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参加的一个写作课上,老师推荐了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叫《文心》。单看书名,我以为是一本枯燥的用于陶冶情操的文学作品,但是挑着看了几章电子书后惊呼:“这分明是一本关于写作关于读书的工具书呀,正符合现在想重拾写作的我”。然后果断入手了一本纸质版。
《文心》是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合力所作的一本用故事的体材来写关于国文的书籍,适用对象是中学生。但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遗憾为什么没有在中学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不过现在有这方面的需要,就不分自己是否还是中学生了。下面就将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收获分享出来。
1、读书的意义
故事开篇是讲乐华和大文刚升入中学,对于体材变化的选文读起来觉得吃力,于是便引出了读书的话题。选文有文言文和白话文,读这些选文,要去体会这些文章的作者的心情,被乐华和大文戏称“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
通过读书能够提高思考力和想象力。
因为读书,读的是别人的经验。如果是写景文,那么也是作者结合他当时的心情所观察到的景。因为心里想的是什么,眼睛看到的也是什么。所以描述出来的文字,自然是透过彼时其内心状态折射出来的景色。你可以根据作者的描述,再结合作者当时的人生状态,去想想当时的景色。这一点,在诗文中体会最深。
如果读到文章中表达的观点,那也是作者在经历了与某些事情之后悟到的,你或许会产生共鸣,或许会有向左的看法,这样就能练习你的理考能力。
读书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为自己的人生做积累,不然怎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古人的文,仿佛自己置身于田野乡村采菊东篱下,又或者乘一辆马车,划一叶扁舟;读游记,仿佛自己跟着作者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读人物传记,去窥探名人的生平,仿佛经历了不同的人生。
但是不同的阶段读相同的文章,理解到的层次和意义都不一样,所以读书不在读新,旧书也能读出新味儿。对于这一看法,在后面的“触发”章节也有提到。
所以,读书不应只是读文字,而是要读里面的内容意趣,不然就变成大人口中经常说的书呆子啦。
2、写作的构思
在读到“知与情意”这一章时,感觉任督二脉都被打开了。以前逮着一件事,就乱写一通,完全没有章法可循。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情感,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读完这一章后,发现现在盛行的新媒体文不也是这个套路么?先简单交代故事背景,讲述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再讲故事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即表达自己的情;然后希望大家应该怎样做,给出具体的建议,这是意。如此,迅速的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需要注意的是,情意需要有知识的驾驭,不然就成了无意义的文字啦。
3、写作的主题和素材
在生活中,不存在命题作文,所以身边所有的一切皆可成为素材。“触发”一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收集素材的方式。
书中说到:“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也是触发。”这几点,说的是读书时的触发,依据这几点来做读书笔记,便是再好不过的了。
“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可以成为作文的好材料。”事事皆学问,只要肯留心。现在的热点文,大概将触发发挥到最大效用了,但触发却远远不止用于热点文。触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能让我们更加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随时保持敏感的头脑。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小本子,或者利用手机里的便捷的工具方便随机记录稍纵即逝的灵感。
4、让语言丰满起来
如果文章想要生动,具有感染力,那必要的细节描述和修辞手法则会有很大的效用。
描写心里的感受时,不要仅仅用“难过”、“悲伤”等枯燥的词来概括,需要把怎样的悲伤、怎样的难过的印象描写出来。结合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便可将抽象的心理状态描写生动形象,可读性更强,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
在《文心》这本书中,对于描写,便有许多可学之处。下面摘抄几处,我们可以领略一下。
“乐华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拿了书躺在藤椅上看,往往不久就睡去,不由自主地让书从手中溜到地上。炫目的阳光,聒耳的蝉声,愈使乐华感到长日如年,倦怠难耐。”这一段的细节描述,有主人公的行为描述,也有周围环境的描述。将乐华在假期的百无聊赖展示的淋漓尽致,我们能很轻松的想象到当时的场景,并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师生都把整个的心倾注于声音的辨认上,窗外日影的转移,室内时钟的记数,他们都不曾觉得。这时候忽然传来了寺中晚课的钟声。”这一段借助外物的特征,描述时间在大家聚精会神于一件事的时候悄然流逝。相比于“不知不觉”这样的形容词来说,显得丰满了很多。
书里的国文老师王先生说:“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这也可作为我们日后作文的一个参考。
书中还讲了许多作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数学中的应用题,题干和文章一样,有中心思想,有组织条件;比如绘画,人物的感情需要在背景的烘托下,才更加饱满有力,描写景物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幅写生画。这些都很有意思,使写文的意义显得更加突出,打破了作为工科女的我对语文的认知,对写文的兴致更高了。
从《文心》一书学到了另外一点就是,经过思维的碰撞得来的对事物的认知,会更客观更全面。书中的“学习小组”对于学习交流的热情深深的感染了我,在最后一节课中,读到大家即将离别,我竟在心底生出不舍之情。而在读到由于家境原因提前在外工作了一年的乐华的来信时,眼泪竟然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