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谋反吗?

胡惟庸是一个出生的毫不起眼的人,以至于连他的出生日期都没人记得。但他却是一个活的精彩的人,在他死后,不管什么时候,史书上都会写着一句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死于1380年2月12日。

出生在这个时代,是胡惟庸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

朱元璋作为白手起家的农民皇帝,在他手底下哪怕再低的出身,只要你有本事,都能迅速的出头。

相比于其他朝代开国,官途被世家大族把控来说,遇上朱元璋是幸运的,每个人都能一展所长。

可是若是遇上一个实力与野心不匹配的人和朱元璋较劲儿,那注定是对方的悲剧。

很不巧,胡惟庸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光荣的成为了宰相终结者,以一己之力结束了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

只能说声可惜。

他和朱元璋君臣两人,一个是历朝历代成就最大的开国帝王,一个是权势最大的宰相,本可以传出一段君臣相宜的人间佳话。

可是胡惟庸亲手毁了这一切,他的野心压垮了他的位置。

只能说,人不作就不会死,看不清自己的定位,想着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再疯狂的在作死边缘试探,注定天也救不了你。

朱元璋借着胡惟庸的死 ,开始清洗大量功臣,固然是为了后面的政局考量。

可是要说这里面没有私人感情里形成的恨意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本就痛恨天下官员。但是要说恨到极致,增加了他对功臣的三分杀心,胡惟庸是居功至伟的。

毕竟,胡惟庸是最早期就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打天下那一批人,有能力,肯办事,却还是背叛了他,其他人还有什么不可能的?这才是朱元璋痛恨的。

那么,胡惟庸是怎么一个人呢?以至于让杀伐寡断冷情冷心的朱元璋又爱又恨?

胡惟庸,男,汉族,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没有地的农民,靠给人当书童为生。

看着似乎普普通通,但他的脑子却不普通,靠着平时的耳濡目染学了一些知识,有了智慧,难能可贵的是,他练就了一双能识人的眼睛。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大帅义军每天跟赶大集似的来往穿梭,气势汹汹。胡惟庸不为所动,却对实力最弱小的朱元璋刮目相看。

1355年,朱元璋打下和州后,胡惟庸知道机会来了。这种乱世,他怎么也要火上一把。

等到朱元璋在和州安定下来后,他连工资都没要,就收拾衣服离职跑路,去给朱元璋打工了。

朱元璋看着站在眼前等自己面试的胡惟庸,又惊喜又无奈。刚拿下和州就有人来投,这是好事。

可是看着胡惟庸风尘仆仆又呆又萌的样子,朱元璋觉得这个小伙子脑子不太聪明,也不会是什么大才,奈何人家一双眼睛直勾勾看着你,好歹是来追随的,也不能撵走让人寒心。

朱元璋随即封胡惟庸为元帅府奏差一职,算是安置了胡惟庸。不是啥大的官职,就是给朱元璋跑腿传话的。

但是胡惟庸却没有小看这个职位,他办事很认真,效率很高。谨慎小心,从不出错,这就很难得,让朱元璋顿时刮目相看,这是个人才,屈才了。随即升胡惟庸为宣使,算是朱元璋指派出入各地的钦差。

到了1357年的时候,胡惟庸已经完全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算是为数不多的心腹。

朱元璋打下应天后,直接让他担任宁国县主簿熟悉当地业务,等到熟练之后,直接当宁国县知县 主政一方。

千万不要小看知县这个职位,当时的朱元璋地盘并不大,只有应天以及周边数座城池,让胡惟庸独镇一方, 足见对他的倚重。

胡惟庸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整个县的治理效果相当显著,人口不断增多,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税收纳粮逐年增加,朱元璋真正见识到了胡惟庸的本事。对他不断的加官进爵。

1364年,胡惟庸迁任吉安府通判。

1366年,胡惟庸升任湖广按察佥事。

胡惟庸连续苏升迁不断,众人看得眼红。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是为民办事的能臣干吏,他从来不会吝啬官职赏赐。胡惟庸就是榜样。

只是朱元璋想错了,胡惟庸或许算是干吏,但他从来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升官发财,他是官迷,热爱权力。这也是他后来走向极端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也没留意这一点,以至于他差点儿阴沟里翻船。

