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礼拜要准备节课,好在做课那天碰巧撞上进校园的活动。时间一碰,我这儿自然有没有人来,也就好猜了。
这些日子新闻很多,有一些说了公开课的事。我看了也深有同感,因为自己上课,有时也帮着别人录课。可能是见了太多的矫揉做作,所以自己的不做作被常常被人说、被领导当成是一种“变相的”懈怠。甚至还要被有心的小人,用作“素材”来搞事情,好换取小人在领导面前的功绩。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就是你的课好,别人看不到,也不想看到。就更不要提公正的评课了,所以本来不重要的课,显得更不必要了。
上周五,学生好奇的过来问我“为什么别的课都有人来听,而我的课却很少见到听课的老师?”瞬间的停顿,我就回了他说,“可能没时间吧。”学生的话,我看来只是好奇心起。但事实上,我这个学科的课别人来上,也没多少人是甘心或者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听的。原因很简单,通识的内容,毫无技术含量可言。虽然属于技术、展示的课程的范畴,但对比音乐、美术、书法等纯粹的输出课程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属性的问题,谁都难解决。当然也会有人很尊重,我想可能是自家爱人是做这个工作的,或者说是有一个成熟、高认知的头脑吧。
而对于表演这件事,我一直不擅长。之前也刻意的准备过,但做不好。而公开的课,就是逼着自己紧张过度、揣测他人、夸张合理,从而变成一个不正常的常规课堂。最后还要对此点评,试图让索然无味的东西,伪装的津津有味。
这或许是多年后的许多人,提炼出的一套“大、好、正经”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