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磬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绀,音赣,稍微带红的黑色;
拚,音拼,音判,舍弃;音翻;
幰,音险,古代车上的帷幔;
坰,音囧第一声,郊野;
珥,用珠或玉石所做耳环;太阳、月亮周围的光气圈;插(帽子)上
缃,音相,浅黄色;
舄,音戏,鞋;姓;
玑琲,音几倍,珠串;
罍,音雷,古代酒器;
酲,音成,酒后神志不清;
北宋建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到了十二世纪之初,即真宗和仁宗年间,经济与文化已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是两宋社会“盛名”之世。词人柳永正式这个时代的歌手。难得的是,作者并未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去歌颂皇恩或以个人虚荣生活来炫耀富贵气象,而是从平民的真实感受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宋都市的社会风情画卷。
“紫桐”即油桐树,很有经济价值,农民大量植于陌头空地,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致郊野清明的到来。
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有似画屏之美。
“雕鞍”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
词中的女子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少女们’大家采了些花草来篼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盖以新奇者取胜。
宋末词家张炎谈到节序词写作时,认为它率俗而有鄙薄之意,但其也不得不承认,像周邦彦赋元夕的《解语花》、史达祖赋立春的《东风第一枝》等,虽然措辞典雅精粹,可惜“绝无歌者”,民间爱唱的仍是柳永这类俗词。由此可见柳永的清明词是有社会基础和艺术价值的。
(原作者:谢桃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