1367年,天下形势已经渐渐明朗,朱元璋以强悍之姿扫平陈友谅、张士诚,一统南方。元朝统治者内斗不断,自顾不暇。

朱元璋趁机派遣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消灭元朝。这个天下已经在向朱元璋招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他们都期待着开国建朝大封百官的时候,到时候这从龙之功,自然能封妻荫子,富贵荣华。

胡惟庸为了在封赏的时候让官职更高一些,想尽办法在封赏之前抬高自己的职位。

他绞尽脑汁,最后狠心一咬牙,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二百黄金贿赂了李善长。

李善长这个人有本事有能力,是朱元璋麾下第一功臣,相当于汉初萧何一样的存在。

但他却没有名人名士的风骨,权、财、色他都喜欢,既不会视金钱如粪土,也不会淡泊名利。

胡惟庸的贿赂,李善长欣然笑纳,他推荐胡惟庸担任太常寺少卿,不久后,李善长又为了显示自己办事牢靠,以后能赚取更多的外快,他又费心运作,胡惟庸很快就升任太常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胡惟庸虽然有才能,但毕竟比起李善长这种位高权重的重臣还差的远。他也没想过立马就能越过所有人成为百官之首,得到目前的职位,他早已心满意足。

李善长却是有当宰相的希望的,只是他的贪念害了他,尽管心机隐藏得很好,可是在朱元璋看来,他的欲望却全都写在脸上。

这样的人,可以给他办事的大权,却不能给他压倒所有人的地位。

为了树立汉人一致反元的信心,朱元璋接受众人的请求,于1368年,在南京紫金山巅祭告天地,建国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等到大封百官的时候,众人都以为宰相是第一功臣李善长,就连李善长也是这么认为的。

就在他喜滋滋的等着宣布任命时,朱元璋却封他为右丞相,左丞相是徐达。李善长刚开始有些懵,克随后就释然了。

明朝以左为尊,左丞相为主,百官之首,右丞相为辅,居第二位。

只不过徐达是武将,根本不管事,真正实权的百官之首还是他这个右丞相, 坐镇中书省,统领百官。

徐达的作用,只是为了平衡压制李善长的相权。

这一点李善长明白,徐达也明白。可惜明白没用 ,李善长的权欲太重了 。

他当宰相的那些年,斗倒了刘伯温等人为首的浙东集团。排除了朝堂上的非淮西官员。

就几年的功夫,李善长不仅把自己的弟弟安插成了应天府尹(帝都市长),整个朝堂上,六品以上的官员更是全是淮西子弟。

不得不说,李善长这个淮西集团的带头大哥当的很称职。所有淮西勋贵都对他感恩戴德,推心置腹。

这样一来,可气坏了朱元璋,他已经忍不了要整治李善长了。只是毕竟李善长功劳很大,杀他没必要,让他自个儿离职就算了。

在李善长过62岁寿辰的时候,朱元璋故意说错了他的年龄,说他65了,来提醒他该辞职了。

李善长虽然懵,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他也很识趣,当天晚上就进宫见朱元璋,以自己年老为由辞职,朱元璋假装挽留,高兴地答应。给他在凤阳老家盖了大房子,赏赐了很多地和婢女仆人。

李善长的一生可谓是功德圆满了,这其实就是最好的结局。可是李善长权欲熏心,越老越放不下权力。

他回到了凤阳,却还满脑子想着操控朝政,真的实越老越糊涂了,连物极必反的道理都看不透,也难怪给胡惟庸陪葬。

所以,胡惟庸的作用就来了!

他经过李善长的几次关照后,也很懂人情世故,以学生自称。李善长对这个弟子很满意,在李善长为相的那几年里,多方运作,于1370年2月17日,胡惟庸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正式进入管理中枢层次。对李善长自然是感恩戴德。

新的核心文臣官员也就正式出炉了:

