后,还是效果一般。比如在番茄钟的时间内,仍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每天设定的三件事,仍然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
工具和方法只是锦上添花,真正雪中送炭的永远是思维方式。真正能高效利用时间的思维,是先从心底认可做这件事的价值,从而让自己足够重视它,迫切地想完成它,然后再去执行。
凡是得不到重视的事情,你总会有千百个理由不去做它,“没时间”永远是最万能的那一个。大多数人做一件事情,一般都是先想要做什么,然后再想怎么做,接着就开始动手执行了。
比如在微信上看到某大咖一年读100本书,于是突然决定每天要坚持读50页书……然后又想,为了坚持下去,每天睡觉前不玩手机了,留给看书!你放心,这件事坚持不过三天,用上再厉害的时间管理工具也没用,最后都敌不过各种借口。
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就要我们在思考做什么之前,先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再去想该怎么做,最后才是落实到具体做什么的细节上。
先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就是先给这件事赋予意义,想清楚它的重要性,开始试图去重视它。如果你想了半天,仍然无法赋予它让你足够重视的意义,那么就先放弃做这件事吧,用再多工具,动作也都是僵硬的。
然而,当你真正开始重视这件事后,你就拥有了做事的自驱力,哪怕有再多的绊脚石,都可以见缝插针地找时间去做。
2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赋予一件事情足够的意义,以至于让我们足够重视它?我有个很直接的方法:诱惑和恐吓
诱惑很容易理解,就像前面奖赏100万现金读书的例子。但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样的好事该怎么办?我们可以自己去创造诱惑啊!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想「如果做成这件事,就能获得XX」,这个XX越是你心底想要的东西越好。
就好像,假如能背下2万个单词,你就能进入某个企业,收入就能从年薪10万到年薪50万。年薪一下翻五倍,这个诱惑让你不得不重视起来。
如果实在找不到能让你足够重视的诱惑,那就用恐吓的方法,也就是告诉自己「如果没做成这件事,我将失去XX」。恐吓往往比诱惑效果更好,因为我们都有「损失厌恶」的心理,也就是失去的痛苦要胜过得到的喜悦。对于已经占有的东西,我们往往会给到更高的估值。
比如,我是一个特别希望时间自由的人,但我一年后就要毕业进入职场了,所以我想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但自由职业者需要一个很强的能力来支撑自己脱离组织生存,所以不打磨好这项能力,我将失去最宝贵的自由时间。这么大的损失,让我不敢懈怠。
找到诱惑或恐吓还没完,我们要进一步量化地拆分你将获得或失去的东西。比如背下2万单词就能拿到50万年薪的工作,假如这个工作可以持续5年,那么每个单词的价值就是125。这么一想,背单词就像捡钱一样啊!
上面的这种思考逻辑,就是去思考我通过(不)做什么,来得到(失去)什么。因为得到或失去的东西对我来说价值很大,所以我才重视前面这个要做的事情。
但是,更能激起你重视的思考方式,是先想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所以我要拥有什么,因此要通过做什么来得到它。
比如,对于写作这件事,我的思考路径是:我要成为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所以我要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习惯,因此我要通过写作来强化。
这样的思考方式有两点好处:
1.目标明确。很多时候我们想拥有或不想失去某样东西,只是人性中的贪欲在作怪。所以我们要先树立目标,勇于舍弃和目标无关的东西,才能更好地集中资源去实现目标。
比如,曾经我想坚持天天长跑来减肥,坚持了一个月后效果一般,还消耗了很多时间,就放弃了。后来我重新思考,想减肥只是因为我想身体更健康,健康需要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要科学的休息、饮食和运动,而长跑是一种相对低效的方式。
2.需求更强。从你的目标出发,直接把自己定位成想成为的人,这时你做事的需求会更强。
比如,当我知道某个大咖每周都会读1本书的时候,我就照着他的书单也计划着一周读一本。结果读得很吃力,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后来我重新思考,我是一个自诩可以张口就说出干货的人,这就需要我多吸收知识,所以不仅要读书,凡是能高效吸收知识的方法都要用上!
为了保持张口就能说出干货的状态,我对吸收知识的需求比以前高了一大截,而不仅仅是盲目地效仿别人的行为。
说到底,你之所以重视一件事,就是因为你对它的需求度足够高。所以提高重视的核心,就是用各种方法提升对它的需求度。
其实,时间管理的前提,就是个人需求管理。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以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