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是比较折腾的。
如果从北京回家,先走地级市,需要300多公里。再坐直达县城的客车,1小时的路程。如果运气好的话,紧赶慢赶,可以坐上下午最晚的那趟回家的班车,才能到家。
所以如果早晨从北京出发,晚上黑天了才能到家。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多数情况下,运气都没这么好,当天晚上还要在县城租一个小旅馆。将就一下,第二天早晨再回去。
这几年出来工作,深知回家时间的宝贵,所以如果赶不上车,也会在县城打个出租车回家。
以前很羡慕,别人家能住在乡里,县城里。买点什么,办点什么,出门都很方便。
而我家,这么偏僻,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爱回家,能不回去就不回去了。
而现在,我不觉得折腾,因为,只要想到能很快见到爸妈,再远的路,也不算远。
每年到了年底,妈妈的电话就变得多了起来,我知道她盼望我们能早点回家,但她从来不说想我们,只是在电话里问,放假了!回来吗?
每到过年的那几天,是家里最忙碌的时候,我们会买过年的年货。然后走亲串门。
腊月份,村里的人都会去乡里赶集,买年货。我们家的年获,妈妈从不插手,只是到了那几天,她会亲口告诉爸爸需要买的东西,其实每年买的东西都一样,但她还是会告诉他。
爸爸是个细致、认真的人,他甚至会把该买的东西列一个清单,一样一样的买,以免忘记。
而那时候的我们只关心两样东西,一个是糖,一个是炮仗。只要这两样东西足够了,其它都无所谓。
前些年,为了省车费,爸爸都会骑自行车去,太阳还没升起,早早的出发了。到了中午会满载而归。
我们会兴高采烈的去翻买回来的东西,看看有糖吗,鞭炮够不够放的,还有什么其它的好玩意。
事实上,爸爸从不吝啬在我们的吃穿上,他自己很拮据,但过年,他都会满足我们的要求。
他买足够多的鞭炮,让我们放。买很多吃的……那个时候感觉很幸福。
后来,大一些,我们就会陪着他一起去,我们怕冷,就一起坐班车去。
集上很是热闹,赶马车的,开三轮车的,挑扁担的,街道两侧,很早就将东西就摆满了。小孩子你追我赶,到处凑热闹。
爸爸是个慢性子,一趟一趟的,来来回回总要跑上两三趟,才肯着手买。
我们有时候都着急了,问他怎么不买,他说,太贵,不好之类的话。后来知道,他那是在对比,要货比三家。
爸爸,从来不会多花一分冤枉钱。有时候虽然我们买贵了,他也只是随口一说。
从那时起,此后的每一年赶集,我们都会跟着去。
我们长大了,工作了,回家就是年了。所以也不需要我们再去赶集了,东西早已准备齐了。
而爸爸还会坚持他那些习惯,依旧每年去赶集。有时候,我们劝他,过年提前去一趟县城,一次性买够了。
他说,没必要跑那么远,东西也不一定好,我多赶几次集,就够了。
很怀念那几年和爸爸赶集的时刻,每次都收获满满,还有在家等着我们回去的妈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