1371年1月18日,李善长正式告老还乡,汪广洋担任右丞相,胡惟庸取代汪广洋任中书左丞。徐达的左丞相也被撤了,反正也没起到啥作用。

原本丞相的人选朱元璋准备了三个:汪广洋,杨宪,胡惟庸。

汪广洋是跟随朱元璋最早的那批人,谋略也不错,朱元璋都夸他是自己的诸葛亮和张良。只是汪广洋性格冲动,不适合当丞相,只能作为过渡人员。

朱元璋最看重的是杨宪,因为杨宪演技最高明。他明明是最会钻营的小人,心狠手辣,却把朱元璋骗得团团转,认为他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朱元璋想法设法的想把杨宪放在相位上。杨宪真的很高明,把最不能被人骗过的朱元璋当猴耍。他的下场已经可以预见。

李善长和胡惟庸为了夺得相权,他们想方设法的让杨宪的骗局暴露。气的差点儿精神失常的朱元璋直接把杨宪五马分尸。

胡惟庸成为了三个人选里最适合当宰相的人,可是经过杨宪的骗局后,朱元璋像是对宰相这个位置有了后遗症,竟然把左相的位置直接空置了多年。

1373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果然因为他的冲动性格得罪了朱元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整个中书省只剩下了胡惟庸这个中书省左丞主事,虽然没有宰相之名,却已经有宰相之权,这也是朱元璋默认的。

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同年8月1日,胡惟庸升任中书右丞相。

9月21日,朱元璋加封胡惟庸特进荣禄大夫。

胡惟庸像打了鸡血一样,干活更加卖力,终于,数年后他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1377年10月28日,胡惟庸升任左丞相,真正的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小人物突然身居高位,就很容易飘,甚至飘的分不清轻重分寸。

胡惟庸因为办事勤恳,朱元璋深为倚重,让他当了多年独相,结果胡惟庸得意忘形,擅自进行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独断专行。

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

各方面热衷功名的人,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将们,为了再次当官,争着抢着往胡惟庸的府上来。

贿赂的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计其数,胡惟庸一时间富可敌国。

大将军徐达终于看不下去了,直来直去的他极恨胡惟庸的这种奸恶行为,向朱元璋打小报告。

胡惟庸知道后,开始挟私报复徐达,他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没想到小人物也有忠义之心,福寿直接揭发了胡惟庸。

对于这种事,朱元璋只是呵呵一笑,认为这只是臣子私底下的不和,没有当回事。胡惟庸因此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

1375年正月开始,淮西勋贵贪污的事情突然变得越来越多,朱元璋征召早已辞官归隐的刘基为监察御史进行彻查。

这对于胡惟庸来说,无疑是头上悬了一把刀。以刘基的精明,他无论如何都是玩不过的。

正当胡惟庸急得焦头烂额时,刘基生病了,恰巧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太医探视,胡惟庸知道这是个机会,直接下药毒死了刘基。

为了摆脱朱元璋追责,他巧设计谋,制造了刘基病死的假象蒙混过关。

为了防止以后东窗事发,他提前准备好了证据,只要刘基的死因被识破,他就把这件事栽赃到汪广洋的头上。

可怜的汪广洋在毫不知情的前提下,就被胡惟庸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这样一来,胡惟庸再也没有了任何威胁,更加的肆无忌惮。

欲使一个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胡惟庸已经疯狂了。

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壮大实力,学士吴伯宗看不过眼,弹劾胡惟庸,结果被胡惟庸的支持者们各种冤枉陷害,差点大祸临头。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跟胡惟庸作对,胡惟庸权势更盛。

而这一切,朱元璋只是冷眼看着,没有做任何的阻止。甚至有时候还火上浇油,生怕胡惟庸的威望不够高。

自从杨宪死,汪广洋被贬的那一刻起,朱元璋早就对丞相这个职位深恶痛绝。

这些人太让他失望了,对丞相制度完全死心,他在利用胡惟庸下一盘大棋,废除千年丞相制度的大棋。

自己打的天下,又何必和所谓的百官之首勾心斗角?扫除一切,权力归中央朝廷才是正道。

几千年的历史上,皇权和相权一直在斗,谁得势,天下就在谁的手里。

所有的臣子,都把宰相的位子当成实际上可以和皇帝几乎平起平坐的机会。

明初为了这个位子的争夺也更加疯狂,因为诱惑力太大。

对皇权来说,宰相的威胁也太大。一个不注意,就是君弱臣强的局面。

想要废除这个制度,阻力可想而知。臣子们的劝谏肯定会层出不穷,有哪个官员会放弃执掌天下的机会呢?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一言决定丞相制度的保留与否。有些事,需要慢慢熬!

