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融资与产品发布会(老罗创业课整理)

图片来自于百度

续上篇


 融资过程中普遍适用的注意事项可以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

1.拿到钱比什么都重要

2.为融资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过分

3.如何跟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相处


第一个部分,就是“拿到钱比什么都重要”。

1.任何时候,有钱拿就一定马上拿

除非给钱的投资机构的条款极度荒唐离谱(一般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否则,谁给钱就拿谁的,一定要记住,只有到账的钱才是钱,其他的都不是钱。

口头承诺的钱都不是钱,

响当当的投资大佬口头承诺的钱也不是钱,

甚至是响当当的投资大佬书面承诺的钱也不是钱,

全球知名的行业巨头签署协议承诺给你的钱也不是钱。那什么是钱呢? 

只有银行通知你到账了的钱,才是真的钱。

这些年热火朝天的创业大潮,投资机构签完了投资协议后最后一刻出现意外,没打款,导致创业公司死掉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任何时候,只有银行到账才表示融资成功,其他的不管过程和细节看起来多栩栩如生,多逼真,都不能当真。 相应的,在钱到账之前,也不能提前就拒绝掉你正在谈的其他机构,免得两头或多头都没着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反正能肯定的是,对方肯定不是故意害你,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或难处,重要的是你不能没有防备,因此死掉。

2.不要太在意公司的估值

你最好拿的是一个所谓公允合理的估值价格。 

太便宜了你吃亏,这不说你也知道;贵了呢,你可能觉得占了便宜。

其实估值高肯定不是好事。

创业者融资初期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总希望估值高一些,再高一些,这样自己开心,团队士气也高,出去跟朋友吹牛逼也提神,但其实估值高了隐患很多。 

估值高了你下一轮融资通常会变得困难。 如果下一轮大家都嫌贵,你就融不到钱,如果你觉得不好融资,主动在下一轮愿意便宜一点,大家又会觉得你经营出了问题或是没了信心。

另外,同一轮的投资者里,  愿意出最高价格的,通常意味着他对你业绩的期望也最高,  所以你拿了最高估值机构的钱,通常意味着要承受最大的压力,这也不利于创业公司正常发展。

再强调一遍,拿钱的时候,估值不重要,钱拿到手最重要。除非是荒唐离谱的价格和条件,否则,同一轮融资过程里,估值最低的那家如果马上就打钱,那就一定拿他家的钱,不要犹豫。记住这个无数前辈的血泪教训:

只有银行通知到账的钱,才是真的钱。

3.不要过分在意稀释股权

只要没严重威胁到将来的控制权,钱拿得越多越好。即使威胁到了将来的控制权,它跟企业因为缺钱而死掉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不要动不动就幼稚地讲王石的例子,比起那些不想稀释股权因而死掉的企业家,王石的所有烦恼都是甜蜜得足以让糖尿病发作的烦恼。 

再强调一遍,拿钱的时候,稀释股权没那么重要,钱拿到手最重要。

4.除了不要太在意估值之外,也不要在意融资额少

形势不好的时候,比如动不动就来到的所谓“资本寒冬”,这时候苍蝇也是肉,千万不要嫌少。早期融资更是无所谓,反正后面还有B轮、C轮、D轮。投资机构牛不牛逼也没关系,反正给了钱,能让公司活着发展下去,就没什么可犹豫的。 再强调一遍,拿钱的时候,不要在意融资额多少,钱拿到手最重要。

5.拿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时,不要怕站队

“怕站队”,这是在创业公司当中流传很广的一句傻话。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拿了腾讯的钱,可能某些业务就不方便跟阿里合作了,如果你拿了阿里的钱,有些业务跟百度合作,阿里可能就会不高兴了之类的。

其实, 从真实的的发展需求上,绝大多数平庸的企业根本没有机会面临“站队”导致的为难局面。 比如你拿了A的钱,如果接下来发展的非常好,有出息,估值翻了好多倍,然后跟B有些合作,A也不会有多不高兴,就算不高兴他也会忍,反正你都给他挣了那么多的钱,他还能拿你怎么样呢?业绩好就不需要被迫站队。如果你接下来发展的不好又会怎么样呢?你很可能因此隔三差五要跟A求助才能活下去,这时候你哪里是被迫站队啊?这明明是感激都来不及的情况嘛。

所以呢,再强调一遍,拿钱的时候,不要在意站不站队,钱拿到手最重要。

创业融资的过程里,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事情想不清楚的时候,牢牢记得参考这个版块的第一条: 任何时候,有钱拿就一定拿,其他的都是小事。 

任何时候,有钱拿就一定拿

不要太在意公司的估值

不要过分在意稀释股权

除了不要太在意估值之外,也不要在意融资额少

拿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时,不要怕站队

第22篇|融资“三板斧”: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个版块里,一共有三个部分:

1.在成功地完成一轮融资后,应该过多久就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创业初期,经常听到前辈们讨论这个著名的问题,这个问题配套给出的备选答案分别是:“1.一个月后;2.三个月后;3.六个月后”。其实,正确答案是:第二天。就是说, 你要在完成一轮融资的第二天,就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大多数的创始人,尤其是在业务本身投入精力较多的创始人,都或多或少都会为了忙业务本身,而导致在找人、找钱的工作上投入严重不足。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融资过程,从开始接触投资机构到签约打钱为止,长达几个月很正常。过程中什么倒霉事情都可能发生。

比如本来公司业务发展很好,结果中间有几个月由于某种原因业绩突然下来了,这时候态度本来很明确的投资者们有可能就改成观望态度,开始拖拖拉拉了。

这时候如果你有足够长的时间,还来得及把业绩弄上去;但如果你只剩三个月了,想先把业绩弄上去然后跟投资者们再谈,可能都已经来不及了。

另外,现金只剩两三个月的时候,跟刚接触的投资者谈,他会觉得你财务上缺乏规划,也是非常糟糕的结果。还有就是,即便投资者认为你的发展前景不错,愿意投你,但如果知道你账上非常紧急,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趁火打劫,使劲压价,这不能怪他们,只能怪你自己。

相信所有的创业者都不会希望发生这种情况,所以牢牢记住: 每一轮融资成功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2.永远保证账上有一年以上的现金。

即使你的公司已经是正现金流了,甚至是已经开始盈利了,脑子里的弦也要绷紧,不能放松。 时刻提醒自己,盯紧账上的剩钱。 

微软天天教育员工说:微软永远离倒闭只有18个月;

华为天天教育员工说: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

你可能觉得这些企业是故作姿态,其实是这些企业家经历过残酷无比的生死关头,才会形成这样的危机意识。

其实,创业公司受限于融资能力,受限于观念意识,受限于是否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找钱等等这些因素,永远保证账上有一年以上的钱这一点很难做到,或者说多数创业公司都做不到,但创业后时刻保持警惕,把这句话放在桌面壁纸上,每天吓唬一次自己,效果很好。

根据风险投资数据公司 CB Insights 的调研, 29% 的创业公司都是因为资金断链倒闭的,这在创业公司倒闭的所有理由中排名第二。所以时刻绷紧这么一根弦,使自己常年保持适度焦虑是有益于企业健康的。实际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焦虑,甚至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3.创始人要用超过一半的精力去找人、找钱。

你花了一年的时间,亲自带着十几个人全力整顿改造一个表现欠佳的业务部门,结果收效还不错,然后因为机缘巧合,招来了一个靠谱的主管,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个业务部门成了公司的模范部门。接下来你该用一年的时间亲自带队搞定下一个你不满意的部门,还是用几个月的时间精力为这个部门招一个靠谱的、胜任的新主管呢?

答案很简单, 能找人解决的事,做老板的一定不要自己解决。 

你咬咬牙,招了一个年薪高达一百多万的、比你的工资还高的企业高管,心里一直嫌贵;结果他上班第一个月,就给公司免费弄来了价值六七百万的资源。这时候你应该怎么看待他的所谓高工资呢?你可能会觉得他甚至是倒贴的。

公司钱紧了,你亲自带队抓开源节流,带着一队人马,折腾了两个多月,节省了两百多万支出,你为此感到骄傲,感到得意;接下来的两个月,你总算能拨出时间集中精力谈投资了,结果因为这两个月投入时间较多,多接触了两家,最后比原定的计划多融了三千万。这时候你该如何计算你前面的那两个月用于开源节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呢?一边是用你两个月的精力节省了两百万,一边是你用两个月的精力多融了三千万,这个比较让人很崩溃。

事必躬亲型的创始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 在具体业务上投入精力过多,在找人找钱的事情上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 这是我的血泪教训,希望你不要犯一样的错误。对于资金需求重的行业,找钱简直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当年用区区900万人民币启动做硬件,回顾那时候的恶劣情况,我用 80% 的精力找钱都是正确的。

在成功的完成一轮融资后,应该过多久就启动下一轮的融资?正确答案是第二天。

永远保证账上有一年以上的现金。 

创始人要用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精力去找人找钱。

第23篇|融资“三板斧”:和投资人相处的技巧

今天要说的是其中的第三个版块,也就是“如何跟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相处”。

1.第一次启动融资时,你最希望能搞定的那一个或那几个目标投资人,最好不要先去见,先多聊几家其他机构,练练手。 多了解投资者们对自己的项目的普遍看法。了解的越多,准备得越好,最后去见目标投资人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几个星期前或几个月前那个完全没有经验的你了。

2.如果要同时谈一批投资机构,最好提前对潜在投资机构的决策速度有了解, 必要时可以从决策最慢的那几家开始谈,免得到最后要做决定的时候,有些家已经有结论了,有些家还没走完流程。但这么做的前提是你用于融资的时间比较充裕,否则还是像之前说过的那样:谁决策快,就先跟谁谈;谁给钱快,就跟谁签。

3.注意个人信用,一定要向投资人提供真实信息。 履历、数据、财务状况这些,可能谁都会做适度的美化,但一定不能造假,别指望尽职调查会查不出来。也许你刚好在这方面没有道德和伦理问题,不介意造假;即便如此,从纯技术层面上讲,造假也是很糟糕很不明智的选择。反正这个圈子就这么大,你造假穿帮的话,很可能大家都知道了。虽然你可能也听说过,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数据基本上都是造假的。问题是你在外面,永远不知道哪个是创始人跟投资人联手对外造假的;哪个是创始人自己造假把投资人也给骗了的。

创始人和投资人联合造假的,投资圈里的人普遍都能理解,创始人骗投资人的,投资圈里的同志们普遍表示很愤怒,这听起来滑稽,但很符合人性。你以为大家都是骗投资人的,自己也高高兴兴地去骗,结果穿帮后,投资人都躲着你,后面就没得玩了。

4.如果创业团队里没有懂融资的合伙人或是主管,可以找金融顾问公司帮忙。 虽然融资后要付手续费,但有执行力的金融顾问确实能节省你的时间,让你少走弯路。我们过去几年,在两轮的融资中都找过金融顾问,还是帮我们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的。但一般说来,如果你的项目到处都难以融到钱,找金融顾问也不会改变本质。

5.轻易不要签对赌协议, 除非山穷水尽。当然,确认山穷水尽的时候,把自己卖了也是正常的。美元基金通常没有对赌的毛病,对赌一般是人民币基金的习惯。

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整体上来说,美元基金会习惯看长期回报,人民币基金通常会急功近利一些。

签对赌协议,会使得创业团队制定战略和做决策时动作变形,比如有时候明明有更好的、更有利于长期发展的计划,但发现财务上可能因此完不成对赌的任务,就只好放弃对长期发展更有利的选择,全力地去做短期收入,这样的结果是,就算完成了任务,也很可能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还有就是,没有背景,没有后台,也没有经验的年轻创业者,如果跟那些名声不好的、老奸巨猾型的投资者签了对赌协议(这类条款里经常充满了法律陷阱),很可能最后完成了业绩任务后,还是会吃大亏。

6.尽可能多接触一些投资人,听听不同的投资者对项目的意见。

就算没拿到钱,通过交流学到东西也是有价值的。无论你从别人那里听过多少靠谱的忠告和建议,都不能替代直接跟投资人打交道。创业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拿到钱就赶紧去干活儿,钱快花光了再去接触一轮投资者,这种做法说明他从观念上就有问题。对一个企业家来说, 跟资本市场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不是阶段性的事。 所以即使不急着融资,也要抽空跟资本市场的人多交朋友。多一些投资人朋友,除了找钱方便,其他方面的好处也很多。比如,每天忙着做事的创业者,就算在科技的前沿领域嗅觉敏锐,多半也不会比每天看项目的投资者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

投资人掌握的科技前沿领域的信息,常常还是没走进媒体或公众视野的,这类的信息,对科技行业的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宝贵非常有价值的。多数投资者从自己的生意逻辑上,也喜欢给自己投的公司和自己熟悉的公司之间牵线搭桥,促成合作共赢,所以你的投资人朋友多起来了之后,这类信息会主动来找你。

最后,千万不要总想着有一天能碰到一个特别有钱,又特别懂你的投资大佬,和你成为知己,和你相濡以沫,携手走向辉煌的明天。年轻的创业者在成功企业家的传记里看多了这种感人的传奇故事,总希望自己能碰到这种人。一般说来,这么想问题的人,都碰不到什么奇迹;而自己努力去创造奇迹获得成功的人,最后躲都躲不掉,全都碰上有慧眼的投资大佬了。

你听清楚这个意思了吧?那些写成功企业家传记的人把顺序给写反了: 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因为碰到了知己型的投资大佬所以获得了成功,而是因为成功,所以和投资大佬成了知己。

第一次融资时,先多聊几家你没那么看重的机构练练手,然后再去见你看重的机构;

提前了解一下准备谈的投资机构的决策速度,这样可以合理安排接触的时间表;

注意个人信用,不要造假;

必要时可以找金融顾问公司帮忙;

轻易不要签对赌协议;

尽可能多接触一些投资人并和保持交往。

第24篇|创始人如何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经过不断融资,创业者的股权可能变成个位数。怎么保持对亲儿子的绝对控制?

保持绝对控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像美国是分AB股的,即可以同股不同权 。这样的话,可能一个创业者最后剩了不到10%股份,也能牢牢控制他创立的公司。比如说马云大概是10%左右的股份,然后他可以控制着公司。很多人也相信,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要去美国上市的原因。因为它在中国今天的这个股市状况下上市的话,会比现在3000多亿美元的市值好很多,但是,他持有的不到10%的股权,就是不能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这方面,大陆和香港的《公司法》,我觉得都是不够周全和完善的。因为理论上一个公司始终控制在一个创始人的手里,多数情况下对公司肯定是一个长远利益最优的选择。 就像王石出事的时候也是这样:创始人明明用他的一生打造了这个公司,而且运转得极其良好;但是,就是因为他的股权最后很少,没法控制这个公司。所以,如果我们不去美国上市,选择在大陆或香港上市,虽然有一系列的花招,也就是一系列合法的手段可以尽可能地去改善,但是绝对控制权的控制是在法律不变的大前提下不大可能的。所以,这个问题正确的答案就是: 除非去AB股这样的国家上市,否则绝对控制权是肯定没法保障的。 

现在,我们知道的那些合法的手段,通常也就是保证上市前你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这个公司。上市前,你把利益都让出去了,但仍然能控制公司;上市后,有一些相关的人和你的一些高管会绑定一个时间,比如说四年不能卖。等到它能卖的时候,按照中国的《公司法》,只要进到市场流通的这些股份都是同股同权的。所以,只要你的高管、你的合伙人、你的投资人可以随便买卖,那么,卖的时候你曾经努力用一些合法手段维持过的那个控制权也会陆续地出现问题。

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如果从股份的比例上已经失去了控制权,通过找到一些利益共同体来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就像王石早年通过跟华润的长期友好合作;但是,当华润不再支持他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变得没有办法保证了。一旦初期失去了控制权,在后续的发展里,它对很多已经成功上市,并且企业运作得良好的企业的老板来讲都是一个,可能是一个终身的课题。

什么样的底层员工可以迅速地得到提升?

原则上就是说我们会认为那些得到良好发展的都是因为他的实力,表现这些东西。但是,这个世界常常没有那么公平,就像我以前老讲的, 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如何在一个外向型的人统治的世界里生存,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课题。 

我们经常看到的人类社会的真实状况(包括在企业里):很多人真的非常优秀,但是他不善于表达,然后他优秀的那个面就会明显吃亏。因为没有人知道,你能怪谁呢?

内向型的失败者经常有的一个没出息的心理就是:他特别希望他可以在那儿静悄悄地散发香味,别人就闻见了。但问题是: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闲着的鼻子到处去闻。 安静的美男子一定是机会要少很多倍,虽然你是个美男子,你还需要做一个大声喧哗的美男子,这样机会就多得多。

一般来讲,能够问到我这样问题的人通常就是一个内向腼腆,苦于自己其实还是不错,但为什么不像其他同事一样能迅速得到提升。所以,我是觉得:

1.要训练自己这个表达的能力

比如说你要想方设法多做一些当众演讲,跟更多的人进行沟通。你可以参与社交场合或者是参加某个学习班或者课程;总之, 创造机会让自己锻炼。 而且,如果像我这么容易紧张和腼腆的人也能成为大家公认的中国最好的演讲家之一,那么,其实你不需要把自己变成这么强,你只需要能够在同事、领导面前和其他集体工作的场合准确地表达自己就足够了。如果要练到这个程度,我觉得有意识地去做一个基础训练是肯定能够达到的。

因为,我们后边也会涉及到一些如何做演讲的那部分课程。需要在这儿花点心思多听一听,应该是有帮助的。

2.通过阅读来修炼在不同的场合的准确表达    

作为一个基层员工,如何在同事、领导在场的不同场合准确地表达也很重要。有的场合,你跟同事适合开玩笑或者表达;但是,领导在场的时候,那个未必就是得体的。反过来也是一样。

所以,我觉得除了听我讲后面关于演讲的这部分以外,可能也需要再看一些职场上相处和沟通这方面相关的书,我印象里也是有不少。

反正我是希望那些骨子里内向腼腆的人,能在这个外向型的人统治的世界里想办法通过训练和技术手段克服。你不用在外向和善于与人交流、交际这方面达到特别强,只要达到及格的程度,在这方面就不太吃亏。这个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实现的,和天分无关。

创业者能兼顾事业和家庭吗?

