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慢慢欣赏,生活其实是美的
2018.7.9 周一 阴天
01.
夏日黄昏,有着别样的美。
和儿子,成了这美的见证者,欣赏者和融入者。
几天前的大雨,在马路低洼处,积了不少水,远远看去,像一方亮晶晶的池塘。儿子蹬着三轮车,摇摇晃晃地朝前走,结果,还是被那亮晶晶的东西勾了半条魂儿。走到水洼处,说什么都不可能再往前走一寸。
小孩子喜欢水,喜欢到了极致,哪怕是一潭雨水。
儿子蹲下身来,看着那一洼雨水,看得出神。
“儿子,走了。”我在旁边说。
“走了,走了,快点。”我又催促道。
“别看了,就是一点雨水。别把衣服弄脏了,乖。”我命令似的语气里,还有温柔。
儿子依旧静静地,蹲在水洼边上,一句话不说,只是静静地盯着那水看。
真是搞不明白,雨水有什么好看。
02.
小公园里,叫不上名字的树,长得葱葱茏茏,沸沸扬扬,喧喧嚷嚷。
走到绿叶中去,儿子干脆一屁股坐下来,用肉嘟嘟的手指摸摸草,触触叶。用鼻子凑到花朵前使劲儿地嗅一嗅。
“妈妈,这是什么味道?”
“妈妈,这是什么颜色?”
“妈妈,这是什么花?”
“妈妈……”
儿子在不停地问这问那,小脑瓜里全是疑问和困惑。第一次,在一个两岁多的小孩面前,略显尴尬和无力。
那么多花,那么多草,那么多树,我几乎是都不认识的呀,我又该怎么说给他呢?
03.
担心被可恶的蚊子送了红包,只好哄着儿子离开空气最清新的小公园,到步道上去。
走了没有几步,小家伙突然就刹车,下车,又在马路牙子边蹲下身来。
“干嘛呢,不好好走路?”
“你看,妈妈!”
马路牙子的最底部,泥土松软的地方,是蚂蚁的窝。儿子在看蚂蚁。棕色的蚂蚁,黑色的蚂蚁,大蚂蚁,小蚂蚁,长翅膀的蚂蚁,没翅膀的蚂蚁。
“这是蚂蚁,你看!”他一脸惊奇地指给我看。
“这蚂蚁爬家里案板上了”,他又说。
“小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
想起了之前和他一起听的这首《小蚂蚁搬虫虫》的儿歌,就和他一起唱了起来。
小孩看起来,很高兴,很高兴。
04.
在河畔走,他还蹲下来看七星瓢虫。看完了瓢虫,又去树坑里捡石头。短短的一段路程,大人平常只需要十五分钟就走完,小孩走走停停近两个小时。
如此短的路途,怎么会走两个小时?这是大人根本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如果,你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儿,走这样远的一段路,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只需要十几分钟的,而小儿则需要几个小时了。
小孩是“用心”在走路,而你这样的大人,是“用脚”在走路。
试问我们这些大人,有多久没有慢慢地去品尝一粒米的味道,去啜饮一杯茶的芳香,去细看一朵花的绽放,去聆听一枝鸟的独白?
试问我们这些大人,有多久没有慢慢地走进清晨,走进午后,走进黄昏,走进日光和月光?
试问我们这些大人,有多久没有安静下来,毫无杂念地去听一首歌,读一首诗,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人了?
05.
慢慢走,欣赏啊!
孩子是慢慢吞吞的蜗牛,每一米的前行,都需要成倍成倍的时间。可是,你要知道,这时间的代价是换来了等值甚至更高价的快乐和愉悦。
如此兑换,于你也许只有一个词:不值。对孩子而言,则是两个字:真好。
我们每日行色匆匆,忙来忙去,看似把时间充分利用了,但是我们的内心真的获得了与时间等价的满足和幸福了吗?未必。
越是忙碌,越是空虚。越是空虚,也就越是焦虑。越是焦虑,就越是无所适从。
我们一刻不停地发动态,一刻不停地翻朋友圈。信息庞杂的背后,是无处可逃的孤独,和无处诉说的忧伤。
疯狂的忙碌和看似充实的虚假里,我们这些大人,把快乐丢了,把知足丢了,把恬淡的惬意丢了,把自己的灵魂和本心也丢了。
牵着孩子慢慢走,像孩子一样活着吧,慢慢行走,慢慢欣赏。
所有的美,都在这一个词:慢慢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