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学习,成绩也不算拔尖,一线城市,省属高校,双非一本。我曾以为我是爱学习的,会因没考上喜爱的大学而心有不甘,会想在大三通过考研再奋起一搏,但是,只是我想,我通过理论基础、实践经历得出研究结论--我不喜欢学习,但只有这件事还算容易。
一、理论基础
有这样一种效应,叫马蝇效应,是指没有马蝇叮咬,马就会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如果有马蝇叮咬,马就不敢怠慢,跑得飞快。也就是说,人是需要一根鞭子的,只有被不停地抽打,才不会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而我,就是那匹需要被鞭打的马。尽管小时候作业从不用父母操心,但那只是为了“不读书,就只有回家种田”的魔咒,我不愿回家种地,所以一定要好好读书。到大学,各种竞赛、班干、学习,也只是为了奖学金和称号,也只为在简历上能够写下一笔,兴趣,恐怕没有吧。我只是觉得,既然高考没考好,那在这个学校都做不到“优秀”,那就真的很没面子,于是我逼着自己向“优秀”前进,尽管我不喜欢。各种竞赛,我不喜欢,为了学分还是努力参加;各种演讲,我不喜欢,但为了评称号,还是咬牙坚持;各种材料,我不喜欢,但为了“优秀”,还是奋勇前进。我一直做着不喜欢的事,却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奖学金、“优学”“优干”、各种证书称号使得我的简历不那么空白。所以我的大学就像这样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地过来了。而我真正意识到我真的不喜欢学习还是在我准备考研一段时间后。
二、实践经历
前面提到,为了雪耻高考失利之恨,我从三月份就开始准备考研,目标某985,无论结果如何,希望还能为梦想拼一次。说实话最初也没想考上,因为目标太高,但是,想着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能创造出一些更利国利民的学说,就欢喜溢于言表。对,单纯为了梦想,我就想做一点改变周围、改变国家的事情,至少人生没有白活。可当我备考五个月以后,专业课都背完一遍,可以说只需要后期巩固的时候,我越发觉得,关于这个体制这个框架,几十年前就一直有人在提,这么多年,可还是没有实质性进展,我是文科专业,我发现,如果我的研究没有一个显著的成果,那我只是浪费国家资源,还不如投身GDP的建设之中,可能我太急功近利了吧。
于是放弃考研,准备工作。简历,增删几遍,广撒网,跑宣讲,初复试,着正装。第一次有一种危机感,是马上要进入社会的恐惧感,原来工作离我这么近了啊!想去的岗位有三个
1.银行 2.国企 3.培训机构
由于在校还不算太差的经历,初试简历很快就过。培训机构去了学而思,初试复试都过,面试的时候在工作地点未能协商、未签;国企初试、小组面都过,可以签,看自我选择,当看到211研究生们也跟我竞选这一个岗位,还有家长陪同来复试的,而我是通过的人中学历最低的,这一次感觉到差距,我想,既然我现在可以签,读个研究生应该更可以签,那还不如拿个研究生学历,再给我三年时间思考我到底喜欢什么,再多三年实习经验,况且,找工作也太累了,我已经三天没睡午觉了。所以放弃那份国企可以签的工作,转而考研,这一次只求保险,我只要一个研究生学历。考本校,拿第一,争取自己争生活费,多实习经验,因为找了遍工作发现,学历是重要,但能力更重要,没有能力的人需要学历这块敲门砖,而有能力的,即使是石缝里也能开出花来。所以后来银行的机考通知来的时候,很平静,曾经这么想进入这个体制,而跑了两次宣讲会的我,此刻还是想再舒适一下,再给我三年,再休息三年,再思考三年。
三、研究结论
我不喜欢学习,不然不会放弃研究这条路;但只有这条路还算容易,看着小学初中同学跟我同样年龄,却每天上班,假期无定,面临房车压力,嫁为人妻,已为人母,天天面临家务业绩人情的困扰,想想我还在读书,还算没有压力,也没有负担。
我以前也有鸿鹄大志,要做女强人,要自己买房买车,要能够经济独立,时间自由。但找了遍工作发现,生活哪那么容易,培训机构工作高,但你要确实活泼开朗,表现力强;公务员是好,但你要能够坐得了那个冷板凳,愿意从基层干起,十几年如一日的细致、琢磨;名校是好,起点也高,但也要有那个研究学习能力才能考的上。
我就这样,好不好,坏不坏,夹在中间。那就只求简单、快乐、有趣。看看剧,写写东西,练练笔,无所谓求的什么,只愿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喜欢。
喜欢拍拍写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