这是绝无可能的。99%说兼顾家庭的创业都是骗人的。

过去中国这一拨互联网创业的大潮中,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累得要命,完全无法兼顾生活和家庭,都是全力地拼,然后没日没夜地拼。但是,确实有一些例外。

我确实见过奇葩的例子,比如唐岩。唐岩是非常轻松地完成了创业、上市、非常漂亮的盈利,完成了一系列的成功。但是,他在全程里几乎没有过特别疲惫,特别拼,特别劳累的时刻。虽然,他自己谦虚地说这是他运气好,赶上了风口和时机。但是,我不觉得是这样。因为,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之一。

不过这个东西我觉得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绝大多数正常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创业定位成是:一旦走出这一步就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走出这一步肯定照顾不好家庭。

所以,你跟你的家人要有充分的沟通,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然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个问题。 比如说,如果你把家搬到公司对面,那你中午至少可以回家吃碗盒饭嘛。

公司在摩托罗拉的时候,我们家就是租在公司的正对面。所以我走回家3分钟,这样的话,发现对老婆关照不足导致她情绪比较糟糕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多一起吃个午饭,改善她的情绪。

但是,本质上说, 兼顾家庭这件事一定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做不到的。 这个我觉得所有创业者应该有心理准备,要不然可能走到某一天,比如说你婚姻失败了,事业成功了,这个结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要提前想好。如果你不在乎,那是你的选择;如果你觉得婚姻和家庭要比事业更重要的话,可能你一开始就不应该走出这步。

第25篇|创业者如何拥有强大的自学能力?

老罗,从自学英语,进新东方成为最好的讲师,又到创办老罗英语培训机构,再到创办锤子科技拿IF金奖。怎么觉得你好像什么都能学会,怎么样才能拥有像您一样的强大自学能力?创业之后时间特别少,那您本人目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我学什么都能学会,这是个错觉。有不少半途而废的例子,我没有对外讲,所以他们不知道。

我确实比多数普通人多学了很多的东西。这个我自己也还是很得意的,包括我的老朋友,《凤凰周刊》的前执行主编黄章晋。

我们以前没有看足够多的生物学和基因方面的书,我们也困惑过为什么我们身边同龄人对学新东西完全没有兴趣?而且,当我们在学的时候,他们甚至把我们的好学和好奇心简单地归之为是幼稚,这个更让我们感到莫名其妙。

1.失去学习的好奇心是进化的合理选择

后来看了很多生物学方面的书,发现人从基因上,到了一个年龄以后不再产生新的好奇,这个从进化上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如果一个人持续地保持好奇心,持续地做不同的尝试,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他要面临更多的风险,从进化的角度不是最优选择。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基因上就被设计成:到了一定年龄后,满足于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所学来谋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尝试通过冒险去学习新东西,尝试新的领域来获取进一步的生存和进化优势。

2.我的学习驱动力来自于“幼态持续”

但是,在少数人身上保持了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幼态持续。幼态持续并不必然带来好的结果,有的人的幼态持续是终身很幼稚,心理年龄很幼稚;还有一种比较幸运的,就是我和老黄这种,虽然已经近五十岁的高龄,但是,在学习新的东西,尝试不同的领域这些事上,旺盛的那个好奇心还跟小时候很像。因为,小孩才会不停地问为什么,后来就有本书叫《十万个为什么》。

幼态持续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去学习新的领域、新的知识的时候,很幸运地被好奇心驱使。而且过程中的多巴胺分泌和激励,也就是生物学上的激励机制和回报都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不知不觉就学了更多的东西。

3.呵护你的宝贵的好奇心

所以,如果你凑巧跟我们一样是到了一个年纪以后,仍然对学东西兴致勃勃的人,千万不要被边上那些所谓主流的意见所打击,去抑制你的好奇。好奇本身是好事。

4.创业之后时间特别少,我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坦率地说,我在技能方面的学习绝大多数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这个要从两个角度讲吧:

第一,有一些我自己操心和主持工作的业务部门,我在我身边不太有机会找到比我在这些业务上更强的人,我主要的方式还是靠读书。创业再忙再累,有一些书还是要读的,就是说定期读书。只不过我比较无趣的地方可能是2012年到今天看的基本都是商业书籍。

第二,请合伙人和同事分享内容知识。

但是,因为公司走到今天五年了,我们也来了一些非常有实力的合伙人和高级主管。在他们擅长的业务领域里,其实我已经能从身边的同事身上学习很多特别牛的知识,这是熬到了一个时间点发生的变化。

所以,如果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一个年轻人的话,可能你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熬到那个点。到了那个点的时候,你原来读书获取知识的这个习惯不要变,同时你身边会多了一些资源,其实从整体的感受上是比以前更轻松地能获得更好的营养了。

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时,发现某些有潜力的人才,但对方自恃过高,要价和当前能力不匹配。虽然我认为天分上来说,两年后他一定可以达到他要价相对应的能力要求。但是我们是否该以未来的能力预期来给相应的薪资来留下他呢?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每个企业的创始人可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做法。以我个人为例,如果对方有潜力,但是自恃过高,要价不匹配,这样的话我决定要不要录取这个人的依据是: 是否有可替代性。 

如果有可替代性,并且那个人又自恃过高,那么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如果他在特定的岗位上是很难替代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时候,我会忍受一切的不舒服、打击、折磨、摧残,包括薪资上我可能也会去忍。我相信,绝大多数理性的企业负责人都会采用这个方式。

老罗,对于一些工作能力强,但是比较散漫,对规章制度不屑一顾的人该怎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人或者部门主管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应该怎样相处或者管理,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工作能力强,比较散漫,对规章制度不屑一顾的人,在我们公司其实是很多的。但你要看他在哪些岗位上。 

如果他是在创意工作岗位上,这件事其实就没那么严重,因为他是在一个不太依赖协同工作的工作岗位。 在这些岗位上,如果散漫,对规章制度不屑一顾,但是,他没有给同事造成非常明确和不公正的对待和伤害,我通常都是会忍。而且,我觉得没有必要去纠正他们,因为每个人能力优秀的一面必然伴随着这个优秀能力的负作用,那个负作用常常就是负面的。所以,我不觉得在这些岗位上是一个问题。

反倒是有一些创业者做了老板以后,由于他有很强的控制欲望,所以他不太忍受自己手底下这种人的存在,所以就毫无必要地对一些不需要锻炼这种能力的岗位的人有这个要求,这是完全不可取的。

从另一个角度, 如果他做的事和规章制度是非常强相关的工作的话,那这个就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去批评、教育、说服、改造。

所以,我自己处理这些事的时候,可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于别人的技巧和方法。 

还有一个,我想补充对工作能力特别强,但是比较散漫,对规章制度不屑一顾的人的管理方法。

这些人你可以给他很高的薪水,给他很高的认可和尊重,甚至是一些荣誉制度。但是,一定不要让他们做管理角色,这是早期创业者很容易犯的错误。比如,手底下有几个“大功臣”,他们在早期创业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至于单是靠奖金、股份、期权已经不足以给予回报。然后,你会在发展过程中给他一些Title,然后让他去管理别人,这个是非常可怕的。

一定不要把给一个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人一个管理职位这件事理解成是奖励,这是完全不对的。 这是一个工作需要,不是奖励。所以千万不能给那些老功臣,不适合做管理的给管理的高位置。

但这个其实很多人都犯,我自己也犯过。而且这个犯完了纠正很困难。

在亚洲文化里,这个职位“能上能下”是极难实现的,极个别的企业可以实现,但绝大多数做不到。所以当你尝试把不适合管理的人放到了管理高位上,等意识到错误,尝试去纠正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严重地牵扯到了他的尊严和面子问题,导致这个事无论怎么处理,他可能都会走掉。

所以企业发展到足够大的规模的时候,从体制上可能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虚衔”, 但是级别、荣誉、位子都很高,可是不掌握实际的管理权力。这个可能也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很必要的这么一个部门设置。

第26篇|发布会是所有创业者的必修课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开发布会?

为什么说几乎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需要开好发布会?

为什么现在企业的发布会一窝蜂的都是老板出来亲自演讲?

为什么锤子科技的发布会如此受关注?

为什么营销界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一场锤子科技的发布会至少值一个亿真金白银的市场投入?

围绕这些问题,接下来这几天的课程里,我和你探讨一下,为什么说发布会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

在再接下来的几周里,是含金量特高,干得不能再干的干货:我会把锤子科技创立到今天,在发布会的统筹安排和执行经验,商业演讲的各种训练方法和技巧,以及宣传海报/视频/病毒传播素材/影院级幻灯片(Keynote/PPT)的制作,这些方面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好,今天的内容是这一系列课程的第一个部分,也就是,企业为什么要开发布会?

1.发布会是企业和用户最重要的仪式 

发布会的本质,是一个仪式;发布会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人类社会的仪式的必要性。

人类用仪式来赋予一件事某一种意义, 比如把死人烧成灰,本来是为了节省土地,但再做一个把骨灰撒到海里的仪式,于是这件事变得意味深长,意义深远了。比如一群黑社会凑在关公像面前喝血酒,发誓要同甘共苦,这样的仪式,是用来表示对一个集体的归属和认同。

我们也会用仪式来确立某种规则,某种秩序,某种权力关系等等。比如古代的文武百官早朝时给皇帝磕头的仪式,日本人对上级各种规定繁琐的鞠躬仪式等等,都是用来确立规则和权力关系的。

仪式也常被用来公开表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新的时间段。 比如小学生入学仪式,表明你已经结束了家里无拘无束的日子,开始进入一个像军人一样受管制受约束的人生阶段了。

仪式也被用来提醒你角色的转变, 比如婚礼这种仪式,就是在一群人面前公开表示告别了单身汉角色,转变为一个对家庭负有责任的已婚者角色了。

企业开发布会,也是这样一种仪式,这种仪式本身,也是为了达到上述的那类效果。所以企业通常是在以下这些情况时开发布会:比如公司出现重大事件,比如兼并、重组、达成某种战略合作、重大业务转型,或是推出了新产品或新服务,融资成功等等。

这些特定时刻的发布会,作为一种仪式,通常意味着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转换了某种新的角色,确立了某种新的规则,成为了某个集体中的一员等等。所以,无论是为了宣传推广,还是为了给内部提神打气,还是为了给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信心,操办好一场发布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2.发布会是企业一系列商业宣传的核心焦点

发布会也是企业在一轮商业宣传和推广周期内,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焦点。在整个的商业宣传推广期,事先的充分预热,当天的集中爆炸和释放,事后的持续推波助澜和发酵,最好都是围绕着发布会这一焦点来策划和实现。如果没有一场准备充分、执行有力的发布会,一个商业宣传周期内的整体活动,通常较难找到更好、更合理的聚焦和爆发点。

3.发布会是用户的“共振场”和商务拓展的机会平台

无论对 to C 的公司,还是 to B 的公司,发布会都很重要。

如果你做的是 to C 业务的公司, 发布会可以是核心用户的所谓“共振场”。 

在苹果还是小众产品的年代,每一场苹果发布会的视频,都让世界各地的那一小撮核心果粉(包括听不懂英语的)产生深深的共鸣。因为这种大型活动的持续存在,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群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渺小和孤单,因此容易产生喜悦和更强的归属感。这种喜悦和归属感,还导致了核心用户像传道一样热情地积极分享和推荐。这种核心用户带着深切认同的传播,会在一个企业的合作伙伴、投资人和公众当中,造成深远的良好影响。一场成功的发布会,也是潜在用户的挖掘机,它让那些有独立判断,抗拒被硬广告的疲劳轰炸洗脑的群体,发现适合自己的东西。

如果你做的是 to B 业务的公司,一般说来, 发布会也是业务切磋和商务拓展的交流机会。 一场成功的发布会,可以给行业伙伴带去信心,可以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可以有效触达企业客户,促进公司业务发展等等。

4.发布会让企业寻求媒体报道变得顺理成章

最后,纯干货、大实话、企业家通常不会告诉你的硬道理部分来了。在现代社会,发布会这样的商业仪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使得你请媒体来报道你的公司这件事,变得非常的顺理成章,非常的和谐自然。 

因为这个仪式的存在,使得那些媒体不管你是请公关公司代为搞定的,还是送红包搞定的,还是用人情关系搞定的,报道你的公司的消息时,都显得非常自然,因此易于操作。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像网红创办的企业那样自带聚光灯。

如果没有了发布会这个仪式,一家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名气的企业,和另一家同样没有名气的企业的战略合作,本来没有理由被媒体大规模的密集报道。如果毫无理由地被媒体突然大规模报道他们的合作(这种情况通常也很难运作),甚至会显得很奇怪。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吧,就像有些家庭办婚礼,只是为了收钱,不一定是为了办婚礼这个仪式的其它功能和目的。亲友中的很多人接到请柬去观礼,也是为了应酬和给钱,不是为了去吃一桌肯定不会好吃的宴席。可是办婚礼的人家,又不能不办婚礼,跟大家说,反正参加婚礼也挺受罪的,婚宴的东西通常也不好吃,要不你们别来了,就直接给我们钱得了......这实在太别扭了,就算你真干得出来,对方也很难配合。但办一场你可能仍然觉得多余和别扭的婚礼,事情就容易多了,对绝大多数人都是。

人类的行为模式里,有时候你能选的,只有别扭的,和更别扭的。企业家为了把事情做成,虽然不需要耍流氓,但自己感觉别扭的事,不喜欢的事,不舒服的事,很可能是每天都要做的,这也是企业家必修课和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怎么样?听起来有点消极吧?那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好像也没什么意思啊。如果你这么想,那我就说说企业家生活的积极的一面吧。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虽然每天都可能免不了要忍受很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他/她可以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一些亲朋好友,都免于忍受这样的人生,这还是非常值得我们为之高高兴兴地奋斗下去的。

商业发布会是一个仪式,它的必要性,也就是人类社会的仪式的必要性。

发布会通常是企业在一轮商业宣传和推广周期内,最重要的一个核心聚焦点。

无论对 to C 的公司,还是 to B 的公司,发布会都很重要。

发布会这样的商业仪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请媒体来报道公司这件事,变得顺理成章和易于操作。

第27篇|如何筹备好一场发布会?(上)

今天的课程就来介绍“如何做好发布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1.发布会的时间安排

一般说来,事件类型的发布会或者是 to B 类型产品的发布会,对场地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人数也不会特别多,比如一百多人到三五百人是较普遍的情况。通常也就是在高档酒店的大型会议室或大堂举办,这种情况下提前两三周订场地就可以了。

如果是大众消费类产品的发布会,提前三个月到半年就确定发布日期是很常见的情况 ,而且通常会对发布会场馆要求更高,人数从五百人以上到两三千人都是很常见的。在很多大城市,大型专业场馆的数量都是严重不足的,以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北京、上海、深圳为例, 很多设施良好的大型场馆都需要提前半年或一年定档期的, 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提前半年就订好发布日期,这么长的时间周期内,各种主观、非主观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为了万无一失,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提前半年订好相邻两周左右的两个日期, 这种情况下,场馆方通常会同意你在最后两三个月的时候免费取消一个。有时候遇到极端情况,损失订金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你提前半年订了一个日期,场馆方通常会同意你在日期到来前两三个月免费改一次或两次时间,但要取决于你要改的那个时间点是否仍有档期。由于多数租赁方也都是被迫提前半年就订场馆的,所以他们的计划发生变故取消或改期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绝大多数的企业发布会,本质上是给媒体开的。 所以为了给记者提供方便,以及为了保证事后传播的有效性, 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周二到周四的下午 。

道理上是这样的:周一记者很可能临时有事,那就答应过也来不了了;周五来过之后做报道没问题,但周六周日的新闻会严重损失传播量。另外媒体工作者晚睡晚起很常见,所以安排在上午也不太好。所以最合理的时间是周二到周四的下午。

锤子科技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多年以来都是周二到周四的晚上七点半开。因为我们的发布会动辄上万人,而且卖门票,这时候道理就跟演唱会差不多了:如果下午开,上班的观众会赶不过来,就可能影响上座率。

2.发布会的地点及场馆选择

一般说来,多数公司都会在公司所在地的城市举办发布会。但是稍大一点规模的产品发布会,大家都会选择在北京开,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北京的媒体最多。如果企业自己的公关部门,或是在外面请的公关公司靠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媒体报道的覆盖量。

在北京,大型专业场馆的审批手续是相对严格的。虽然场馆租赁方通常会帮忙协调审批手续,但和商业化程度更高的上海或深圳比,还是非常麻烦的。另外,即便是事先得到了承诺,也有可能因为北京市的某些活动导致企业的发布会被临时叫停。企业要对这一类的风险提前有预案, 否则就要面临最后关头取消活动的尴尬局面。但遇到这类情况,损失惨重的改期或改地点是免不了的。

