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坐在书桌前开始自己的《断舍离》之旅。已经看了三遍,已经断舍离了三年,虽然感觉家里整体有所改善,但是依然觉得不够好。最明显的是舍这个程序,也知道家中的杂物占据了太多的空间,家里不仅仅是看起来乱糟糟的,还有很多灰尘,还有很多东西因无处摆放而堆积一处,用的时候很不好找,这是从意识上的提升和改变。但理智与情感的不合拍之处就在于我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就是舍不得。
不仅仅是纠结于丢与不丢的问题,有一部分东西是明知道没有用,舍不得丢掉,更多时候还会在那些丢不掉的事物中感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满足和感慨。今日在读书、整理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之所以无法舍掉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是在占有中体会内心匮乏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来补偿。
比如在我整理家中的纸箱子的时候,我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保存了大量的单面打印的复印纸,一箱子一箱子码得整整齐齐,只是打开来看,有很多已经泛黄的纸张,还有其实有很多褶皱的,破损的,但是都好好地放在箱子里,箱子上上面还用塑料包了一层,避免灰尘侵袭。仔细看看这些纸张,发现竟然还有2007、2008年的资料纸张,也就是说我将这些纸张整整保留了十年有余,而我竟不自知。兀自静坐在箱子前面,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什么时候留下来的这些纸张?我为什么要留下这些纸张?
回答非常的冠冕堂皇:因为可以给孩子写字啊,演草啊,画画啊,多好。可是再一反思,其实并没有如此多的用途。而且最让我困惑的是,这三年里已经反复验证孩子一般不用这些纸演草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而我的工作也是更多需要电脑完成的,打印资料都需要新的A4纸张。
保存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我这两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现在不是说使用方便的问题了,我存了太多的这些纸,如果说原来还想着写字用,现在呢? 而且我还会把一些纸钉在一起做成本子,用来写字,问题是,我用的不多,但是我订了很多。为什么? 当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高中时候为了买演草纸跑到外面的小卖部里,用三块钱买一摞单面的本子,另外一面是已经被用过的,或者打印的有表格什么的。就像是我们打印文章,文章看过了没有用了,另外一面还好,还可以继续用。把这些本子抱到宿舍里,用来演草,那个时候觉得能够很大气地演草是件特别好爽的事情,可是我没有,我总是把边边角角都写完,写的密密麻麻的,才舍得将这张纸扔掉。如果正面是空的表格,我也会将前面的表格里写满算式。自己的作业本也是正面用完了,背面就做演草纸。 难道是我之前的这些经历让我“惜纸如命”?可是当时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高的匮乏感啊?只是觉得省些总是对的。一个人小时候经历的东西,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我们的潜意识?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确定,我并不是在意识上清楚地知道我存了这么多的草稿纸,所以在今天,当我把这些箱子都打开,袋子打开,我才能看到让我吃惊的草稿纸的数量。 我知道,现在写字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都用电脑了,如果用,也是用一张两张也就够了,所以留下一些有用的就好了,剩余的其实都可以扔掉或者做别的事情,比如同事会整理出来一些比较好的纸张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画画用。
明晰的思路之下,当我把这些东西都当废品处理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所以我只好暂停这一项工作,去做其他的。 这是我现在过度补偿的结果?在小的时候,我真的因为这些感受到了不满足?所以这个时候通过不断的占有来补偿自己曾经的内心? 我疑惑,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正视了那些经历,而且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是为什么我会这样? 所以在所有的整理之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这些看似没有用但是还总觉得有用,如果扔掉就会觉得很难受的草稿纸。
与内心的纠结与反思对应,让自己静心感受,并用理智反观,发现自己舍不掉的背后,是一种内心的匮乏感,而这种匮乏感会导致人占有更多的物品,但并不以实际占有物品的多少而减弱,就是说这种匮乏感与饥饿感不同,饥饿的人在生理上获得饱腹感后会消除饥饿感,但因为饥饿感而带来的不安和恐惧会使得人想要占有并储藏食物,这就是匮乏感。匮乏感会使得人更想要拥有,占有曾经缺失的物品,甚至更多,这就是过度补偿。《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将过度补偿定义为,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缺欠引起过度的补偿行为或“矫枉过正”。《犯罪学大辞典》将过度补偿定义为,个人为了克服因生理、心理或社会生活方面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情结(自卑感),采取过分行动以求解脱的心理防御机制(引自百度百科)。
识别行为背后的深层表达,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获得成长。当我发现自己对这些物品的匮乏感和占有欲的同时,我的内心在受到震惊的同时,也获得了平静。而且我开始接纳自己的这个特点,告诉自己这么做就是要满足自己,这没有什么对与不对,所以不必纠结,不必否定。当我真的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到了丰满,我获得了成长。匮乏感正在逐渐的消除。
所以,当我们有舍不得的情结之时,认识自己内心真正的深层情绪,采取抱持的态度理解,接纳自己曾经的苦难带来的匮乏感,并学会照顾好自己,内心就会获得丰满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