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star
一
今天是距离2020考研倒计时145天的日子。
入淮像从前一样坐在桌子前,面前是摊开的课本和竖立着的一本本的字典般厚度的书。和从前不一样的,是入淮今天的心态。
三年前,入淮刚刚高考完,曾经在模考里考过全市32名并且高二高三稳居年级前五的她对高考成绩还抱有很大的希望,她觉得自己的分数应该可以送她去一个新的地方,无论这个地方在哪里,那一定是一个聚集了和她一样的年轻人的熙熙攘攘的地方,她幻想自己将会开始全新的生活,和之前枯燥无聊的题海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的生活。直到查询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刻,530分的一本分数线,她只考了558分。她屏住呼吸,死死盯住电脑上的那三个数字,半分钟后,爆发了第一声痛哭。
从这一刻起,她的全部高中生活失去了意义,成为既辉煌又耻辱的代名词。
带着所有的不甘心,两个月后,她到达了一所双非省属师范学校。而那个曾经在初二初三高一追求了她三年却始终没有得到她的同意的“学渣”男孩,因为走了一条空乘艺术生的道路,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圆满了他的高考梦——一所省外一线城市的211大学。
17岁之前,入淮的人生里只有“学习”两个字。17岁之后,入淮时常觉得可笑,她好像和那个曾经不被自己看好的男孩,颠倒了人生。所谓的学霸和所谓的学渣,被一场考试重新定义。
二
大一,入淮和所有的萌新一样,对学校里的一切活动都充满了好奇。初来乍到的大一新生,有的人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并且善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和优势,迅速和老师和部分符合预期的师哥师姐打成一片,至少混了个脸熟。这一批人在新生中占少数,但是却是院里真正掌握选择权和主动权的人,或者说,一开始就站在或者企图站在金字塔尖上俯瞰众生的人。另一部分占了大多数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什么都去尝试的人。入淮属于第二部分人,但是与第二部分人不同的是,她也渴望着第一部分人的渴望。时至今日我都不知道,入淮当年的每一项选择,到底是出于本心的欢喜,还是出于对高考的不甘心,于是把这种不甘心也带到了每一项选择和前进中,迫使自己常常拿出拼命三郎的勇气。
三
每年的高考那两天,都是入淮最痛苦的时候。
大一的7月,入淮每天都在思考回去复读的事情,最后因为家里父母的不支持和自己也不确定是否真的有足够坚定的勇气而作罢。几乎每个难以成眠的夜晚,入淮都要跑到操场,坐在看台上看星星,或者,等飞机来。只有入淮知道,星期三的晚上一共有7架飞机飞过这座小城的夜空,和星星一样放着光,和星星一样,触手莫及。入淮常常想,会不会,那个男孩此时就在这架飞机上呢?用着熟练的英语提醒乘客飞机的起落,和飞机一起去到祖国各地,去看入淮没看过的风景,去吃入淮没吃过的美食。入淮拿出手机,打开了男孩微信的朋友圈。他们笑得很开心。他早已又换了一个新女友。
很多人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其实只有孤独者自己知道,孤独到底意味着什么。孤独是一个人的夜晚,仰望星空,用最卑微的方式乞求飞机的划过,带来一瞬间的斗志昂扬,和无限期的满怀悲壮。孤独是紧抱双膝的泪流满面,和耳机里无数次循环的《好久不见》。
四
大二,入淮在QQ空间写下了一段话:“因为你,却不是为了你。我怎么甘心向你低头。”配图是男孩的一张背影,是入淮从他的朋友圈找到的。此条说说屏蔽所有初高中同学。
大二的入淮格外忙碌,忙碌到每次妈妈给她打电话,她都在开会或者去开会的路上。每天辗转于社团、学生会、班级工作、学校之中,每天都好像有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文件。朋友每每问她累不累,入淮总是以一句“习惯就好”来安慰自己。慢慢地,入淮终于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转眼大三,入淮竞选成功,成为了学生会主席团的一员。
站在塔尖,她真的做到了。
可是这件事于我来看却是很可悲的。入淮把一腔无处挥洒的热血洒到了学生会里,所谓的权力上升和金字塔尖,只不过是老师对学生的把戏罢了。入淮参加竞选前,纠结了很久,她想考研,去那个北方城市。而真正让入淮一板砖敲定要竞选的原因,只不过是竞选大会前一天,她作为负责PPT的会议执行者之一,在五楼那个可容纳二百人的空荡荡的教室里播放国歌时候的一时冲动。也只不过是,那天的天很蓝,风也恰到好处地吹起了教室里的窗帘,坐在第一排的入淮体会到了一瞬间的天地之大罢了。于是,她充分发挥了文科女生的感性和冲动,把这一切当做了冥冥之中的安排。
(未完待续,有看的话再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