3.发布会现场的技术支持

大型场馆的活动,对舞台搭建,灯光,音响,投影或LED屏幕等技术支持要求非常高。

企业可以选择承接大型活动的专业公司,但这种情况下需要公司的市场或公关部门里必须有基本了解相关业务的同事 ,否则到了活动当天,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技术故障或是效果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是大概率事件。通常出现这类情况,要么就是专业公司不够专业,要么就是偷工减料。

另一种相对省心的情况是完全交给在业内声誉良好的公关公司 ,比如奥美公关这样的机构整体打包解决,但动辄贵出来好几倍的价格,通常不是创业公司所能负担的。

4.发布会相关的物料准备

发布会必备的物料包括海报,大尺寸喷绘的展板或背景板,X展架,刀旗,门票,邀请函等等。 我会在本周关于发布会的内容结束时,提供一个这部分的“物料清单”供你参考。 

发布会当天,要在舞台上用到的物料,最主要的就是 Keynote 或 PPT 版本的幻灯片。( 预告: 我在后续的课程中,至少会用一周的时间和篇幅,详细讲解如何制作影院级别的幻灯片 ;同时我也会用至少两周的课程篇幅,详细讲解如何准备一场高水准的演讲 。)

一般说来,准备充分的企业发布会活动,物料里还包括烘托气氛的开场视频。如果是产品发布会,还会有产品的广告视频,通常是制作精良的3D宣传片。另外,活动结尾处掀起高潮的时候,播放一段描绘企业美好前景的煽情视频也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这些物料的清单,每一家企业做的都差不多, 差异化体现在物料的制作水准和风格及调性上。 如果企业内部没有懂行的人,或是管理团队缺乏这方面的敏感性,最好交给可信的专业团队来处理。 如果管理团队对相关专业团队的作品集的判断也有困难(其实管理层觉得判断起来有困难是好事,说明至少你知道你不知道,这远好过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找这方面相对懂行的朋友帮忙选择专业制作公司。

虽然管理层完全不懂这些的企业,一般说来,没必要在这些物料的制作上假装公司的品位有多么好,但从另一方面,如果因为不懂这些,导致选错了制作公司,很有可能在现场拿出一堆极为丑陋和恶劣的东西,影响企业的形象。

5.发布会的主持人

对于非网红、非相声演员、非脱口秀明星创业的公司来说, 企业发布会这种活动虽然不是一定要请明星,但请一个专业的主持人还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就像令人难堪的婚礼,令人想笑又不能笑的葬礼一样,企业发布会上几乎一定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尴尬:比如领导说蠢话导致的尴尬;比如员工当众拍马屁导致的尴尬;比如嘉宾不得体导致的尴尬;比如各种原因导致长时间冷场时的尴尬;比如媒体提问时管理层答不出来顾左右而言他的尴尬……一个优秀的、专业的主持人,能最大程度地解决,或至少是明显地改善这些尴尬场面。

当然,如果你找错了主持人,他会让这些尴尬的程度通通翻两倍。

第28篇|如何筹备好一场发布会?(下)[附彩蛋]

本周的话题是“ 发布会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今天我要和你讨论的内容是:一场发布会从预热,彩排到执行完成的全流程。(文章的末尾还为你准备了宣传物料和发布会流程图等参考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1.预热

不管你的发布会是四周前定的,还是六个月前定的,到了发布会前一周就要开始做预热了。 一些事件型的企业发布会不需要预热,但消费类产品的发布会原则上必须做预热。成本最低的预热方式是在网上发倒计时海报,创业公司自己的微博帐号和微信公共号如果人气不够,可以找鼓山文化/牙仙文化这类的机构,付费请那些与产品受众契合的大账号转发。吊胃口的倒计时海报是古老的桥段,处理得当的话,永远有效,就像优秀的喜剧片或是优秀的恐怖片的经典桥段永远有效一样。如果自身团队不擅长做创意,可以请那些做创意广告和病毒传播的团队帮忙制作。这些也可以通过上述机构来处理。当然,如果有预算,也可以请这些创意团队制作病毒视频,互动的H5页面等等。

2.场地搭建和彩排

如果是中小型活动,比如在酒店的多功能厅或是大堂里举办的发布会。 活动方案承接公司前一天晚上进场搭建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大型活动,通常需要提前两天进场搭建。 进场搭建的时候,企业只要派出市场或公关部门的人去现场监督就可以了。再一次提醒,如果自己公司里没有懂行的人,就要在朋友圈里找大致懂行的朋友帮忙监督。这些所谓的专业公司不专业,或不老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搭建结束后,所有需要在发布会上演讲或登台参与仪式的公司管理层和所有相关人员,包括邀请的主持人,都要去现场彩排。 彩排时要把正式的流程彻底地走完至少一遍。 如果时间允许,能走完两三遍当然更好。至于需要在发布会上做主要演讲的人,彩排十遍八遍也不过分。很多事件型的企业发布会,走完过场让媒体能发个稿子就算完成任务了。但如果是消费类产品或服务的发布会,给现场观众和媒体造成良好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充分的彩排是绝对必要的。

3.现场临时工作人员的培训

如果是规模较大的发布会,现场会需要很多引导观众入座或是解答疑问的临时工作人员,虽然场馆方可以代为安排募集和招聘,但我们多年的经验是,企业一定要自己对临时工作人员进行一个两三个小时的短期培训,才能保证他们应对得体。 现场观众遭遇态度恶劣或是不耐烦或是不足够友善的工作人员,一定会对举办发布会的企业产生不良印象。

4.发布会当天的整个流程

开场前嘉宾签到,媒体签到 ,必要时也可以做一个在背景墙上签字并合影留念的环节。但这个环节,通常是在现场来了很多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或影响力的人物时才会采用,否则会显得有些古怪。

主持人开场并介绍整个发布会流程。 如果事先有制作烘托气氛的开场宣传片,效果会比较好,至少一个尝试烘托气氛的宣传片,会让现场来的人尝试去配合。

如果没有这样的宣传片,则需要专业的主持人开场时讲一些活泼幽默的开场内容来烘托气氛。如果发布会邀请到了有分量的嘉宾,企业通常会让主持人开场时点到他们的名字,以示自己有关系,有影响力,有朋友,有实力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流程都是企业发布会的常规合理流程,如果你的企业有一些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使得上述流程可以变得没有必要,当然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来相应安排。比如锤子科技的发布会,就从来都没有上述的流程。

接下来是企业负责人或高管的主题演讲 ,通常这是发布会活动最重要的主菜,一定要严肃准备,认真排练。职业的演讲者,会为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准备一百个小时,企业负责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或者说这件事对该企业没有那么重要,通常情况下也得准备十几二十个小时的时间。除非是天才,否则企业负责人看起来从容淡定的,干净利索的,挥洒自如的,在观众和媒体面前给企业严重加分的演讲,都是他花了大力气认真准备,反复排练的最终结果。

顺便说一下,这些年,整个商业世界都受了乔布斯的影响,一窝蜂地由企业创始人或CEO站出来做产品发布会的主题演讲。包括很多完全不具备正常人的演讲能力,甚至普通话比外语还难听懂的CEO。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CEO自己能讲当然好,如果CEO格外不能讲,安排自己企业里外形好,口才佳的高管演讲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该高管是CMO或市场总监之类,就再合适不过了。

无论是创业公司请来重量级公司的负责人站台撑腰,还是大公司请来重量级战略合作伙伴捧场,让这种商业领域的重要人物上台讲几句话,对发布会活动本身的效果一定是加分的。只是安排这类环节时, 最好和对方提前核对一遍讲话内容 ,免得对方过于随意的发挥导致现场效果出现意外或尴尬。

无论如何, 一场完整的发布会必须有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高潮。 这来自企业负责人的演讲内容本身效果最好,如果做不到,播放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高品质视频也可以,实在不行,做一个戏剧性的仪式高潮设计也可以。比如,所谓的启动仪式就是常见的一种做法,你可以在百度的图片搜索里输入“发布会”和“启动仪式”两个关键词搜搜看,看完了不要笑,记得我们前面的课程里说过的:人类需要仪式。

最后,不管你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当然,真诚的永远更有力量),技术上, 你都要赋予商业活动一个比商业本身更让人认同、更让人共鸣或更让人尊敬的某种意义,来拔高升华一个商业活动。 比如,你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是要去赚外国人的钱,升华的结果是:“我们要把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化”,听起来好很多吧?再比如,你的企业在城镇的业绩已经接近饱和,很久都不增长了,于是决定去赚乡下人的钱,升华的结果是:“我们要服务好被科技行业遗忘的六亿同胞”,大概就是这一类的感觉。

如果是事件型的发布会,活动结束后请媒体发通稿就差不多了,这通常意味着这件事告一段落了。如果是消费类产品的发布会,发布会的结束,意味着市场公关和销售部门长达半年到一年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我在文稿的结尾为你准备了你可能需要的一些资料,比如锤子科技历年的倒计时海报、历年的现场物料在现场的大致效果示意图、历年的现场宣传视频以及完整的活动筹备流程图、内容筹备流程图和现场活动流程图,记得有空时看看。

参考资料:  (复制链接至浏览器即可查看)

1.锤子科技历年倒计时海报:

http://huaban.com/boards/37422820/

2.锤子科技历年现场物料样本和效果图:

http://huaban.com/boards/37422865/

3.锤子科技历年现场宣传视频:

http://www.smartisan.com/pr/#/videos




第29篇|策划发布会时的注意事项

本周的话题是“ 发布会创业者的必修课 ”,今天我要和你讨论的内容是:关于发布会的一些注意事项。

1.流程要紧凑。 

整个流程要尽可能紧凑,每个环节都争取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完成,避免拖沓。 

大多数企业的发布会,下面坐着的人,都是为了商业或人际关系的应酬而来的,对此要心怀感激,不要折磨他们太久。对记者们也是一样,要假定他们主观意愿可能是不想来的,要假定他们离开你这场之后,后面还有一场甚至是两场他们可能没兴趣的活动。

一般说来,全程两小时以内的长度是最好的,超过两小时的发布会通常都会让人疲惫。如果你把整个发布会控制在一个半小时,那就非常好。如果整个发布会只有二三十分钟,那可能确实让人觉得太草率了。如果是一个小时左右,虽然会显得有点出人意料的短,但相信多数人都会感谢你的。

很惭愧,这方面我做得非常不好,每次我都想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从来没有成功过。

2.请明星演出要慎重。

除非是娱乐行业的发布会,或是要发布的产品已经签了某个明星做代言,否则现场请个不相干的明星来,露个脸、唱首歌之类的,通常没什么用,甚至可能让发布会跑题,喧宾夺主。 

有些企业的发布会请明星来,是为了拉人气,保证现场的上座率。如果是为了这个,那请明星还不如直接给来现场的人送礼物,利诱他们出席。比如某手机公司就直接给来现场的全部所谓“粉丝”每人送一部平价的手机,现场就会彻底爆满。当该公司CEO宣布活动结束,大家可以去排队领手机的时候,全场对着CEO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这虽然看起来未必有多高大上,但要好过明星上场的时候,全场对着明星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轮到CEO上台的时候,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

当然,有些公司一场发布会就请几十个大明星来,常常是为了对竞争对手秀肌肉、给合作方秀实力、对公众制造跟企业实力相关的话题等等,这是另外的商业逻辑,不在这里讨论。

3.细节决定企业形象是否正派体面。

直播流行起来后,有些大众消费品的发布会按照自身产品异常亲民的定位,现场会邀请大批瓜子脸主播来做现场直播,这无可厚非。但就算你们生产的是“狂亲民无比”的产品,只要不是情趣用品或夜店用品这些特殊类型的,就要记得对经纪公司明确要求:要求出席现场的主播们穿着端庄得体,不要过于暴露。

很多企业高管,早年为了创业,书都没有时间读,所以虽然人可能很好,但不知道什么叫体面,也弄不清楚亲民和 low 的区别,这时候需要企业的公关团队有人负责把关。 

现场有时候也会需要用到礼仪小姐,这些可以找专业公司付费帮忙解决。但也要注意,最好提前跟对方沟通好细节,比如礼仪小姐的穿戴打扮风格之类的,最好都给对方一个具体要求,否则多可怕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一个朋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丽都(北京的一个商业中心)附近的诺金酒店开一个高大上的发布会,他们预算充足,所以发布会打包给了一家公关公司操办,公关公司当天的安排和服务整体上几乎无懈可击,但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现场十几个礼仪小姐全都穿着无比紧身的肉色的一件套式的超短裙,远远地看过去,就像……反正大家都很崩溃。

另外,除非产品定位的特殊需要,发布会上尽量不要使用那种以前在日韩港台地区常见的,让穿着裸露的女模特举着产品走秀的方式。

4. 要提前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

如果是大型发布会,突发情况的预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来,很少有一场大型发布会活动是能够从头到尾完美无瑕地执行完的 ,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些问题,只是有些情况处理得好,所以观众甚至不知道后台出了事故而已。

Keynote 或 PPT 做的幻灯片出问题是常有的情况,通常应对的方式是准备至少一台应急的备用电脑,并且连接到专业的切换台上,现场出现问题时,观众甚至还来不及反应,就无缝切换到另一台备用电脑上了。

麦克风异常是另一种常见情况,应对方式是上台的演讲者会在胸口别至少两个无线的胸麦,这样如果中途出现异常时,负责工程的工作人员会关掉第一个胸麦的声音讯道,打开第二个备用胸麦讯道。

为了镇定自若地消除这种可能的危机,给现场工作人员留出抢修时间,演讲者提前准备几个应急的笑话或是小故事,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虽然这种临场应变能力跟运作企业的能力没什么关系,但普通公众下意识里会觉得:一个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轻描淡写地把危机化解掉的人,看起来更像是无论如何都能排忧解难把公司运营好的企业领袖,而那些在这方面缺乏训练,但其他更重要的方面非常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事故现场的公众眼里,通常会显得笨拙和无能。

另外,由于现场情况很复杂,而且不能提前预测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所以仍然可能需要专业的主持人在旁边用各种方式帮忙救场,这个最好和主持人事先也彩排一下。

5.关于现场嘉宾的座位安排。

说到活动现场嘉宾座位如何安排的问题,可以这样讲,比起文化界、艺术界、科学界的活动来,商业界活动的嘉宾座次安排是最简单直接、最淳朴憨厚、最纯真可爱的。因为如果嘉宾是商业界人物,那基本上就是按照嘉宾的身家或嘉宾公司的市值排座次的。 这一点我实在太喜欢了。

你知道文化界的活动排座次有多麻烦吗?你是让德艺双馨但一辈子没写过什么好作品的文联退休老主席坐前排呢?还是让著作等身拿奖拿得手软,但过去的十几年没有一本书卖过五千册的著名作家坐前排呢?还是让小说累计卖出七千万册,作家财富榜上年年排前三,但基本上是一个“文盲”的畅销作家坐前排呢?

6.做企业的人,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我对那些性格比较细腻敏感的创业者们想说的是,多数情况下,企业的发布会作为一种仪式,都会显得比较假,比较无趣,甚至比较没劲。但时不时地完成一个仪式性的东西,是一个成年人的责任。对创业的成年人来说,更是一种必要的工作和义务。

那些年轻时对很假、很无趣的、很没劲的婚纱摄影嘲笑不已的男人,最后结婚的时候,几乎都无一例外的,为了让老婆高兴,去拍了一本厚厚的、很假的、很无趣的、很没劲的婚纱摄影集。这是人类的婚姻,最让我感动的部分之一。

前年在上海,国内一家著名的手机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告诉我,他们的大型活动,每次都安排得无比的细致和专业。因为担心中途观众走掉了现场画面不好看,他们会让场地内所有过道边的座位上,坐的都是自己安排的工作人员,而且开场后全程不许去洗手间。他说:“场地里的座位排得特别挤,这样里面位置的观众准备走的时候,如果过道边的人都没走,他们会觉得不好意思打扰别人,所以忍住多待一会儿;可是如果这些工作人员不小心走开了,回来后会发现那一整排的人都消失了,哈哈。老罗啊,我们的发布会做不到你那种效果,所以工作细节特别重要……”

当时我觉得他们干的活儿很可笑,居然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勉强留住观众,何必呢?但这些天我写这个课程的文字稿,尝试尽量像一个没有网红CEO的公司那样考虑发布会如何操办时,想起来这件事,突然觉得非常感动。

做企业就是这样,不管这件事是不是很假、是不是很无趣、是不是很没劲,只要不是伤天害理的事,只要是做企业所需要的工作,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第30篇|发布会的关键是做好讲解和讲好故事[问答]

为什么过去很少有企业的负责人亲自在发布会上演讲?而现在企业负责人扎堆地亲自演讲?

因为以前的企业家们都是一窝蜂地请一个主持人来耍贫嘴,然后由一个市场部负责人和企业合作伙伴走过场,最后再雇几个穿着暴露的女模特来拿着产品拍几张照片,就算开完一场发布会了。

这就给了一个很有个性、很有想法的企业家名字叫乔布斯的一个机会,这个企业家是产品经理型的,他每次的发布会都做非常充分的准备,然后亲自上台给大家讲解他亲自带队做出来的,他所热爱的优秀产品,结果效果非常好。

但企业家们都觉得乔布斯的做法太小众了,觉得他的做法这么小众,难怪公司做不大。甚至有人觉得,一个老板亲自上去讲那么多,像什么样子?难道是雇不起市场部的负责人吗?

