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俺家小棉袄
小棉袄,2019年1月11日15:43出生。
二、家庭背景:
爸爸理科,直男一枚,细心孝顺,爱家爱娃,就是脾气有点爆,耐心不太够,嘴巴有点碎,吃软不吃硬,传说中的“刀子嘴豆腐心”。
妈妈文科,平时粗枝大叶,笨手笨脚,也是吃软不吃硬那种,虽然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是对孩子有耐心,对父母有孝心,对家人有爱心,只是嘴巴不太会表达。
女儿小不点,无师自通,越长大,嘴巴越甜,真不知道随了谁。
三、经典对话瞬间
1.妈妈你做饭真好吃
由于工作原因,小棉袄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婆家,周六周末接回家。而我这个妈妈,天生没有做饭的天赋,尽管花心思做了几个菜,那也是惨不忍睹。老公就直接不吃或者少吃,而我的小棉袄吃到一个喜欢的,都会不停地夸我:“妈妈,我觉得你做饭真是太好吃了!”听得我心花怒放,然后对她说:“是的吗宝贝,那我以后再给你做好吃的哦!”
小感悟:你看,在孩子眼中,无论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她总是认为妈妈是最好的!而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能不能时刻把咱们自家孩子当作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呢?别老动不动说人家的孩子咋咋咋地了,多去夸夸你家娃,保证,别人能做到的,他/她也行!
2.妈妈,你今天可真漂亮啊
我平时都是素颜,不会也不爱打扮,但是为了提升气色,偶尔会涂个口红。每次小棉袄看到了,都是认真盯着看,还明知故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啊?”我回答,“涂口红啊!”她会继续回复,“妈妈,你今天可真漂亮啊!”然后我就很开心啦,哈哈,心想,我知道她下一句想说啥,“妈妈,你给我也涂个口红吧!”
小感悟:你看看,人小鬼大,知道要先夸夸妈妈,心情好了再给妈妈提要求。你说,这是天生的吧,我可不会这一套!但是,也许,我们在平时的亲子交往或者夫妻关系甚至处理社会关系时,都可以试试,先表达出对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再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样,不就更容易被接受了嘛!
3.大家都疼我,我也疼大家
一日,带她洗澡,夸赞她的小拖鞋真好看。她说:“是姥爷买给我的!”我说,“哇,姥爷对你可真好!”她说:“是啊,因为姥爷疼我啊!”我顺着她的话继续问道,“那还有谁疼你啊?”接着,她不假思索就回答:“还有姥姥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舅舅小舅舅啊......”家里一圈人,全都说了一个遍。她还说,“大家都疼我,我也疼大家!”平时见到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都会说一句口头禅——这个要给爸爸买一个,给妈妈买一个,给(所有她知道的家人)都买一个。
小感悟: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其实,有时候我很惭愧,除了孝顺父母,关爱家人之外,我们好像并未给她提供多好的条件,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提供高质量的陪伴给她。有时候,她的胡闹任性,我都可以包容,因为她懂得这份感恩之心,她懂得大家对她的关爱和心疼,也懂得去回报大家这种疼爱。这大概就是我们能给与她的最好的教育了——感恩。
4.不知不觉的每一天,她都在成长
小孩子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躲在父母怀里撒撒娇,斗斗气。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舍得让她经历一次次的分别,可是每一次偷偷地离开都会让她更加缺乏安全感。我很想让自己修炼一项新技能,让自己更加有能力,自由选择职业,自由选择地点,陪伴她成长。不记得有几次了,在哄她入睡的晚上,她突然小胳膊抱着我,对我说,“妈妈,你不要上班了,陪我在家里好不好?”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小孩,认真说出的真心话。我听了真是又心酸又难受,我知道自己做不到,但是只能安慰她:“宝贝,妈妈要上班工作,挣钱给你买好东西啊!”她就哇的一声,迅速哭出眼泪,我安慰她,拍拍她,抱抱她,都止不住地哭。我也认真地对她说,也对自己说,"放心吧宝贝,妈妈会努力,明年一定换工作,每天都能见到你,每天都能陪着你。"她才缓解了自己的情绪。
小感悟:当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有些事情她不懂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慢慢在成长,所以不要老拿他们当作小孩子,试着把他们当朋友,敞开心扉,真诚地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和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吧!尤其是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家长更要耐心倾听,平等的基础上试着交流,尊重他们。
四、结语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殊不知,作为父母的我们才最最需要老师的指导。网上流传的很火的一句话,“凭什么家长不经历专业培训就能上岗?!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啊!”作为家长,我们都是第一次经历,缺乏经验,但却往往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建议和指导,往往亲子矛盾就这样慢慢积累、恶化。要我说,“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师”,他们的每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作为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然后自省。如果他们存在问题,那基本上99%都是父母的问题,好好照照镜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