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午觉的时候,
小子:今天***同学用拳头砸我脸了。
我:这是什么情况?
小子:我今天去跟他换铜牌的时候,就用拳头捶我脸了。
我:他是怎么捶得,你可以给我演示一下吗
开始演示,我扮演他,他扮演同学。大概就是去换,老师没说让换呢,你就来了,然后用拳头的底部捶了他的眼睛下方,演完了。
我:奥,是这么回事,那他的这个行为,你觉你受到了伤害了吗?你当时难过吗?
小子:没有,一点也不疼,也没有出血,出血我就觉得很疼了
我:你如果觉得自己受到伤害,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在你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一定要告诉老师。
小子:他也没有把我捶疼。
我:需要我把这件事情反映给老师吗,或者他的爸爸?
小子看着我摇了摇头。
我: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一定要告诉我,好吗?
(说完这个话我还是想着要和老师说一下,但既然他不需要,还是遵守约定吧)
小子点了点头,然后就睡觉了。
下午在写这段对话的时候,回想起来,中午有很多对话都是和荣誉牌相关的,只是当下没有察觉到。
中午刚到家,小子就拉着我去看他刚换的第四块铜牌,已经有多少多少个小贴花。
(换牌规则:10个小贴花可以换一个铜牌,10个铜牌换1个银牌,10个银牌换1个金牌,考试得100份可以直接换一个银牌,铜牌掌握在班长和老师的手里)
午睡时又讲到了换牌的事,突然感叹的换金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班里已经有同学有银牌了,觉得金牌距离自己很远。
这时我还鸡汤了一下,我们每天都有进步啊,有目标努力就会达到啊,什么之类得。
现在想来,小子感叹的既有100个小贴花和现实的距离,更有兑换的过程的艰辛,不仅有精神上的,还有身体上的。
写到这,突然觉得家长所看到都只是行为的表面,我们在社会中,在与人交往中困惑的问题,孩子同样会遇到,同样需要处理,不应该因为年龄小就被忽视,孩子也是一个正常的人,是人就必然要从一个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而这过渡的过程恰恰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吧!
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有时候他仅仅是需要一个不带评判的倾听者,相信他有能力处理好问题,需要帮助时,我会站在你身后。
还是很庆幸在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虽然当下没有考虑那么多深层次的问题,
1、没有对事件本身作出评判,只是了解事情经过
2、询问孩子自己的感受,他不觉的这有伤害到他,同时告诉他,如果感觉不舒服,一定要寻求帮助,老师或者是家长。
3、对于这件事需不需要家长的帮助,相信他的判断,尊重他决定。
给孩子爱和自由,诚实,顺应,如实呈现,安住当下,不评判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