后来这个乔布斯的公司成了全球最大的公司,然后这些企业家们连自己的普通话有没有人听得懂都顾不上,就一窝蜂地开始亲自上台演讲了……大概就是这样。

我前面讲过,如果企业负责人的演讲能力比普通人还差,最好是由企业的市场部高管上去讲;如果企业市场部没有擅长当众演讲的,可以专门雇一个,好过不擅长演讲的老板上去,弄得场面尴尬。

想请教老罗一个问题,发布会的好坏,有什么具体的评价标准吗?会后媒体的报道率?转发率?有可能和之后的销量挂钩吗?

当然有标准。 媒体报道数量,转载数量,网友评论和转发数量,百度指数,微博热度,今日头条热度,微信热度等等,这些都是考核标准。

这些转发当中,有些是利于品牌建设和传播的,但通常不容易直接转化销售,比如大家热议某一场发布会上,某企业家很感人的一段独白之类的;有些是相对容易直接转化销售的,比如大家热议发布会上产品演示时,某一个看起来很实用也很酷的独家功能。

罗振宇说发布会就是单位的一次练兵,提升内部的合作。相对而言是外包出去保证质量,还是自己操办,是不是要取舍下?

这要视情况而定,因为罗胖的团队里,很多都是电视台和媒体出来的,对他们来说,操办一场高质量的发布会,并且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老本行工作,没有太大的困难。而整个团队上下一心,精诚合作,要把一年中的某一两个公司面对公众的重大事件做好,这当然是一个难得的团队建设的机会。但如果你们公司里基本没有能操办这个的行家,预算又很充足,而且这个发布会绝对不能搞砸,这样的时候,当然还是外包出去稳妥。要看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知名企业也能开发布会吗?如果没有人关注怎么办?

当然可以,一个企业从不知名到知名,靠的就是创业过程中做好几十件、上百件事啊,开发布会也是其中的一件。没有人关注,说明发布会做得不够好。那什么叫做得足够好呢?不是一定要把企业创始人训练成演讲家或脱口秀演员才叫做得好。

要动脑子, 想办法做一个能引起关注的方案。 随便举个例子吧,第一个把发布会开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发布会本身做得多差,都会起到非常好的传播作用。

请问老罗,如果是一个100人左右,主要面对媒体和核心客户的发布会,由于演讲者和观众距离较近,是否应该安排问答环节,以及如何避免问答环节的冷场和失控?

如果企业里没有擅长随机应变,擅长应对这类场面的人,不建议安排问答环节,否则冷场或失控是大概率事件。有些企业的做法是:提前准备好大部分的问题和答案,由关系好的媒体现场煞有介事地问,然后自己再把准备好的答案煞有介事地说一遍。这种操作的关键是,主持人不给现场真的临时想问问题的记者发言的机会,免得出现意外。

您怎么评价锤子手机的发布会?您觉得锤子的发布会最成功的或者做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锤子科技的发布会,从技术层面上,受限于各种条件,很多事情其实都没有做好。

锤子科技的发布会真正做得好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个地方是产品的优点讲解和演示做得好。 

很多企业做的产品优点很突出,但讲解得不好,所以前期传播会相对吃亏。而且除了苹果公司和锤子科技,其他手机公司都不敢做手机功能的现场演示,要么就是没什么可供演示的差异化的功能,要么就是怕现场出意外丢人,这是有问题的。

当然,他们可能还是卖得很好,销量很大,这是因为产品的商业成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的企业发布会做得不够好,甚至可能产品都不好,但其他方面很强,比如销售团队很厉害、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做得很厉害、运营商渠道很厉害,也有可能很成功。锤子科技做了五年,直到这次的坚果Pro发布后才打开局面,是因为别的方面短板多,单说发布会的话,我们的产品讲解和功能演示,从一开始就肯定是示范级别的。

第二个地方是故事讲得好。 

锤子科技上的创业过程,是一个活生生的关于野望、关于工匠精神、关于理想主义的样板。但光是这样有什么用呢?每年有那么多野心勃勃的创业公司成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跟我们有着一样的梦想、一样的工匠精神、一样的理想主义,但一直到倒闭,都没有人知道。

创业者一定要把一个打动人心的真实故事很好的讲出来,讲给尽可能多的人听。 如果你讲得成功,传播得成功,它会打动足够多的人,以至于在创业初期,产品本身注定存在一些瑕疵的情况下,在供应链和生产根本搞不定所以没法及时交付产品的情况下,甚至在完全没有财务预算去打广告做宣传的情况下,也能转化一个体量还不错的,虽然可能还不足以让公司盈利,但足以让公司活下来的忠实用户群体。

本质上,所有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都是讲故事。 你不要把这个讲故事理解成是瞎编一个故事。有的企业家说,我们不会讲故事,我们只会踏踏实实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一件东西,然后踏踏实实地卖给消费者。这是不是讲故事呢?当然是,这是一个踏实本分的品牌故事。有的企业家说,我们赚多少钱,取得多少成就也不会满意,我们在某个领域一旦做成,马上就想开始挑战下一个难题了。这是一个富于冒险和进取精神的品牌故事。

所有的企业都在讲故事,只分讲得好的,和讲得不好的。讲不好的,你可以想办法学习训练,直到最终讲好,或是用其他的长板暂时弥补这个短板,回头再说,但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几乎所有伟大的企业,特别是面对大众消费者的企业,都有一个触及人类心灵的动人故事。

第31篇|如何克服“演讲恐惧症”?

接下来的几周,我们要开始的是如何学习演讲和制作幻灯片的课程。 

今天要讲的是,在正式开始学习演讲之前,你必须好好了解一下演讲恐惧症,以及如何面对它,并克服它。

1. 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演讲恐惧症”。

关于演讲恐惧症,首先,好消息是: 所有的人都害怕当众讲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以为只有你自己没用。 

坏消息是:有些人害怕,但没那么害怕,至少没有你那么怕。 

但还有一个好消息:那些演讲能力特别强的人,包括人类历史上最擅长演讲的,比如丘吉尔、希特勒、马克吐温、乔布斯、罗永浩等等,这些人原来也都是特别害怕演讲的,即使是后来他们把自己锻炼成了公认的优秀演讲家,他们上台前也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紧张,一种是非常紧张。练成和没练成的唯一区别是: 练成之前,上台紧张得整个人完全失控;练成之后,上台还是一样紧张,但是基本上可控。 

当众演讲到底有多吓人呢?先说说我吧,我不止一次的想过,也跟家人朋友说过,如果我做锤子科技的同时,不用去做发布会这样的公开演讲,我愿意少活五年。他们有时候觉得我这是夸张的说法,其实我一点也没夸张。

美国喜剧演员 Jerry Seinfeld,也就是情景喜剧《宋飞正传》的男主角,他有一次说,统计表明:人们最害怕的事儿就是当众讲话;第二害怕的才是死亡。所以,参加葬礼的时候,躺在棺材里要比站在那里致悼词舒服得多。

马克吐温也说过: 这世上只有两种演讲者,一种是紧张的,一种是假装不紧张的骗子。 

2. 正是因为这么吓人,演讲这门手艺练成了就非常有价值,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害怕而练不成。 

我一提起演讲,很多人就误以为是说那种大型的商业发布会,然后就说什么“有几个人有机会对那么多人演讲啊?你练这个干嘛呀?你用的上吗?”

其实, 演讲能力练成基本上在哪儿都能用上 ,比如说:你是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你们的业务不需要开大型发布会,但你公司内部总要对员工讲话吧?就算你们公司不频繁搞洗脑大会什么的,但一年一次怎么也有了吧?至少开年会的时候是需要的。还有,就算你不是老板,也不是高管,是一个只带十几二十人团队的小主管,不也得领着他们开会吗?开会的时候,你对他们讲话,需要的也是演讲的能力,你可能这种情况下没那么紧张,但你没练过演讲,对着自己属下的员工,虽然不紧张,但还是讲得很差,这肯定不是你希望的。

有可能你连小主管也不是,只是一名普通基层员工,那需不需要演讲能力呢?当然也需要。比如说你能力很出色,结果公司开会的时候,你跟领导和同事汇报工作时,一发言就紧张结巴,其他部门的同事或公司高层的领导,看你笨嘴笨舌,误以为你人也笨,这肯定不是你希望的结果。有些同事可能能力跟你差不多,甚至还比你差一些,但在一个公司高管出席的会上汇报工作时表现得非常出色,给管理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多久就升迁了,这种事情在企业里很常见。

有时候,腼腆内向的人会感慨,感慨在这样一个外向型的人统治的残酷世界里,性格内向型的人太冤了。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心理测试表明:即使是那些腼腆内向的人,通常也倾向于更信任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开朗自信,落落大方的人。

你去找一份工作、谈一笔生意、达成一项合作、推销一款产品或者推销一次你自己,基本上都需要演讲能力。 

而且你做这些事的时候,通常只有一个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表现机会,为了表现好一些,一定要提前锻炼演讲能力,否则处处吃亏。所以有些教人演讲的书上说,演讲是一个能改变命运的能力,不是没有道理的。

3. 消除演讲恐惧的唯一方式,就是多讲。 

你可能经常听到一些不靠谱的所谓演讲专家说,你当众讲话的时候,如果感到紧张,可以想象观众都是裸体的,于是你就不紧张了。这种扯淡的所谓窍门还有很多,你通通不要信。

想要学会游泳,唯一的方式就是到水里去练。你躺在床上,趴在床上把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的动作全练熟了,并且想象床单就是水,真到了水里一样会淹死。

第一个阶段当然是自己一个人练习, 这相当于浅水池里练游泳,你知道最坏结果也就是呛一口水,肯定淹不死,也就没那么吓人。自己练习演讲时,一定要录音录像。 回放录音录像给自己听和看,是最好的改进方式 ,除非你自己的判断力有严重的问题。

万一真觉得判断不了,可以放给亲友听,要找那些即使当着他们的面丢人,你也不是特别不好意思的亲友,放录像给他们看。因为你跟他们很熟,所以当着他们的面讲,和一个人跟对着空房间讲,以及将来对着外面的人讲,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对空房间讲,是因为刚开始学习的阶段不得已;对着外面的人讲,是将来的真正需求;而对着自己的亲友轻松自如的演讲的能力,是职业演讲家都用不着的能力。所以比较好的方式是给他们放你一个人演讲时的录像,而不是当面给他们讲,免得将来还要适应理顺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二个阶段是, 自己反复练习,练到了感觉不能再练的程度时,就要出去讲给别人听了。 如果你在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生活,尝试到搜索引擎里搜索你所在的城市名,加上“演讲俱乐部”或“演讲沙龙”这样的关键词,多半能找到免费的活动或收费的培训机构。也许组织者或培训机构的水平有限,但你需要的只是对着一群人陌生人演讲的锻炼机会而已,不用太在意他们的专业水准如何。

如果没有意外,头几次对着陌生人讲,多半是会出丑的,至少不太可能直接就讲得很好。但没关系,要记住,把演讲练成的唯一方法就是反复出丑 ,多出几次丑就练成了。

考虑到因为脸皮薄,所以学习演讲半途而废的人特别多,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我一直希望能组织一个大家都戴上面具练习演讲的演讲沙龙,我相信这种形式一定是非常管用的。我会尝试跟得到讨论一下,看看我们能不能合作做一个这样的演讲沙龙。

最后,我想对那些希望把演讲能力练好又心怀恐惧的人说的是, 那些所谓成功的人,都是不畏惧去做自己畏惧的事情的人 ,加油!

第32篇|构成一场优秀演讲的13个要素

我要和你探讨的是,“ 构成一场优秀的演讲所需要的十三个元素 ”。首先,我来说说这十三个元素都是些什么,你先听听就好,不需要记,在跟演讲相关的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会做一个完整的清单文本,放在最后一期的文稿里,你到时候随时取用就可以了。

好,那么这十三个元素是什么呢?

1.要讲笑话

2.要吹牛x

3.要装x

4.要讲故事

5.要做类比

6.要三段式

7.要提问

8.要有逻辑

9.要有数据

10.要有情感

11.要有激情

12.要有境界

13.要有画面

怎么样?什么也记不住对吧?因为讲话的人对听众直接念一个清单,是完全错误的演讲方式,听众什么也吸收不了, 特别是如果这个清单的内容多达十三个。好,那为了便于消化理解,我现在把这十三个元素归纳成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具体表述形式是四个问题,每个问题对应的答案就是这十三个元素中的若干个。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愿意听下去? 

如果演讲者问你一个问题,并稍事停留,你多半就会忍不住去想这个问题, 或者去想这个问题对应的答案是刚才那十三个元素中的哪几个,虽然你没记住几个。 所以做好演讲的十三个元素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你要跟听众问问题, 就算他们对问题兴趣不大,你只要现场问他们,他们还是忍不住会去想。这时候,听众就是被演讲者带着走的节奏了。

好,这个问题再来一遍,如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愿意听下去?

这个问题对应的三个元素是:

1. 要讲笑话 

2. 要吹牛x 

3. 要装x 

你看, 只有三个,你一下就记住了, 至少在刚听到的这一刻是记得住的。所以做好演讲的十三个元素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无论是整篇演讲稿的结构,还是每个分版块的具体要点,还是每个要点的具体细节,最好都是三段式,三个要点,三个细节等等,最好就是三个, 极限是四个,多了观众就不容易记住了,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

好,再听一遍刚才的问题,如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愿意听下去? 一场演讲最好的开场形式,就是讲一个笑话……讲一个故事也可以。 开场前,喧闹的演讲现场,演讲者一讲笑话,大家就静下来了,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如果你一开场就开始大段地讲道理,就算最后会安静下来,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你开场讲的是一些礼节性的客套话之类的,那就需要更长时间了,因为观众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些礼节性开场白都是可以忽略的,觉得他们再聊一会儿也没什么。当然了,如果你的笑话讲得很差,他们很快又会吵闹起来,那怎么办呢?别担心,后面的课程里会给你讲,一个缺乏幽默感或幽默感很糟糕的人,如何活跃现场气氛的问题。

除了讲笑话,分寸感良好、操作无瑕疵地吹牛x和装x,也是捕捉观众的注意力,并使其愿意听下去的良好手段。 人们好像讨厌别人吹牛和装x,其实不是,人们只是讨厌吹牛和装x技术不好的,如果碰到技术好的,大部分人都特喜欢听。我说的这个吹牛x和装x,是中性的意思,没有负面色彩,具体的细节也会在后面的课程里讲到。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让观众容易理解并跟着你的节奏走?这部分对应的元素是四个: 

1. 要讲故事 

2. 要做类比 

3. 要三段式 

4. 要提问 

干巴巴地讲道理,观众会听不进去,或者根本就不听,那就谈不上理解和接受。但你要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观众就很容易听进去, 他们可能本来没那么关心你要讲的道理,结果你讲了个故事,讲得很好,他们听着听着,也就把你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也理解和接受了...再一次,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

做类比也是一样的道理,作为一个装饰用的食品公司的演讲者,你可能很难用几句话,让听众直接理解为什么你们公司生产的食品只能看,不能吃,但你可以告诉他们,口香糖诞生的初期,人们也是纳闷为什么这种食品只能在嘴里嚼,但不能吞下去。 人们会因为一个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事情,跟新生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类比关系,而相对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它…… 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

演讲结构上的三段式,除了前面说过的,只有三个,就容易让观众记住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会成为观众脑子里的路线图。你开场的时候就告诉观众,你今天要谈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因为只有三个,他们就记住了。接下来你讲完了第一段的时候,他们会记得你下面要讲的第二段是什么,你讲完了第二段的时候,他们会想起来你开场时介绍的第三段是什么,这样全程都会跟着你的思路走。提出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听完了问题后,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你的思路走,并且确认你接下来的演讲是否回答了你先问出的那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使你的演讲有说服力?这部分对应的元素是两个: 

1. 要有逻辑 

2. 要有数据 

关于演讲要有逻辑和数据这部分,先不解释了,后面有专门的课程会展开讨论。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让听众和你产生共鸣?这部分对应的三个元素是:

1. 要有情感 

2. 要有激情 

3. 要有境界 

一场优秀的演讲, 讲道理的部分,不要诉诸情感,免得情理不分。但成功地把道理讲完,说服了观众,得到了认同之后。 一定要有一些感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强化观众的认同。 实际上,过几天后,观众甚至会忘了从道理上是为什么支持你的了,只记得感情上是跟你在一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嗯,这是个好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

至于要有境界,是指一场优秀的演讲,在结束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提高思想和认识水平,拔高境界,升华的东西。 为什么需要这个呢?为什么这种东西能够让人产生更加深切地认同呢?我想答案你应该已经知道了。

最后,如果你竟然记得我今天讲的东西,在那十三个元素里,还漏掉了一个,那你一定是一个记忆天才。我确实漏掉了一个,这个元素就是,“要有画面”。我为什么没把这个放到前面问到的四个问题的答案里呢?因为“要有画面”这个元素,放到前面讲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里,都是说得通的。

1.如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愿意听下去?(要讲笑话、要吹牛、要装x)+要有画面

2.如何让观众容易理解并跟着你的节奏走?(要讲故事、要做类比、要三段式、要提问)+要有画面

3.如何使你的演讲有说服力?(要有逻辑、要有数据)+要有画面

4.如何让听众和你产生共鸣?(要有情感、要有激情、要有境界)+要有画面

第33篇|如何在演讲中讲好笑话,增加幽默感?