所以,胡惟庸,闹吧,只有闹得越大,闹得越一发不可收拾,闹得越惊天动地 ,后面废除宰相制度,提刀杀人的时候,所有人才能无话可说。

胡惟庸也确实没让朱元璋失望。

1379年,在胡惟庸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巴结讨好的人趁机献媚,都抢着说这是祥瑞之兆。

更夸张的是,他们还说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

胡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异心在无形中悄然产生,在众人的吹捧中发展壮大,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胡惟庸的叛逆心理再也无法遏制,他暗地里到处寻找盟友。很快他就发现了两个人。

1373年正月,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朱元璋大怒,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买马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老百姓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够数啊。”

随后又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赎罪。

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却整天沉溺酒色。朱元璋顿时火冒三丈,但是念着他的功劳,硬生生忍了,让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结果他又无功而返,朱元璋我再也忍不住了,气的破口大骂。

陆仲亨和费聚两人都是跟随朱元璋的老人了,对他的性格很清楚,还以为是要清算他们,整日胆战心惊。

胡惟庸抓住机会,暗中对两人威逼利诱。这两人虽然作战勇猛,却是没脑子的莽夫。他们虽然没有答应胡惟庸什么,可是眼见现在胡惟庸正权势滔天,便与他秘密往来。

等到时机成熟后,胡惟庸趁着酒劲儿悄悄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

两人更加惶恐,被胡惟庸再一顿忽悠,两人为了活命,正式成为了胡惟庸的打手,一起开始合谋。胡惟庸说清楚自己要造反的打算后,让他们在外面暗地里招兵买马。

然而这还不够,胡惟庸把不作就不会死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他利用中书省的权力之便,竟然让陈宁坐镇中书省,还和他阅览天下兵马簿籍,这可是皇帝才有的权力啊。

胡惟庸已经走到悬崖边上了,可是他仍然没有回头的意思。他安排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

随后,胡惟庸为了准备充分,他开始拉拢最后一位决定胜败的大牛——李善长。他的门生弟子身在要职的太多了。

胡惟庸找到自己的亲家,太仆寺丞李存义,让他暗中游说自己的大哥李善长,获得支持。

李善长早已老眼昏花,面对这种勾结谋逆得事情,竟然不能坚决拒绝,他既贪生怕死,又担心胡惟庸成功后自己错过泼天富贵,更想博一把,开始不同意,后来便依违其间了。李善长把名士该有的气节风骨败的一干二净,他哪怕是死,也毫不冤枉。

胡惟庸得到李善长默认的支持后,很多朝中大臣按照李善长的意思倒向胡惟庸,胡惟庸实力大增,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

于是,他丧心病狂的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

然后,又派出了元旧臣封绩,让他致书元朝,向元朝称臣,公然卖国,想当儿皇帝,换取他们出兵做外应。

如果说之前胡惟庸做的事情只能是贪心作祟,那么他后面的勾结倭寇、私通北元这种卖国行径,则是天理难容。

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任何出卖民族同胞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注定不得好死的。

胡惟庸的罪孽罄竹难书,老天爷都看不过眼了,他的这些事都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就出事了。

1379年,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结果从马车上掉下来摔死了,胡惟庸大怒,杀了驾车的人泄愤。

朱元璋终于看不过眼了,要对他出手了,他坚决要求胡惟庸给车夫偿命。胡惟庸选择隐忍,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朱元璋根本不答应,坚决要让他死。

胡惟庸这才真的害怕了,他决定铤而走险,提前动手,暗中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共同谋划,联络好了自己一方所有的势力,随时准备动手。

看着自己一方强大的实力,朱元璋又好像一切都没有差觉的样子,整个京城似乎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朱元璋好像已经成了瓮中之鳖。起码胡惟庸是这么认为的。

他变得无所顾忌,越来越大胆,甚至开始有意无意的无视朱元璋。不得不说,胡惟庸真的头铁。

1379年11月4日,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直接以主人公的身份自己接见,不报告朱元璋。结果被宦官出来见到了,悄悄奏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让胡惟庸得意的更彻底一些,还是忍了下来,只是象征性的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

