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
如果你在人群中格格不入,那一定要读《局外人》!
从小到大,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喜欢安静独处,换句话说就是有点不合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热闹非凡的聚会中,都会感觉自己是个擅自闯入的多余的人。
于是被困扰已久的我,拿起了这本书,想探求下我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开篇是经典的一句话:
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十五个字,突兀,冷漠。
天哪,这究竟是个怎样麻木和冷漠的灵魂啊!
但随着主人公默尔索那简洁和冷静的叙述,他的故事在向我们徐徐展开——
默尔索,约三十岁,是个与世无争,对生活各方面都抱有“无所谓”态度,对周围人有着疏离隔膜的小职员。
母亲去世,他没有掉一滴眼泪;母亲葬礼次日,他便和女友跑去看喜剧电影;女友问要不要跟她结婚,他说都行;雷蒙让他帮忙写羞辱情妇的信,他没有拒绝;偶然失手手杀了人,他也没对自己做辩护,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走完自己短暂的一生。
让人感到尤为荒谬的是:他的被斩首的原因,并不完全是针对他杀人的罪行,而是针对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这一行为!
他直言,母亲去世,他之所以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悲伤,是因为那天太热,他又困又疲乏;在给母亲守灵时,他抽烟睡觉,还喝了牛奶咖啡,拒绝再看母亲最后一眼,因为他不喜欢演戏作假,只想做真实的自己。
事实上,他对死亡有着清醒和理性的认识:人都是要死的,这是早晚要发生的事情,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想过自己亲人的死亡,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的母亲虽然死了,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因为任何形式上的吊唁和悲痛都没有实质意义。于是他为葬礼结束后的十二个钟头假期而感到喜悦,葬礼完毕,他和女友玛丽约会,去喜剧片去滚床单。
他活在当下,不想掩饰自己。
当女友玛丽问他,是否爱她,是否愿意跟她结婚时,他说:怎么样都行。纵使他知道这样说会让她不高兴。但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也是真实的回答。
他没有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是非观,也没有强烈改变生活的愿望,他随波逐流,对什么事情都秉承无所谓的态度。
老板想让他去巴黎主持新业务,一般人听到这种消息肯定欢欣雀跃,既升了职,又可以去大城市体验新的生活,可他却对此兴致寥寥,觉得现在的生活并没有令他厌烦,而他也不需要做出改变。自从他学生时不得不辍学,他就明白了:什么都不重要,怎么都行!
邻居一个混混雷蒙请他喝酒,要和他做朋友,他觉得做不做朋友怎么都行;雷蒙让他帮忙写羞辱情妇的信,他就写了,因为觉得没必要让他不满意;后来他开枪杀死那个阿拉伯人,也是因为看到对方先拿出了刀,而那天的太阳实在太过酷烈,让人神志昏沉,才发生了这种因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不适,而导致的偶然事件。
他什么都不追求,什么都不在意,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好恶,什么都可有可无,仿佛这个世界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对命运也毫无怨言,他秉承的信条是: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
在他的审判庭上,周围充斥着旁人的唇枪舌剑,检察官极力煽动着群众的情绪,律师代表被告辩护,神父强迫他信教和忏悔,而唯独被告默尔索本人,被剥夺了发言的权利,像个局外人。
这时默尔索开始明白世界是多么的荒诞了:“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且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最终法官用道德宣判了法律,宣告了默尔索的死刑。
为什么默尔索会变成一个局外人呢?
他过得太过理性和自我,理性的不屑于戴着面具在人群中行走,自我到不愿泯然于世俗的价值观,从而不为这个世界所容,只是因为他杀了人吗?不,这只是个导火索,确切的说,真正的原因是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哭!检察官指控:“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诚然,默尔索埋葬母亲时没有哭,难道说就因此犯下了死罪吗?从道德习俗的角度来看,表示内心悲痛貌似只有哭泣,别无他途。死了人总是要哭的,不哭的话你还有良心吗?实际上,隐藏于内心的真实悲痛比显露在外的虚假伤心更来的深刻 。
那他是个没道德没感情的冷血动物吗?
绝对不是,甚至可以说他是最懂得自我情感的人,他温和善良与世无争,只是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他不想和自己讨厌的人多废话,这是他的行事原则,即便在生死关头,他也懒得为自己破例。他对自然界的景观有着深切的感受力。
他认为最通情达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勉强自己。他的确一无所有,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生活如此,朋友也是如此,他可能从来没有违背心意去做一件事情,他在这个充满虚无感的世界真切的活着,爱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换句话说,他爱着一个真实的,不惺惺作态的世界。
人永远也不该演戏
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我们大都戴着别人希望看到的面具,活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在彼此的目光里,我们经常违心的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一些本不情愿做的事情,强迫自己成为被这个世界认可的人,但实际上,我们的内心都被物欲名利所蒙蔽,都是隐形的局外人。
默尔索说,
他觉得自己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临死前依然觉得幸福,这个社会虽然背弃了他,但他却从没背弃过自己的内心,这就够了。
所以,我们要多听听内心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因为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像默尔索一样,看透生命的本质,跟随自己的内心,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