今天要讲的是“十三个元素”中的第一个,“ 要讲笑话 ”。

关于优秀的演讲“要讲笑话”的课题,我们用三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1.一场好的演讲,为什么要讲笑话?或者更准确的说,一场好的演讲,为什么要有幽默感? 

在昨天的课程里,我一再强调,人类喜欢听笑话,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下: 首先,现代的脑科学研究显示,笑对人类来说,会产生和有氧运动、身体按摩、吃辛辣食品等类似的作用:它会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因而产生愉悦感。 内啡肽是一种为我们提供舒适、快乐和美好感觉的神经递质,除了产生愉悦感,它甚至还有止痛的作用。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摔倒疼痛哭哭啼啼时,大人会去逗孩子笑,孩子被逗乐了,笑上一会儿,也就没那么疼了。而且相比较而言,通过笑获取内啡肽的分泌,会更佳高效和经济:你笑上一会儿,要比跑步跑上半天,按摩师捏上个把小时,或是吃四川火锅吃得满嘴起泡容易得多。

其次,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一些有利于进化的好处,产生了对于幽默感的偏好。 现代的进化心理学认为,有趣好笑的事物常常伴随着某些不协调的、新奇的、或是独特视角的东西。一般说来,没有受到启发,自己就能发现这类事物的人,通常需要更高的认知水平,进化会激励这样一种正向的能力。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座山头,要小学生照着画,大部分孩子会老老实实的画。有些早慧的孩子会从山头的曲线里,联想到乌龟壳、甲壳虫、女人胸和屁股等等,于是就笑嘻嘻地画成了这些东西,并且拿给小伙伴们看,一起高兴上半天。具有这种特质的孩子,貌似也没什么稀奇,无非也就是被别人认为“有意思”、“好玩儿”、“调皮”等等。但是从概率上,他们在长大后,比起那些不具有这种特质的孩子,更容易从某种物体的曲线里受到启发,发现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最初的原理之类的,因为这种人通常具有发现的能力和更高的认知水平。当然,这种结果有时候也是不可控的:他们也可能长大后,成为色情漫画的画家。

最后,理解笑话,会使人产生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 能够理解笑话,也是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表现。听到并理解笑话后,大脑的活动会更加活跃。有些奇怪的病症,比如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常常是无法理解笑话和双关语的。

2.为什么不建议那些原本缺乏幽默感的人去努力练好讲笑话的能力? 

首先,比起演讲的能力来,讲笑话的能力在一个社会生存能力的清单里,不算是强需求。 所以教你演讲的培训机构,要远多于教你讲笑话或培养幽默感的培训机构。 其次,比起演讲的能力来,讲笑话的能力相对更依赖天分。 所以演讲培训班招生的时候不挑学生,即使是培训职业演讲者的培训机构,也不像培训喜剧演员的艺员培训班那样,对入学的学员挑选得那么严格苛刻。而且受过专业训练的演讲者上台演讲,获得一个基本的认可通常是没问题的;一个受过幽默感能力提升训练的人上台讲笑话,下面都感到很冷,是时有发生的。对于幽默感的训练,马克·吐温有一个看法,他说:“研究分析幽默,就像解剖一只青蛙,也许你能收获很多东西,但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具青蛙的尸体,而不是青蛙。” 这句话供你参考。

提升生存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整体上要合理的权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一般说来,一个天生幽默感欠缺的人,我们不建议他/她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尝试提升讲笑话或表演喜剧的能力。就像对一个长得又胖又丑的男演员,我们通常不会建议他走性感、冷峻的路线。我们的时代,心灵鸡汤和骗子精神导师泛滥的结果是,很多人都喜欢非理性地去拿一米六零的NBA球星某某某来说事儿。对此,我的看法是,如果讲好笑话是你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梦想,那就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甚至不用管结果。如果没到这种程度,那你去看看NBA历史上,有几个低于一米八的球星。

3. 一个天生幽默感欠缺的人如何在演讲中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如果你幽默感天生欠缺,那你一定不能创作笑话,但也许你可以讲。 讲的难度比创作的难度要低得多。如果一个谁讲了都会引起哄堂大笑的笑话,你讲了就没人笑,那肯定是不行了。如果你跟朋友们讲一个听来的笑话时,大家都能笑起来,但你上台演讲时观众笑不起来,那只说明你演讲时太紧张了,导致观众本来该笑的感觉,因为共情能力的作用,转移到希望你尽早结束尴尬的方向上去了。这种情况是有办法解决的,你只要反复练习当众演讲,直到你演讲时很放松,一旦放松了,你本来能让朋友们听了笑话笑起,也就能让演讲的观众们笑起来。

那如何为了准备一场演讲,去找高品质的笑话呢?你肯定不能像春晚的相声演员一样,去抄网络上流行的热门段子,这太蠢了。大家可能听过的笑话都不好,这道理谁都知道。那怎么办呢?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是:

1.找英文世界里非常流行的热门笑话,但还没有传到中国来的,如果你英语没问题。用谷歌搜一下相应的关键词就好了。

2.到谷歌里设置搜索的时间限制,比如指定搜索2000年到2001年之间的中文网页内容,然后输入“年度笑话”之类的关键词,你会找到中文世界将近二十年前流行过的热门笑话,试试把它将给你的同龄人听,你会发现很多都是他们从来没听过的。

其次,如果你讲笑话的能力也不行, 可以试试作家大卫·尼希尔提供的方法,他采访了几十个喜剧演员,问他们对那些幽默感欠缺的人有什么建议。多数喜剧演员的建议是,如果幽默感欠缺,不要讲笑话, 试试讲故事,讲一个意味深长,内涵丰富,同时含有幽默元素的一个故事。 如果你缺乏幽默感,那些幽默元素不会让观众笑起来,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观众还是得到了一个含义深刻的好故事,如果他们听故事的时候,因为故事本身的幽默元素,竟然也同时笑了,那你就赚了。我觉得就这个问题,这是我听过的最有智慧的建议了。那如何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呢?我会在后面专门讨论讲故事的课程中和你谈讨。

最后,还有一个好消息, 如果你的幽默感不理想,但又需要在你的演讲中加入能让观众笑起来的开心的元素,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 Keynote 或 PPT 文件来实现类似的效果。 一个设计精巧的幻灯片,你只需要在台上不动声色的一页一页地按遥控器按下去,观众就会自动发笑。那如何制作这样的幻灯片呢?我会在后面专门讨论幻灯片制作的课程中,讲给你听。

第34篇|演讲的什么时候适合讲笑话?[问答]

老罗,请问你个问题,就是我能够发现到一些笑话的笑点,但是当我跟别人讲的时候,自己首先失控地投入进去了,甚至还没有开始讲我就自己笑起来了,请问我该如何处理现场的自我失控状态?

嗯,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它对你在生活中跟朋友们一起享受讲笑话的乐趣,可能会是一个问题,但对演讲不是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要是充分地准备好一个演讲,就需要把里面的内容反复排练,弄得滚瓜烂熟,包括事先准备的笑话。 再好玩的笑话,你自己为了演讲准备,排练了几十次上百次之后,对你来说,都会变得完全不好笑了。这时候你只管板着面孔讲就好了,因为你自己笑不出来,所以板起脸来也很容易,这时候大家就会夸你,弄不好还说你是一个冷面笑星之类的。还有,就算现场竟然出了意外,你讲到“抖包袱”的地方自己先傻笑起来了,你也可以卖个萌,自嘲一番,效果也是不错的。

想问问罗老师讲笑话是否有性别偏好?个人感觉女生讲笑话的要求更高,更容易搞砸?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首先, 讲笑话确实是有性别差异的。 你认为女生讲笑话的要求更高,也是有道理的。 一般说来,虽然多数男女都喜欢异性具有幽默感,但需求不太一样。《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这种性别差异。 女性对男性的幽默感的认可,通常表现为她会喜欢能让自己开心发笑的男性。 当然了,男性光有幽默感长得不帅也不行,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好,我再强调一遍,女性对男性的幽默感的认可,通常表现为她会喜欢能让自己开心发笑的男性,这很好理解。但男性呢,整体上就比较古怪,甚至比较愚蠢, 男性对女性幽默感的认可,通常表现为,这个男性讲一个笑话,发现有的女性听完了没什么反应,其实这时候完全有可能是这个男性笑话讲得很烂,但他自己不这么觉得,他会觉得这个女性缺乏幽默感。而有的女性听完了他讲的笑话,笑得很开心,这时候他就会觉得:“哇!这位女士是谁?怎么会具有如此良好的幽默感?实在太让人喜欢了。”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进化心理学上的一个解释是,女性会通过这种方式, 挑选更优秀,更聪明,更有竞争力的男性基因,保证下一代的质量。 而男性呢,他们在进化方面的需求是更多地把自己的基因传播出去,所以会倾向于喜欢那些能欣赏自己优点的异性,这样操作效率高一些。 男追女通常比较费劲,女追男通常比较容易,也是类似的原因。说完了这些,你就明白,女性的幽默感为什么通常表现的没有男性的发达,原因是她们不需要。她们已经高级到完全不需要锻炼这种能力了。  

实际上,女性的幽默感如果非常发达,没出息的男性甚至会下意识地把她们当成竞争对手,下意识地对她们产生敌意和戒备心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特别聪明、特别有趣、特别毒舌的女性,即便长得漂亮,也常常让男性感觉害怕而不是喜欢的原因。只有少数非常优秀的男性,才能坦然地、毫无畏惧地欣赏那些优秀的、聪明的毒舌女性…你懂的。

罗老师,除了在演讲开头,什么时候应该讲笑话?是不是讲一段普通内容,然后就要抖一个包袱?

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必须怎么样的规则,在我们做演讲的这种实践中,其实各种可能都有,但一般说来相对比较合理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情况是,开场的时候你需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到你身上, 所以你上来就讲一个笑话,这样的话有助于他们马上进入听你讲话的这样一种状态,而且还能活跃整个气氛。作为一个演讲者和听众见面以后尽快赢得他们的好感,这有助于他们认真听你这个演讲者说后面要说的话。

第二种情况是,在讲完一大段内容或者道理之后,观众可能会有一些疲劳,这会导致场面可能出现,比如说比较沉闷的情况,这时候你需要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来, 讲一个笑话,效果是会比较好的,相当于就是说工作了一会儿,然后我们再放松一下。

第三种情况是,你在台上自吹自擂,讲了半天吹了半天牛,讲得很精彩,大家也喜欢听,本来是很好,但是你可能程度没掌握好或者是情绪没掌握好,比如说不小心吹牛吹多了或者吹过头了。这时候大家心理上再支持你这个人,听多了可能也难免会厌烦,因为骨子里,没有人会喜欢看到台上的一个演讲者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一样,没完没了地在那“咯咯哒”这样的一种情况,所以这时候,如果你能及时地讲一个笑话,这个笑话主要是自嘲,就把自己讽刺一通, 效果会非常好。

第四种情况是,比如说现场出现意外的时候(你知道我前面讲过,演讲现场出现意外几乎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你作为演讲者在台上出现了意外,大家都觉得你很尴尬,场面就会非常别扭, 这时候你讲一个笑话,几乎是能够现场救场的一种唯一方式。 比如说演讲的时候幻灯片的遥控器失效了,话筒出现故障了或者PPT画面出现了问题等等。这时候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应变能力很强的人,那你怎么做都很帅,但如果你不是一个应变能力特别强的人,考虑到这种大型活动事先可能会出现问题,你可以针对这些可能的紧急情况提前做一些准备。这样的话,即使现场出现了意外,你也能处变不惊,假装淡定无比地讲一两个笑话,给现场的工作人员留出宝贵的抢修抢救的时间。

我前面说过所有人都害怕演讲,演讲本身已经这么吓人了,中途再出现故障,再加上是大型活动当然就更吓人了。所以如果你能在现场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控得住场面,然后讲一两个笑话,谈笑间就把这个给处理掉,通常会引来观众的敬佩。

顺便说一下,实际上正是因为这种处变不惊,用一两个笑话把大型活动的灾难性的时刻轻松化解掉的能力是如此的可贵和罕见,以至于有一些无聊的演讲者甚至会蓄意地伪造一个事故现场,再用事先准备好的伎俩来轻松化解掉。我是知道国内有些机构是做过这个事情的,那你要不要这么做呢?我觉得撇开诚信和伦理的问题,我的建议也是不要做,因为造假穿帮后的代价,对一个创业者,对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或者说对企业的诚信信誉带来的不良后果,一定要大于你这样靠装逼成功带来的那一点点好处。

最后就是在结尾的时候讲一个笑话,一般说来,效果是不如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境界非常高的、触及灵魂的故事,或者是人生感悟来得好, 但是如果你竟然有本事,把这些内容和某些幽默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然后讲出来,产生一种类似喜中带泪,让人又想笑又感动得想哭的那种复合效果,那你就不用听我的课了,你就很牛了。

第35篇|演讲的好坏和嗓音条件有关吗?[问答]

今天仍然是本周的问答时间,我来回答一些用户在留言区里提到的关于“ 演讲和演讲中要说笑话 ”的问题。

老罗,讲笑话如此重要,可是怎么不动声色地引入一个笑话才能显得不那么刻意?你总不能说,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吧,然后再去讲一个笑话?

你这个问题说得很好,刻意的处理确实不对,但是很多人演讲的时候确实是这么处理的,其实常见的就两种情况也没有那么复杂:

第一种是演讲开场时候你去讲的笑话。 这时候完全不需要什么开场白,也不需要什么所谓不动声色地引入,你就上去直接开讲就可以了。比如说你要讲关于婚姻和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一个主题。那么演讲开场的时候你走到台上,大家自然就会看着你,然后你什么也不用管,直接就开始讲跟婚姻家庭责任义务等等相关的内容就好了。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朋友老李和他太太有一阵迷上了健身,两口子天天去健身房锻炼。练了一阵练得很好,他们就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开始服用蛋白粉,这样据说是能提高增加肌肉的速度,然后两口子就天天吃蛋白粉。吃完蛋白粉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你的屁会又多又臭,结果两口子天天在一块放屁,放着放着就发现一个问题:一般来讲一个社会的观念是这样的,我们会默认女人比男人斯文一些,所以一个女人如果当众放屁,通常来说比一个男人当众放屁更丢人。于是两口子在家里谨慎地商量之后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在家以外的地方,如果老李的太太不小心放了个屁,老李作为一个丈夫就要勇敢地站出来说这个屁是他放的。这样的话就起到了一个丈夫应该承担的义务。

做了这样一个协议以后,有一天,我、老李和老李太太三个一起去另一个叫老铁的朋友家(他真的叫老铁)一起打麻将。这个麻将打到一半,突然有人放了一圈特别响的屁,老李赶紧就举手说这个屁是他放的。我们当时打着麻将,老铁突然就懵了,他是这个麻将局的主人,他就一脸茫然地说:“怎么会是你放的呢?因为这个屁明明是我放的!”

这就是一个有担当的成熟男人,如何承担家庭责任,如何在各种凶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分青红皂白地照顾好自己太太的感人故事。在演讲中,当你讲完这么一个故事,等大家笑完了,你就可以开始正式地讲主题了。

第二种是结合演讲内容上下文的情况来讲笑话。 这个时候你说的那种不动声色地导入就是必要的,假设你刚刚用了15分钟,讲完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学会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你正好讲到在家庭中一个已婚男子经常抱怨的是老婆为了家庭卫生方面问题的唠叨。但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般说来女人会比男人干净一些,家务活又常常是女人做的,所以男人把干干净净的屋子弄脏的时候,女人会格外的生气,这件事其实没什么不好理解的,换位思考就可以了,比如说这有点像什么呢,过去很多家庭只有一台 Windows 电脑的时候,老公也经常会跟老婆唠叨,告诉她不要乱动电脑、不要乱装软件、不要乱装插件、不要乱拷贝文件等等。男人也经常跟老婆唠叨,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当你讲到这个道理,然后结束了这个环节的讲述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前,你就可以讲一个笑话来活跃一下气氛了。

这时候你不用笨笨地刻意地说: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你可以接着刚才的上下文就说:何况男人从自身的安全角度考虑,也应该在老婆把房间打扫干净之后小心一点。这里有一个美国发生的真实案例,供这些粗心大意的男人参考。有一次一个警察慌慌张张地跑进巡逻车,他用对讲机给警署汇报,说他刚刚发现一个女人枪杀了她的老公,因为她老公在客厅里走路的时候踩到了这个女人刚刚用拖把拖完,但是还没有完全干的地板,所以她就把她老公枪杀了。然后警署就问这个警察说:那你已经冲进去逮捕了这个女人吗?警察说:还没有,因为地板还没干。

那么这就是一个关于已婚的成熟男子,如何在凶险复杂的家庭环境中为了生存不分青红皂白地减少体力活动的伤感的故事。

演讲的好坏与嗓音有关系吗?演讲者和演讲激情是如何体现的?我觉得您的嗓音也不是很洪亮,音调也比较平缓,有很多讲课专家比如余世维声音也不洪亮,你怎么看?