胡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他们暗暗地里却祸水东移,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

这让朱元璋更生气了,没想到自己养的一帮臣子都是推卸责任的小人。他开始动了杀心,是时候动手了。

朱元璋将各位负责接待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经过细查,不久后,又牵扯出刘基的死是被人毒死的一事,汪广洋亲戚家药铺抓的药,有汪广洋亲自介绍的书信,这都是胡惟庸提前准备好的,汪广洋百口莫辩,再加上这次接待使臣,他是主持的人,数罪并罚,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

可是陈氏的死却牵扯出了另一件事:陈氏是陈知县的女儿,之前陈知县犯罪,他的女儿被没入后宫为婢。只赏赐给有战功的武将,汪广洋是怎么得到的?

这下子就出了大问题了,朱元璋命人彻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

在这危急关头,胡惟庸知道这是动手的机会到了。可惜的是他有当皇帝的野心,却没有皇帝的识人之能,所托非人。

1380年2月8日,涂节因为和胡惟庸勾结,就在将要动手之前的几天,他却临阵退缩,越想越怕,索性直接一股脑向朱元璋上报,告发胡惟庸。

御史中丞商暠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也告发了胡惟庸的阴谋。

胡惟庸的谋划由于用人不当,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就大白天下,提前夭折。朱元璋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却假装很生气,下令廷臣轮番讯问,不止是胡惟庸,也包括陈宁、涂节。

同年2月12日,所有人几乎都已定罪,唯独举报有功的涂节不好定罪,臣子向朱元璋建议说道:“涂节本来参预阴谋,见事情不成,这才将变乱上告,不可不杀。”

这么一听,也对,涂节本来就是参与造反,后来举报也是为了保命,并不是忠心,他的罪不能免。

于是,朱元璋下令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诛灭九族。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有所参与的李善长吓得瑟瑟发抖,老胳膊老腿儿更是抖得厉害。后来却发现,事情似乎消停下去了,这让他松了一口气之余,还有些自鸣得意,为自己片叶不沾身的手段感到自豪。

可他低估了朱元璋的手段,从他看不清局势,贪念无法遏制走上歧路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结局也就是注定的。1385年,李存义因为扛不住心理压力,主动自首,得以免死,安置在崇明(今上海市)。

1386年10月,直到林贤狱案爆发,胡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

偏偏祸不单行,李善长勾结得事情也紧随其后。

1388年,蓝玉征讨沙漠,抓到了封绩,李善长为了保命,偷偷藏下封绩,跟蓝玉攀交情,让他没有向朱元璋报告。

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善长终究是逃不掉的。

1390年5月,李善长府中下人因为不堪他的儿子平时的虐待,告发李善长私藏封绩,事情败露,封绩被逮捕,审出当时情况,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展现出来。

正好李善长最信任的家奴卢仲谦又主动自首,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往来情况,而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

朱元璋大发雷霆之怒,下了狠心肃清逆党,词语相连,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于是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此案株连蔓引,直到数年之后,还没有清除干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这场大案才进入尾声。

一个胡惟庸,几乎将整个淮西勋贵的开国功臣拉下水。原本朱元璋对他非常倚重的,也很看好他。是真心想让他当丞相。

可是胡惟庸不识好歹,贪心不足。被权力的诱惑迷了心智,一发不可收拾。

胡惟庸是聪明的,所以他能从各路群雄当中选择了实力最弱小的朱元璋投资,成就大业;但他也是愚蠢的,选择了最厉害的人辅佐,却偏偏不安分,想要搞事情和对方对着干,这就是典型的自己挖坑自己跳,自找死路。

朱元璋本就是冷情之人,他为数不多的感情和热情只给了自己的家人。既然胡惟庸这么作死,他也不会有任何的可惜。顺势借了他这把刀,让他在为相的七年间胡作非为,成长为自己将来废除丞相制度收拢皇权的工具。

只能说胡惟庸真的是可悲又可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得就是他这种人,看不清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总是幻想自己不该有的东西,他的下场注定不会好。

只是对于朱元璋而言,胡惟庸的死是伟大的,因为他成全了朱元璋的大业,凭实力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也算死得其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