演讲的好坏跟声音肯定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我的嗓音从演讲的专业角度来说是很糟糕的,因为听起来比较尖、比较细,有点像老太监的声音。但是一般说来,深层的、浑厚的男性声音会被认为更有权威性,更有控制力。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成为职业演讲家的人,实际上是应该在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的。除了演讲家还有专业演员,尤其是话剧演员,以及靠这个演讲吃饭的西方政治家有很多,这些人都会接受专业的发声训练。

西方的政治家除了接受专业发声训练,还会接受专业的形体训练,这都是他职业所需要的。他们接受专业的发声训练目的通常就是为了获得一个低沉浑厚性感,显得充满权威性的男性的声音。

女性的声音一般是越清澈明亮越吸引人。但是如果你是女性的政治家,可能也需要训练非常有权威性的、深层的嗓音。英国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接受过这样的专门训练,还有人专门拍了一个电影反映这个故事。

如果你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话,推荐你看一下“大象公会”的一篇文章《魅力、财力、权力与声音》(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找到这篇文章)。

我个人来讲,除了嗓音不对,语音和语调(略带东北口音),还有台上的着装和动作,从专业演讲者角度看,我的大部分技巧也都是不对的。但是这件事的道理其实是这样的:如果一场演讲的内容和思想完全没有问题,那些技术技巧就算不对,问题也不大。这个道理就有点像是如果你是一个120分的美女,你随便穿个T恤衫、牛仔裤,也难掩国色天香。还有就是真正的大美女,你知道她不化妆的素颜也是好看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80分的美女,那么你精心打扮和穿戴一下完全可以看上去是100分;如果你这个80分的美女穿着随随便便也不捯饬,很可能看起来就是一个70分或60分的效果。

所以这件事要从两个角度看,如果你想把自己练成演讲专家,就靠这个吃饭,那你最好内容、思想、基础技巧这些东西统统都要练好,这才成为一个非常专业的演讲家;如果你不想靠这个吃饭,而是为了做企业或者是其他工作的需要,想把演讲能力练好,我的建议是你在内容和思想方面下功夫,要远比在技术技巧方面下功夫重要得多。

第36篇|如何在演讲中讲好一个故事?(1/4)

上周的课程里,我们讨论了“ 构成一场优秀的演讲所需要的十三个元素 ”。

本周我们要探讨的是这十三个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也就是“要讲故事”。

为什么要讲故事的道理,我们前面简单说过,演讲者干巴巴地讲道理,观众会听不进去,或者根本就不听,那就谈不上理解和接受。但你要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观众就很容易听进去,我们的大脑就是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的。

因为人类通过逻辑推理,公式分析,理论研究等手段来学习知识,理解世界,尝试弄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只不过是最近一两千年的事。在这之前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依赖有限的个人生活经验和听别人讲故事,是人类最主要的学习知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听故事的方式,比起直接的讲道理,更符合我们进化出来的成熟模式和习惯,更容易满足我们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也更容易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人对听故事敏感到什么程度呢?不要说是在演讲现场,就算在吵杂无比的餐馆吃饭,我们只要听到旁边桌子上的客人说,“上周日的早晨,我起床后刚走出我家小区的门……” 我们的耳朵就不由自主的竖起来了,因为你直觉这是一个故事。而邻桌的客人说,“这个季度,我们的财报特别好看”或是“特别难看”,你根本就听不见。

好,接下来,关于优秀的演讲“要讲故事” ,我们用两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1. 如何讲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包含哪些最基本的要素? 

按照美国作家杰里.克里弗的分析,形式最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 冲突、行动、结局 。比如说,有个人遇到了一个难题,这是冲突;他必须努力奋斗,这是行动;最后他成功了,或者是失败了,这是结局。

罗密欧爱上了朱丽叶,可是两个人的家庭是世仇,这是冲突;他们偷偷结了婚,然后准备私奔,这是行动;过程中出了点技术问题,导致他们误以为对方已经死了,所以分别自杀了,这是结局。所有我们可以称之为故事的东西,都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以“2014年锤子科技第一款手机的发布会所讲述的故事”为例,它是这样的:相声演员罗永浩爱上了数码产品和操作系统,乔布斯去世后他觉得这世上没有持续创新的数码产品和操作系统了,这是冲突;虽然没有人相信相声演员能做一家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公司,他还是2012年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组建了团队,研发产品,这是行动;2014年,手机做出来了,发布会召开了,这是结局。

2.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一个好故事包含哪些元素?

虽然每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但整体上,讲故事这门古老的手艺,还是明显有套路可以归纳总结的。

为了讲好一个故事,除了前面说过的三个基本要素之外,还要掌握好以下六个元素:

1.情节和篇幅

2.细节

3.悬念

4.画面或画面感

5.情感

6.提炼与升华

我们先展开第一个话题: 情节和篇幅 。

我们都知道一个故事是必须包含情节的,否则它就是一个故事的梗概或摘要,构不成故事。由情节构成的一个故事,为了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比如让受众或感动,或惊恐,或喜悦,是需要一定的篇幅的,否则无法带受众进入一个预先设计的状态中。 

我的偶像,著名的泰国广告导演 Thanonchai 说,他进入广告行业之前,是学平面设计的,他的平面设计能力使得他在广告行业里发挥的很好,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优秀的海报,能让观众哈哈大笑,也能让观众伤感,但不管多伤感,都不能让观众哭出来。原因是一张画面,虽然也可以讲故事,这是因为没有篇幅,它没法把观众拉进更深层次的一个情绪里。但是你拍一个90秒的视频,就完全可以让人哭出来。所以他后来转行做了影视导演继续拍广告。

这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故事需要情节和一定篇幅,否则完成不了堆积情绪的过程,因而达不到一个故事要营造氛围或感染力的要求。

另外,我们对他人的遭遇产生感同身受的东西,也需要一个足够的篇幅。比如一个银行劫匪被警察追踪的故事,如果看到的是从警察的角度去叙事,我们需要一定的篇幅才能跟警察的心紧紧的绑在一起,这时候你会希望警察抓到劫匪,如果看到的是从劫匪的角度去叙事,我们也需要一定的篇幅才能跟劫匪的心紧紧的绑在一起,这时候你希望劫匪能成功跑掉。为什么会有这样古怪的反应呢?因为一定的故事篇幅使得我们跟警察或劫匪共处了一段时间,这个过程里跟警察或劫匪产生了共情作用。

如果没有这样的情节和篇幅,直接看到一个没有情节,也谈不上篇幅,用十几秒的时间快速闪切的一个警匪片,观众的反应通常会是,由于不知道自己应该跟谁的心紧紧绑在一起,他们会问看过完整片子的人,哎,这警察和劫匪到底谁是好人?

接下来我们说第二个元素,也就是细节 。

一个讲得好的故事,一定要有一个或多个生动的细节。 

我来讲一个例子,当年我办的那个老罗英语培训学校,为假期住宿班做宣传演讲时,为了说明我们为学员考虑的非常细致和周全,我讲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我们每次开住宿班之前,都会为学员尽可能做最好的准备,但市场宣传时,如果只是简单的把我们为住宿班学员做的那些安排罗列出来讲给观众听,通常效果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听起来像是清单和陈词滥调,你讲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在意听。这时候就需要有生动的细节来打动他们。

我们在之前结束的前一期的住宿班上,有男生给我发邮件表示他们二十来岁的年纪,来上课好几个人住在集体宿舍,整个假期要持续20多天,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生理上的问题不好解决。夜里睡不着想到卫生间,发现卫生间虽然都有门儿,但门锁都是坏的,所以感觉很不安全。问我能不能给他们安上门锁。

这个住宿班的楼,是我们从别的学校租来的,加一个门锁都得对方同意才能施工,而且他们觉得我们要给他们安门锁很莫名其妙,开始他们的领导不同意。后来我们沟通了几次,当然没说理由,免得对方觉得我们更莫名其妙了,反正最后终于把这件事办成了。

然后准备第二年的宣传演讲时,我格外拿出了这个细节讲给观众,结果感动了无数的年轻人。

你要知道我们其实为了给住宿班的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做了很多很多周详的准备和考虑,其中绝大多数事情,要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比这个多得多。但那些没有细节的工作,在打动观众的效果上,常常远不如一个生动的小细节,这就是细节的魔力。

1.讲好故事需要满足3个基本要素:冲突,行动和结局

2.演讲中讲好故事还需要满足6个要素:情节和篇幅、细节、悬念、画面或画面感、情感、提炼与升华

第37篇|如何在演讲中讲好一个故事?(2/4)

我们探讨了讲好一个故事的6个辅助性元素的前两个:

1.情节和篇幅

2.细节

3.悬念

4.画面或画面感

5.情感

6.提炼与升华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探讨演讲中如何设置悬念和构建画面感。

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悬念”。

设置悬念是讲故事的最古老的技巧之一,它的目的是为了在整个讲述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观众和听众的吸引力。 我们小的时候听传统评书,会发现这类传奇故事的设计,全程都充满了悬念,让你欲罢不能。到了每一个章节结束的时候,说书人还会故意设置一个更大的悬念,让你心痒难耐地熬到下一次开讲的时间点。

通过设置悬念来抓住观众注意力的技巧,对商业演讲至关重要:因为很可能你真正希望观众注意的信息,刚好是他可能不感兴趣的。 

我们在演讲中讲笑话、讲故事、吹牛,就差胸口碎大石了,这些都是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兴趣。

一场十五分钟的演讲,相当于讲一个短篇故事,虽然篇幅有限,你也需要设计一些悬念来保证观众不走神。一场两小时的演讲,相当于一本完整的小说,这时候对悬念设置的要求就更高了。 在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内,除了整体结构的悬念之外,你还要在过程中不断地设置一个个小的悬念,以保证演讲的全程里,都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下面以我过去的演讲中设置悬念的案例,来和你探讨一下你将来可能能在演讲中实际用到的一些手法。

比如在锤子科技的第一代产品T1发布会的开场时,我首先提了一个大的,跟整场演讲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令人信服的打造一个4000元的国产精品手机?”

2014年的时候,国产手机不要说卖4000元,卖3000元也会被普遍认为是太贵了。所以我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虽然下面坐满了我们的支持者,但有些人还是发出了嘘声。同时,跟事先设想的一样,更多的人则是发出了笑声,并和身边的伙伴对视和摇手,显然这部分人是不相信会卖4000元的。

发出嘘声没关系,因为你抛出了这么一个悬念,所以发出嘘声的人在接下来的全程中,会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一个国产手机,你凭什么卖4000块?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卖。”

不相信也没关系,因为抛出了这么一个悬念,所以不相信的人在接下来的全程中,会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不可能,一个国产手机绝无可能卖4000块的价格,不信咱们就瞧瞧。”

你看,不管怎样,这个开场时的悬念设置是有效的。

接下来我用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篇幅,让观众信服地接受了这机器就应该卖4000块。接下来我问出了整场演讲的第二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怎样把一个4000元的国产手机卖得特别好?” 

答案是卖3000元。

在一场成功的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最好不断地对观众抛出问题并予以解答,这些问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其中很好的一个效果就是制造悬念。 

以锤子科技的 T1 发布会演讲为例,我在过程中还问了下面的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在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几百个问题中挑选出来的,我们相信这些问题会让现场观众听到之后,会产生好奇,因而会全程跟着演讲者的思路走。

- 多年以来,消费者是如何被厂商和数字媒体引导去购买手机的?

- 当我们购买手机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购买什么?

- 为什么1300万、2100万、甚至是4000万像素的手机,综合表现都不如苹果800万像素的手机?

- 手机产品到底应该照顾左手型用户还是右手型用户?

- 一个英语培训学校的前校长,如何领着一群前英语教师做出一个手机?

其实,用问题设置悬念,甚至应该在发布会前的预热阶段就启动,以下的几条,摘自我们历届发布会之前一周的倒计时问题,供你参考:

- 避孕套诞生已经几百年了,为什么每个正规厂商的产品包装盒里还都带有一份详尽的使用说明书?(这是为了在演讲中说明,一个专业的产品经理,要假定每一个用户都是第一次用你的产品,切忌妄自尊大,假定用户应该会用你的产品)

- 过去的 3 年,手机芯片的速度快了 310% ,为什么你用手机做事的速度只快了 13% ?(这是为了在演讲中说明,到了今天,决定手机做事效率的,不是CPU速度,而是软件的设计)

- 智能手机在全球普及的伟大进程中,哪一个用户群体被我们遗忘了?(这是为了在演讲中演示我们做的一个帮助父母用手机的远程协助功能)

- 是更快的快充,还是干脆忘了充电这回事?(这是为了强调我们的手机电池一天用不完,无需另行携带充电插头或外置充电电池)

最后想强调的是, 设置悬念的分寸感很重要 ,有些人在演讲中设置悬念,自己玩嗨了,一直嘚瑟到观众不耐烦了为止,到了这种状态,你再抛出一个问题的话,观众的想法就是,去你的吧,爱谁谁,我才不关心呢。这就适得其反了。

接下来,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画面或画面感”。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画面,是利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演讲的方法和手段。而画面感,是指依靠语言在观众的大脑中形成看到画面一样的效果。有画面或有画面感,会给演讲的观众或听众留下更鲜明的印象,或产生更强的说服力。 

前者的操练方式我们会在后面讲PPT的课程中讲解,今天就不展开了。后者是我们今天要详细讨论的内容。

通过语言在听众脑子里生成一幅画面,其实是古老的讲故事和写故事的手法。很多画面感强烈,生动异常的写作案例到今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表达的一部分,比如中小学生都会用的词汇,血盆大口,怒发冲冠之类的词,都是画面感非常强烈的。像锒铛入狱,嗷嗷待哺这样的词,除了画面感强烈,甚至带有音效。只是因为大家用得多了,就貌似没有那么生动和鲜活了。

虽然我们有这么丰富的词汇,但每年都会出现一批网络流行语。比如这两年的流行语说这个男孩是那个女孩的“备胎”,即便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相信也能迅速心领神会,因为我们都见过真的备胎,知道它的用途。还有比如“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都能传达出很强烈的画面感,无需解释,就能让你领会这些话要表达的含义。

新的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在过去没有人用过或少有人用过,所以新鲜感会导致格外生动的画面感。 而血盆大口,怒发冲冠,锒铛入狱,嗷嗷待哺这些,虽然从表达的手法上,是非常高明的,但缺乏新鲜感,导致了生动性和冲击性上丢分。

所以你尝试用语言制造鲜明生动的画面效果时,一定要用前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方式。 再一次,如果你自己不擅长创作,但你的英语还不错,你可以尝试从英文的文章里找那些效果很好,但在中文里不常用的表达方式,来帮助演讲时用语言形成良好的画面感。

我办英语培训机构时,在海淀剧院的一场宣传演讲中,我讲到有一次接受一位记者采访,“采访的前两个小时我吹起牛来还有点拘谨,因为旁边有人,后来边上的人都走了,就剩我和那个女记者,我就终于放下了包袱,甩开了膀子,完全是翱翔……” 当我说到“翱翔”的时候,我甚至做出了翱翔的动作,这时现场观众的反应就特别强烈,因为他们好像看到了一个人在用生命吹牛的生动鲜明的画面。

后来我还说,在我给这个女记者吹了两个小时牛之后,讲了一些三观特别正的做企业的理念,“听得她眼睛里全是一些晶莹的小东西”,最后我自己也感动了。我说到这儿的时候,现场有人擦拭眼角,我相信这些表达所具有的生动性和新鲜程度,制造了很好的画面感,从而带来了很好的感染力。

除了这些精巧的表达手法,另一个比较简单有效的方式是用数字带给观众直观的画面感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七圈半”,你说光速很快,我们没有概念,你说光速每秒绕地球七圈半,我们一辈子都记住了。 把抽象的数字转换成具象的、可被想象和感知的画面,也是制造画面感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第38篇|如何在演讲中讲好一个故事?(3/4)

本周我们的话题是讲好一个故事的6个辅助性元素:

1.情节和篇幅

2.细节

3.悬念

4.画面或画面感

5.情感

6.提炼与升华

今天,我带你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倒数第二个,也就是“ 情感 ”。

讲故事为什么要有情感呢?

达尔文认为:全世界的人类表达感情的基础模式大体上是一致的。 早在符号甚至是最简单的口头语言表达前,人类就掌握用一系列动作、表情在彼此间传达感情的方法。以情感来表达和接受信息这件事,是根植在基因层面里的,所以不需要有人教,天生就会。比如,婴儿出生数周,就会对自己的母亲微笑来表达喜悦。

我们用感性的方式接受处理信息的经验,有几十万年;而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处理信息的经验,只是最近几千年的事情。 虽然人类可以学会用理性的方式接受和处理信息,但对包含在情感中的信息,接收处理和响应的速度,总是要快得多。 

一定程度上,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受过严谨思维训练的理科生,也会因为看了一个有故事情节,并且充满感性因素的为贫困地区学生募捐的宣传片,就立即慷慨解囊。而看了一堆罗列事实和数据来说明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急需改善的材料时,就无动于衷。

在讲故事的时候,你为了更好的传递信息,为了更好的说服观众,为了给观众造成更强烈的印象,一定要在观众当中唤起某种感性的共鸣和认同。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最常见的有这么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唤起人类本能的同情心。

比如为了给贫困地区的助学项目募集资金时,除了用事实和数据说明当地的教育状况急需救助。最好再讲一个真实的、关于当地孩子们的童年是如何艰辛甚至悲惨求学的感性故事,来唤起同情心。这里面要有生动的细节,如果可能,最好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比如一群孩子坐在漏雨的教室里坚持上课的画面,比如一群没洗脸的孩子脸上黑乎乎的但是眼睛异常明亮地看着黑板的画面等等。

从技术手段上,最好找那些颜值比较高,看起来比较可爱的孩子坐在最前面,这也是基于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人类更喜欢那些好看的孩子。顺便说一下,与之类似的例子是动物保护组织的宣传片,你可能注意到了,他们的宣传片总是反复拍摄那些遭遇不幸的漂亮动物。

最后, 从诚信、道德伦理和操作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一定不能造假,但要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做细节的调整和处理,以实现正当目的收益最大化。 

第二种是触发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恐惧。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存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凶险。所以人类有多向往那些美好的事物,就有多害怕失去它们。 在一个试图感性地打动观众的故事中,用美好与可怕的反复对比,来触发我们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恐惧,也是一个很常用的方式 ,最典型的就是环保主义运动的宣传材料:总是精耕细作地描绘一个诗情画意的美好大自然,然后再渲染一个被工业污染所摧毁的末日景象。

极端环保主义者们的很多主张,虽然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但借助这类的感性手段,还是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民意支持,这是值得反对极端环保的科学家们深思的。如果合理地拍摄一个反对极端环保的宣传片,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和事实,比如说,要在用事实和数据说明在世界各地,通常都是发达的大城市的人均寿命最高,发达的大城市的综合卫生条件最好(除了某些刚完成城市化的地区的空气质量),发达的大城市的食物和水质最安全可靠之外,再用感性的镜头拍摄一些感性的、美好的画面,比如一群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疗养院里愉快地下棋或是打太极,比如一群孩子在城市公园的绿草地上满地打滚,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带着孩子申请愉快地逛干干净净的食品超市等等。

第三种常见的方式是,用相同的经历引起共鸣。

2015年锤子科技的T2手机发布会上,我们演示了 Smartisan OS的一个新功能,叫做“远程协助”。这个功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年轻人可以异地远程操作父母长辈的手机,并把操作过程一步步地演示给父母长辈看,如果有些复杂的功能反复教也教不会父母,就索性远程替父母操作和设置。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功能的实际应用场景,我们制作了一条90秒的视频短片(注意:我为你准备了视频资料,你可以把这篇文字稿末尾处的视频链接复制粘贴到浏览器上,看看这段视频)。我们在片中只用了短短的十秒演示这个功能的操作,用其余的篇幅,让一群离乡背井在城市谋生的普通人对着镜头动情地讲述生活中的真实经历:

- 一个城市白领形象的女孩子说,“教我爸用智能手机,太难了……”

- 一个艺术家造型的小伙子说,“我爸已经不敢问我了,什么下载啊、流量啊,他听不懂,教不会,教会还会忘”……

- 一个中年人说,“手机用了半年多了,老爷子才跟我说想一打开手机,就看到孙女的照片,这不就两分钟的事儿嘛,他还得等我过年回家,一等就是半年”……

这类生活中的苦恼,细节虽然有些差异,但大家在这件事上,最后的感慨是一致的:“父母老了,我要是在他们身边就好了。”

很多发布会的观众事后表示,他们看这个视频的时候,都感动不已,有些人甚至忍不住流泪,因为这让他们感同身受。对离乡背井,在城市谋生,不经常见到父母,并且熟练使用数码产品的中青年人来说,绝大部分都经历过类似的真实生活场景。

这部演示的功能简单实用,宣传的手法触及心灵的广告片,是在2015年年底的发布会上推出的。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很多人回家过年都买了我们的手机送给父母。第一代的坚果手机是2015年八月底发布的,到了2016年春节前,本来销量已经明显放缓,但由于这支宣传片的传播,又多卖了很多。最终的统计显示,坚果一代的总销量里,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是消费者买给他们父母的。

这使得一些讨厌我们的人讽刺说,坚果一代是一个“老人机”。他们以为这能恶心到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说法。因为在过去,只有功能非常简陋的老式功能机才有资格成为所谓的“老人机”,而智能手机是与“老人机”无缘的。

一个功能强大,精密复杂的的智能手机,因为简单易用,使得老人也能操作;一个功能强大,精密复杂的的智能手机,因为有了远程协助功能,使得老人万一不能操作一些较复杂的功能时,子女也能轻松地远程替老人操作。它因此被称为“老人机”,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异常光荣的,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最后,一定要记住,讲故事的情感表达,分寸拿捏是非常重要的。滥情的表达,还不如不带感情的平铺直叙。 平铺直叙最多让人觉得无聊,但滥情呢,轻一点让观众替你尴尬,盼着你赶紧结束;严重一点,会觉得你惺惺作态,甚至觉得恶心。相信你如果看过这类的电视节目,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1.在讲故事的时候加入情感因素的原因是:用感性的方式接受处理信息,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更习惯和更擅长的方式,而理性的处理信息,是人类相对不擅长的方式。所以即便是讲道理为主的演讲,也最好有情感因素的介入,以保证说服和打动观众的效果。

2.在演讲和讲故事的时候,唤起观众的感性认同和共鸣的的三种常见方式:

第一种是唤起人类本能的同情心;

第二种是触发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恐惧;

第三种是用相同的经历引起共鸣。

第39篇|演讲中该如何拿捏好情感的程度?[问答]

龙哥,你倾囊相送,这些套路全被我们知道了,以后你咋办?

首先感谢关心,但是没事,你放心,我不会被一群擅长演讲的人干掉的。

说到“套路”,做演讲也罢,讲故事也罢,这些套路和手法来来去去就那些,受过训练的人都能掌握。其实这些套路大多数也不是我总结归纳的,很多套路从亚里士多德那会儿就有了很完善地总结提炼。

真正让一个演讲者与众不同的,不是熟练掌握了套路,因为套路稍事训练,人人都能掌握; 真正让演讲者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演讲内容和思想,还有一些适合他自己的风格。 所以你不用担心我咋办,你要担心的是你咋办。你和这么多人一起听了我的课,大家都掌握了演讲的套路和手法,你怎么才能从他们当中走出来,形成一个不同的风格。

还有就是,“得到”是一个收费的学习平台,我在这里拿钱开讲,倾囊相授是应该的。

龙哥如果要讲好一个故事,是不是要先自己写出来,然后拿出你提供的要点清单逐一对比,然后改正呢?

倒也不一定要那么教条,但是如果你本来不擅长讲故事的话,尝试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好。

创作故事本身,理论上是需要进入某种创作状态的。 先试着按自己的感觉写故事,凭感觉写作时,和对照清单这件事不要一起搞。不要边写边对照,写故事的时候不能老想着那些清单。这件事最后应该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后果,而不是靠边写边惦记着的方式。没有哪个作家写故事的时候会对着写作技巧手册,这肯定会影响创作的状态。

写完了还是先按感觉看看效果好不好,如果一切都很好,可能就都不需要考虑那个清单了。如果感觉有些地方不对头,那就拿出清单看看,找找有没有跟一些基本原则相矛盾的地方,如果有,再做相应的处理。

然后下次写一个故事,还是重复这个过程。多重复几次后,训练量足够的话,将来你写故事的时候如果有一些方法论上的错误,你第一时间就会感觉到。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面对投资人讲方案其实就是讲故事,您怎么看?

当然就是讲故事啊,投资人们在自己的圈子里也是这么说的,他们经常说的就是,某某项目的故事不够大;某某项目的故事讲得好,很有想象空间;某某项目的故事,我觉得不成立等等。

因为早期的投资人面对创业者,既看不到业绩,也看不到数据,跟你这个人又不熟。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间,要彻底弄熟了,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相处。投资人天天都要见一堆创业者,不可能有这样的时间成本。所以基本上就是听你讲几次故事,然后决定给不给钱的。你给投资人讲的,除了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产品或服务是否存在市场需求,商业模式是否合乎逻辑等等这些干巴巴的东西之外,其他的就基本都是讲故事了。

那这个故事怎么讲呢?跟我们前面说过的演讲的原则,或讲故事的原则,是差不多的。

比如说,你要跟投资人吹牛,为什么呢? 一般说来,要吹一点牛才能表现你作为创业者的雄心壮志,投资人喜欢野心大的创业者。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要瞎吹一气,你吹的东西要经得起推敲;而是说你要在逻辑上可以说得通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往大了说。

再比如说,你讲的故事要有细节,投资人会通过这些细节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否适合做这个项目等等。

再比如说,你要跟投资人表现出对创业项目的激情,因为投资人希望看到创业者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

另外,顺便说一下,我觉得在一些领域,很多人对“讲故事”这个说法比较敏感,是因为中英文的“故事”这个词的语感差异导致的。 在中文里,传统用法的“讲故事”,通常指的是一个虚构的东西。而在英文里,真实的新闻报道就叫“News Story”。 在过去的中文里,我们通常不会把“讲故事”这个说法用来形容一个非虚构的事情。而现代的中文,受西化影响比较深,所以会在很多地方出现类似英文的语感,习惯了的人会觉得很正常,不习惯的人会觉得很奇怪。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吧。

现场演讲前准备一个故事,我怎么预判现场效果?

你先写好一个故事,然后录下来,最好是录像,录音也可以,但最好是录像。你自己通过录像看自己讲的怎么样,这个是最管用的方式,能修正你80%以上的问题,除非你这个人判断力严重的有问题。

然后你不断的反复尝试反复录像,反复看反复修正和调优,到了一个你自己已经感觉很满意的时候,就开始找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家人朋友一起来看,让他们帮忙把关,挑毛病。不要找一个人,要多找几个人,你要是不好意思,也可以分头去跟他们沟通,吸取他们的意见。

如果你找来的朋友多数都认为你的演讲是可接受的程度,那就差不多了。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他们作为你的朋友,多半会比演讲现场的实际观众更温和友善一些,更有耐心一些,所以你要打一个比较大的折扣来判断这件事。如果他们说:哇,讲得太牛了,你就当成是讲得还不错;如果他们说,不错不错,你就当是讲得及格了;如果他们说,还可以,那你就得再下一番苦功了。

但什么训练都代替不了真实的上战场,明明准备的特别好的东西,到现场讲得一塌糊涂,腿软、浑身是汗,这都是常态,要有心理准备。那怎么消除这种状态,能不动声色地上去做一个出色的发挥呢?前面讲演讲恐惧症的环节里我们说过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多重复几次甚至几十次那种可怕的现场经历,脱敏后就没事了。

见过一些“推销式”的演讲,那个煽情啊,只能用“恶心”来形容了。今天早上在大巴上听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有一段情感融入得特别好,我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那么老罗,如何才能拿捏好情感的程度呢?

这个说实话很难,它是一个经验活儿,有点像跟很牛的工匠师傅学手艺,师傅把百分之九十多的东西都教会你了,但即便这样,你还是一个很平庸的工匠,能否真正掌握最后那百分之几的东西,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很牛的工匠。

要掌握那最后的百分之几,一种是熟能生巧,一个经受过30场演讲实战的演讲者,和一个经受过300场演讲实战的,肯定是天壤之别的。另外一部分,就跟天分有关了。如果你不靠这个吃饭,没必要强求。

另外,人们在情感传递和接收方面的感受,是有主观差异的。有的观众看到演讲者稍稍煽情一点,就已经感觉很肉麻很恶心了,另外一些观众,则要演讲者煽得很厉害,才能进入状态。

那演讲者如何平衡这两种观众的不同感受呢? 多数情况下,克制一些,收敛一些,总是更合理的。因为克制最坏的结果就是没打动一部分观众,而不克制的结果是让一部分观众感到恶心,这个账很容易算。 

很多作家反复强调,写文章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用惊叹号,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缺乏情感当然不好,泛滥的情感一样不好,最好的效果就是内敛和克制的情感,更有深沉的力量。

第40篇|如何为演讲准备和积累素材?[问答]

罗老师,我有点疑惑。你说到演讲要克制,如果不克制就会有一部分观众被感动,而另一部分观众恶心你。但是《张潇雨·商业经典案例课》里讲过,对于一个产品来讲,有100个非常狂热的粉丝,比有10000个觉得你还可以的人好得多。不知道罗老师如何看待这对矛盾。可能这两件事根本不构成矛盾,我有点分辨不清。

我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更谈不上构成矛盾。一个分寸克制的演讲者完全可能有很多狂热的粉丝,一个情感浓烈的演讲者也完全可能没什么粉丝,或者就算有也不狂热。

另外,我前面说的克制,是指演讲中处理跟情感因素有关的内容时,不要弄得太煽情,免得让人觉得肉麻或恶心。但这不意味着你不能表达鲜明的态度、坚定的意志、澎湃的激情等等。

还有就是,我前面的建议是比较普适的,适用多数的正常情况,也没有明确区分特定受众。举例来说,你要是对一群琼瑶的粉丝做演讲,并且想打动他们,那很可能你讲的越肉麻越好。

《张潇雨·商业经典案例课》(点击查看):40家顶尖公司超过200个真实的商业案例,分享经典的商业理论、顶尖企业家的思维方式、研究商业的常见误区、用商业知识塑造自我的方法,推荐你看看。

罗老师,演讲者讲故事,动情到把自己讲哭了,是不是个好事儿?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事先精心设计的,并且演技很牛,一般说来,效果会很好,但风险是如果观众看出来你是表演的,你就彻底失去信任了。其实这就是造假,欺骗感情,后果很严重,它和人生的其他诚信问题一样,本质上是人品问题,对这个一定要保持自我警惕。

如果你没有造假,只是现场控制不住情绪才哭了,那同样的,效果会很好;但坏处是情绪失控可能会导致演讲的其他环节也失控,从而出现不确定因素。一场成功的演讲,要尽可能做到一切都是可控的。所以一个演讲者不管对自己要讲的东西多么有热情有激情,还是要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我多年的演讲生涯中,虽然也有过情绪激动的情况,但没有过像这次的坚果PRO发布会那样,连续两次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的经历。当天晚上,我确实是比较激动和亢奋的状态,这带来的直接坏处是,我们事先准备的演讲多次出现失控的情况,包括严重的拖沓和出错等等。因为情绪不稳定,我还很不得体地在一场有直播的大型活动上讲了很多次脏话,这些都是不能控制情绪的副产品。

如果一个故事自己已经讲了很多遍,再讲可能有些提不起精神,如何在每一次讲起的时候保持饱满的情绪,就像第一次讲的时候那样?

这个问题很好,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问题了。你要知道,在传统的相声行业,一个段子要练到登台表演,可能要练习上百遍甚至几百遍才行。理论上,相声演员登台表演的时候,应该对这个讲过上百遍的段子已经快吐了,但他们总是热情洋溢,满面红光走上台去开讲,这就是传说中的敬业精神啊,很了不起。

职业的演讲家也是一样,有时候同样的内容常常要讲上几十遍、上百遍,理论上一定是提不起精神的。但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可以使一个人每一次上台前都提一口气,把精神状态调动起来,假装热情洋溢的冲上台去。

听起来很不容易是吧?是这样的,你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做得比大多数人更好,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好消息是,你在台上假装热情洋溢地讲一会儿,你的行为就能改变你的感受,你会真的兴奋起来,再接下来就容易了,因为你不用装也能神采奕奕地讲下去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后面的课程里,讲到关于“要有激情”的部分,会详细讲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解释,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老罗,为了准备每年若干次的演讲,你平时会做素材积累方面的工作吗?有什么经验?

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当中,做演讲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养成平时随手收藏和整理演讲素材的习惯。

我会使用一个 GTD( Getting Things Done )类的软件来搜集整理,比如 Things pp\,我很喜欢 Things 的简洁易用。后来自己做了手机不再用 iPhone 之后,因为 Things 没有安卓版,所以改用了 Wunderlist,这个软件有中文名,叫奇妙清单,是一个全平台的软件,可以用到安卓、iPhone、PC 和 Mac 上、网页版也有,很好用。

平时想到什么适合在演讲中用到的想法,我就随手记录下来。看到某个人说了句特别有洞察力和智慧的话,我就随手记录下来;看到什么好文章,适合在演讲中转述或引用;看到一个非常好玩的笑话,我就随手记录下来,当然了,如果那个笑话在我用到之前就大规模的流行开了,我就把它删掉。

按这种方式,过一段时间,奇妙清单的收件箱会混乱不堪,我就打开它,把收件箱里各种各样的记录条目,分门别类地放到各种自己创建的目录里。比如某个目录的名字是“吹牛x”,某个目录的名字是“有境界”,某个目录的名字是“巨深刻”,你可以从这些目录的名字里,大概猜到里面都是些什么样的素材。

养成这种习惯后,像我这种一年只讲两三场演讲的人,每次准备演讲时,总是会发现素材严重过剩,而不是不知道讲什么。所以这个好习惯供你参考。

顺便说一下,要把平时脑子里想到的东西最快最省事儿的记下来,并且事后高效的处理,可能没有任何一个软件能跟锤子科技的“闪念胶囊”相媲美,虽然这个软件是我设计的,我还是忍不住为了大家好,拼命想象我不是我,然后再非常客观地强烈推荐。

第41篇|如何在演讲中讲好一个故事?(4/4)

我们接着上周的内容,继续探讨“ 讲好故事的六个辅助性元素 ”:

1.情节和篇幅

2.细节

3.悬念

4.画面或画面感

5.情感

6.提炼与升华

今天要讲的是其中的最后一项,也就是“ 提炼与升华 ”。

1.演讲中讲完一个故事之后,为什么要做提炼与升华这样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演讲者在故事结束后,没有做提炼与升华这类的事情,也没有引导或暗示我们从中得出某种结论,我们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一种理论认为, 故事最初产生的原因是实用主义的需要。讲述自己的故事给别人,听别人给自己讲故事,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和分享某种生存经验技巧的一种手段。 

即便这种集体的丰富经验分享,使我们获得了远多于个人经验的认识水平,但仍然不足以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所以生存的需求使得我们必须这些经验故事里提炼出更具普适意义的东西,来举一反三的面对全新的情况。

这种在特定的事例中找到普适意义的提炼方法,明显的改善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掌握生存经验的效率。而提炼之外的升华,则使得我们在认识和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保持良好的状态,更积极健康地面对困难、挫折和意外。 

2.实践中提炼与升华如何操作?

其实很简单,比如讲完放羊娃和狼来了的故事,讲故事的人就开始提炼了: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会了什么呢?学会的当然就是,人不能撒谎,否则会死得很惨。这就是提炼,也就是从特定的经验故事里提炼出更具普适意义的东西,来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类似的全新状况。

再比如讲一个刘秀和吴汉的故事,光武帝刘秀有一次吃了败仗,夜里去巡视营房,看那些战败的士兵是什么状态。结果一看,有的垂头丧气,有的哭哭啼啼,有的借酒浇愁,终于走到一个帐篷,看到里面一个年轻的军官,脸上没有表情,既不忧伤,也不沮丧,既不愤怒,也不亢奋,很平静,就跟没事似的,在那里拿着一块破布擦武器,擦盔甲,插得雪亮雪亮的,准备下一次的战斗。刘秀很高兴,说:“假以时日,这小子肯定能成大事。” 结果这小子后来真的成了大事,他就是东汉的大将军吴汉。

讲故事的人讲到这里,先提炼一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那些失败后不屈不挠,该干嘛干嘛的人,才能成事。这是提炼,这是从特定的经验故事里提炼出更具普适意义的东西,来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类似的全新状况。 

接来下演讲者要升华一下了:当我们面对挫折、打击,沮丧的时候,不要伤心,不要难过,甚至不要控诉,不要愤怒,不要抗议,要只管埋头默默擦亮武器,准备下一次的战斗。这种升华使得我们在认识和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保持良好的状态,更积极健康地面对困难、挫折和意外。 

再讲一个例子,2013年,锤子科技成立近一周年,终于能够发布手机操作系统的测试版了,那是我们在过去的五年里,走得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们,能不能拿到下一轮的融资也是未知数。

为了给公司的同事们打气,为了给投资人看信心和状态,也为了给支持我们的人表明一个态度,在那场发布会的结尾处,我讲了绘画爱好者罗伯特·富尔顿半路出家造船的故事。当他制造的蒸汽轮船“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德逊河首次下水时,围观群众先起哄说,“开不起来”,“开不起来”,结果船开起来了,围观群众又喊,“停不下来”,“停不下来”。但这些从他开始跨界做蒸汽船时就开始给他泼冷水的笨蛋们最终还没有能干扰到他,这艘船的首航也取得了成功,罗伯特·富尔顿后来还建立了一个蒸汽船商业帝国。

讲完了这个故事,先提炼一下:罗伯特.富尔顿的经历告诉我们,尝试跨界创业,做一番事业的人,难免被围观的庸众泼冷水,说三道四,创业者不应该被这些东西干扰,只管埋头做好该做的事情就是了。

然后再升华一下,那一次我主要就是为了给同事们和支持者们打打气,所以虽然演讲的准备上有升华的部分,但也没有往更高的认识水平上去做文章。我只是跟现场的观众传递了这样一个意思:虽然创业者们继续咬紧牙关做事,只是为了把想做的事情做好,改变一些东西,实现梦想和愿望,不是为了跟这些吃饱了撑的给创业者泼冷水的笨蛋们较劲,但过程中随手就气死这些笨蛋,也是我们的宿命。

3.我的演讲生涯中,最好的一次“提炼与升华”的案例

这世上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不会做成所谓“改变世界”的大事业,这本来没什么。但成年后的挫折和失败感,会使很多人因此变得非常虚无主义甚至堕落。为了尝试活的好一点,他们在生存过程中也经常做一些缺德的事情,并劝说自己这没什么,反正自己坚持信念,努力奋斗也改变不了世界,做点缺德的事儿,也改变不了世界,所以无所谓。

有感于这种观念的流行,我在2009年的一次高校演讲中,那时候我还在做老罗英语培训,我在那次演讲中,讲了我们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在一个被普遍认为必须耍流氓才能赚到钱的行业里,干干净净的赚到了钱。

讲完了这一系列的故事之后,我在升华的部分,讲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是我这辈子演讲的所谓升华内容中,被转载转发最多,传播最广的一个,我把它的视频链接和文本附在今天这篇文章的后面,供你学习演讲时参考。

好,以上就是我们探讨的,关于讲故事的六个辅助元素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提炼和升华。

我们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探讨讲好一个故事的6个辅助元素。这些方法,只要你多加练习,它一定会起作用。但同时,你也一定要知道, 所有这些方法技巧都是相对次要的,最重要的始终都是思想和内容本身 ;而且很重要的一条是,你要真的相信你讲出来的故事,你要真的像你的故事里所说的那样去做,这才是这些好故事能持续的,长期的,甚至是永远的打动人心的关键。 

第42篇|恰到好处的吹牛是一门手艺

在“ 构成一场优秀的演讲所需要的十三个元素 ”中:

1.要讲笑话

2.要吹牛x

3.要装x

4.要讲故事

5.要做类比

6.要三段式

7.要提问

8.要有逻辑

9.要有数据

10.要有情感

11.要有激情

12.要有境界

13.要有画面

讲好一个故事,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了。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比较轻量一些,也轻松一些的,也就是吹牛。

很多人对吹牛有偏见,是因为他们对吹牛了解不足。

吹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身能力可以支撑自夸言论的合理吹牛者,和纯属夸大事实的不合理吹牛者。 

我们在演讲中提倡的,当然是第一种,也就是合理吹牛者。运用得当的话,吹牛在演讲中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加分项。

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过一篇很好玩的文章,标题是“什么时候吹牛是OK的?”文章中说,布朗大学的心理学家关于吹牛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说来,如果在有理有据,无法反驳的情况下“吹牛”,人们会认为你虽然自负,但却能力出众;如果你对自己的成绩低调沉默,人们会认为你和善谦逊,但能力有限。

一般说来,一个公开演讲者需要给受众造成的印象,通常是第一种。当然,如果你有你自己的合理考量,也可以相应的做出选择。

初学吹牛的演讲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是吹牛的分寸感不好。演讲中的吹牛,虽然是加分项,但一不小心吹爆了就不好了,那么如何防止吹牛吹爆呢?

美国作家 Peggy Klaus 写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书名叫《避免牛皮吹爆的“吹牛”艺术》在书中,她指出,为了避免牛皮吹爆,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能误导听众,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吹起来不能没完没了,以及切忌为了吹牛不惜撒谎等等。很可惜这本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不排除稍后我们会找长期合作的出版机构引进这本书。如果引进了,也会第一时间在得到上推荐。

那么,到底如何吹牛?我们尝试简单总结一下。

1. 吹牛要分场合

和朋友们交谈的时候不要自夸;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聚会绝对不要自夸;和别人初次约会或见面的饭局上不要自夸;过年回家时,在亲戚之间的聚会上不要自夸;见女朋友家长时不要自夸……

总结下来就是,如果你在某些场合中,更想被他人喜欢,而不是被他人佩服或是印象深刻,就尽量不要吹牛,这也是前面说过的布朗大学的心理实验的结论的一部分。

如果你的需求是反过来的,也就是说,在某些场合中,你更需要被他人佩服或是印象深刻,而不是更需要被他人喜欢,你就可以选择吹牛,下面就是一些适合自夸的场合:

参加选拔比赛时,善于自夸,是加分项,评委更欣赏自信的选手;应聘时,适当的自夸几乎是必须的,虽然不能撒谎;面见投资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项目,一定要自夸;售卖自己的东西时,要自卖自夸;政治家如何自夸,简直是竞选活动中的唯一重要的课题;当然了,在公开演讲中,自夸通常也是好事。

2. 吹牛要考虑受众对象的特性

面对一群观念开放的人,合理自夸是好事,面对一群观念保守的人,自夸就有可能不是好事。一定程度上,这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物,给一群无趣的中年人演讲时,通常较少吹牛,而去到大学里演讲时,就兴致盎然地吹一会儿,这是非常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不是因为大学生好糊弄,而是因为大学生观念比中年人开放。

3. 吹牛要考虑文化差异

比如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更容易接受,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很不容易接受。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谈不上是非对错。但我还是为了避免被说地图炮,不展开说具体的国家和地区了。

4. 演讲者尽量不要严肃地自夸,幽默的、开玩笑的语气吹牛,通常更容易被接受,更不容易引起反感。但即便是开玩笑的语气,也不能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5. 吹牛时不能撒谎

所有的吹牛里,最恶劣的就是用撒谎的方式来吹牛。它玷污了吹牛的良好声誉,是我们这些热爱吹牛的人最反感的方式。

6. 吹牛时不要和他人作比较。

和他人做比较,在不同的文化里会有不同的公众反应,但是整体上,即便你的比较是完全经得起推敲的事实,也有较大概率引起公众的反感,属于高风险的做法,所以不提倡在演讲中和别人比较的方式自夸,尤其是在亚洲文化的地区。

7. 吹牛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

这个不用解释了,跟任何一种技能一样,精彩的吹牛也是需要反复练习和打磨的,天分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一个只吹过一百次牛的人,和一个吹过上千次牛的人,演讲时的观赏性完全没法比。

8. 吹牛要引用第三方数据或评论

如果你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第三方机构的评论认可或数据,不要扭扭捏捏,把他们大大方方地拿出来分享和吹嘘一下,这对创业公司的发布会演讲来说,几乎是一门必修课。

最后再终结一下,在演讲中,合理的吹牛有非常积极作用: 

合理吹牛意味着自己对自己进行充分的自我表扬, 在合适的场合中,这是在释放一种强烈的正面信号,这是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 

在吹牛过程中,演讲者会建立自信心,降低恐惧和焦虑,进入兴奋的状态,所释放的正面情绪能迅速地感染听众,活跃气氛,带着大家一起进入状态。特别是创业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宣布的好消息时,用这种方式宣布,会对受众产生极强的感染力,也能大大提振你的团队和支持者的士气。

第43篇|如何在演讲中提出一个好问题?


我们继续探讨“ 构成一场优秀的演讲所需要的十三个元素 ”:

1.要讲笑话

2.要吹牛x

3.要装x

4.要讲故事

5.要做类比

6.要三段式

7.要提问

8.要有逻辑

9.要有数据

10.要有情感

11.要有激情

12.要有境界

13.要有画面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是,“ 要提问 ”。

物理学家海森堡有一句名言,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

这个道理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一样的。 无论是为了发布会和公开演讲,还是为了产品的定义,设计和市场营销,学会提问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为什么要在演讲中提问题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 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问题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好问题能把成千上万个观众的目光、思绪和注意力瞬间集中起来,交汇在一个点上,然后你就可以带领他们跟着你的思路走了。

第二, 观众和消费者有时候并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而你的提问将会帮助他们发现。 例如在发布锤子科技 T1 的时候,我们就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当我们买手机的时候,我们到底在买什么?

这个经典的句型,来自美国小说家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种提问方式,非常适合用来拷问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感知和欲望,这其中当然就包含了消费者的产品感知和消费欲望。

当你买手机时,你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性能、外观、操作系统,还是别人的眼中的所谓档次和格调?你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选择,还是跟风随大流购买?这些问题,人们常常以为自己很清楚,但实际上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当你替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就是在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的东西。

第三, 提问能够启发观众思考,带着他们一起寻找答案,从而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愉悦。 

优秀的侦探小说,不是让读者旁观一个虚拟的聪明人如何卖弄智商,而是让他们能根据作者抛出的线索,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案件的侦破当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愉悦,就好像凶手是他们自己抓住的一样。

同样,一个创业者如果只是简单地陈述自己都干了些什么,这些辛苦成果的魅力将大打折扣。如果以一个个的问题的形式,引导观众一起思考、解决,就会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参与其中的成就感,并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设计一个好的问题的方式都有哪些?

1. 引发思考

最常见的提问策略是引发观众的思考,这需要你去发现大家普遍感兴趣并可以参与思考的问题,比如在锤子科技 T1 的发布会上,我们提到了一个问题是:“单手操作的黄金尺寸究竟应该是多少?”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不管你是喜欢大屏幕手机的,还是小屏幕手机的,但可能大家没有仔细想过,那么你问出来,就现场引发了思考。

再比如,我们在一场发布会的前期预热时,在微博上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南方工厂生产的皮包,贴上欧洲品牌之后就能多卖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这个现象其实是大家都普遍观察到的,但你问出来,可能大家才会认真去想这个问题,他们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就引发了好奇心,和随之而来的热烈讨论。

2. 传达理念

提问的另一种策略是,以传达某种理念来为目的来提问,你希望借此向观众传达的内容,并不包含在答案中,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你给出解答,观众看到你的问题本身,已经接收了你要传递的信息,我们看几个锤子科技发布会上的例子:

“在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很明显的向观众传递了提问者对于自己的定位,追求完美以及对一个腐朽的旧世界的不满。

“智能手机在全球普及的伟大进程中,哪一个用户群体被我们遗忘了?”这个问题传达的是,我们非常重视广大的用户,同时也关注那些被这个时代忽略的特定用户群体,有些事儿既然他们不管,那就交给我们吧。驱使我们努力做得更好的,除了公众容易从企业身上观察到的那些,还有宝贵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做产品时秉持的理念。

当然,这个问题在详细解释清楚之前,观众一看到问题也会迅速引发思考:咦,那个被我们所遗忘的用户群体到底是谁啊?

3. 假装不小心故意透露部分信息

为了发布会预热时,还有一种貌似严肃和忠厚,内藏卖萌和奸诈的提问手段,叫作“假装不小心故意透露部分信息”。也就是说,在预热期你想要透露一部分信息以引发讨论,但又故意不直说,采用提问的方式,把你想要传达的信息假装隐蔽地放在问题里,这样会导致以为你不小心泄露了信息而他又刚好猜出来了的人非常高兴,他们就会到处转发并宣布自己的发现。

比如,“是更快的快充,还是干脆忘了充电这回事?”,这句话没有直说,但听众稍加推理就明白我们要在手机续航时间上做文章了,而且成果貌似还很牛,弄不好已经达到让用户“忘了充电这回事”的程度了。

再比如,“同样是把硬件配置顶到头,卖用户体验的公司和卖配置的公司带给你的有什么不同?”这句话也同样没直说,而且貌似在讨论用户体验,但实际上已经透露了这款产品的硬件配置是顶尖的。

4. 营造悬念

营造悬念这种提问方式,往往是先讲一个观众可能关心的现象,或者先公布一个观众可能关心的结果,观众只知道现象和结果,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比如在坚果 Pro 的发布会上,我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的 3 年,手机芯片的速度快了 310% ,为什么你用手机做事的速度只快了 13% ?”我们先交代了结果,并附上了一个有零有整,煞有介事的数字,这就是一个悬念。当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众就会全程紧密关注你揭示答案的过程。

5. 装x

最后一个要讲的提问方法,是以装x的姿态来提问。有些问题甚至一看就是假装提问,完全是给品牌形象摆pose,纯装x。一个非常闷骚或风骚的装x问题,会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甚至直接就能拉升你的品牌调性。我们来看其中几个例子:

严重受限于相同的工业标准,戴着镣铐跳舞的工匠如何用不一样的温暖细节让你在黑暗中感到惊喜?

这个看起来特别像抒情诗一样的问题,虽然隐含了我们产品的一个新特性,但本质上主要还是装x。

下面的这个也是一样,虽然隐含了我们产品的一个新特性,但本质上主要还是装x:

圆滑当道的时代,驱使一个团队保持锋芒与锐利的,究竟是无谓的固执,还是理智的坚持?

至于下面最后这一个,则是百分之百的纯装x,而且装得非常高级,虽然形式上是显而易见的装x,但因为骨子里是真诚的,所以还非常感人:

患有不可救药的工匠情结的创业者们,在浮躁的时代如何取舍和自处?

好,关于装x的更多科学运用,我们会在后续的的课程中专门提及。

那么,提问题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第一,不要提那些你自己很关心,但受众可能完全不会关心的问题, 要学会跟观众换位思考,否则只有冷场和尴尬。

第二,不要故作神秘或洋洋得意地问一个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尴尬程度,不亚于一个相声演员用费尽心机地铺垫了20分钟,最后抖出来的却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听过的老包袱。

第三,不要用拙劣的提问来戏弄观众。 

“你知道我们的手机有几种颜色吗?”“大家说说我们应该卖多少钱啊?”显然就属于这种糟糕的问题。无论观众猜对还是猜错,都毫无意义。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以戏弄观众的形式来达到廉价的,蹩脚的互动效果。

1.演讲中提问能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触发他们去发现问题,启发观众思考,带着他们一起寻找答案,从而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愉悦;

2.5种设计一个好的问题的方式:引发思考、传达理念、假装不小心故意透露部分信息、营造悬念、装x;

3.演讲中的提问需要注意3个问题:不要提那些你自己很关心,但受众可能完全不会关心的问题;不要故作神秘或洋洋得意地问一个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要用拙劣的提问来戏弄观众。


图片来自百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