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春》读后感
1951年,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完稿。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
第二次读这本书,却意外生出许多不一样的感觉。我想到书中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年轻女子顾曼桢和同事沈世钧相爱了,而曼桢的姊姊曼璐早年因父亲去世沦落风尘当了舞女,在风尘中拣了投机商人祝鸿才托付终身。婚后鸿才却到处捏花惹草令曼璐很是气恼。恰好此时曼璐的前未婚夫张慕瑾造访顾家,迷上了清纯善良的曼桢,对慕瑾余情未了的曼璐伤心之余归咎于曼桢,不久后设计让对曼桢觊觎许久的丈夫强奸了自己的妹妹……
张爱玲悲伤凄婉的笔调配合伤感的情节,几度让我落泪,却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呢?书中的曼桢与世钧、翠芝与叔惠,莫不如此。有人说,这是时代的错!不错,这是一方面,而我却更喜欢把目光投向书中隐藏的人性的弱点。
曼桢与世钧之间,起初发展得很顺利,可太过顺利的感情加上两人少不更事的鲁莽,太容易将简单的事情推到极端。不然,怎会仅因一次吵架便摘下订婚的红宝石戒指,弃之纸篓,就此作别。却不知,一别是十八载春秋。
之后,曼桢到祝家照顾装病的姊姊,被姊姊设计遭姐夫强奸,故意幽禁。聪慧如她,怎会不曾想过出逃?她曾经也满心希望,终究太过单纯善良,错信了女佣阿宝,白白将定订婚戒指送到狠心的姊姊手上。于是,当世钧千方百计赶到祝家盼望得到曼桢的音讯,看到曼璐拿出的戒指,相信了她口中曼桢已经嫁给慕瑾的谎言。他终是不够自信,同时不够相信他们的爱情,宁愿相信是曼桢背叛了他。可即使他信了,也不该对一直绕在戒指上此刻却沾着干了的血迹的绒线视若无睹,更不该认不出风里隐约夹着的曼桢的哭声。
那时,痛不欲生的曼桢多想世钧来救她呀,她有太多的苦要向他倾诉,有太多的泪想淌给他看。她万万想不到,世钧却回了南京老家,第二年迎娶了翠芝。同年,曼桢也被迫生下那夜种下的孽障,生产过后,明明她被一对好心夫妇在医院救走,却在几年后祝鸿才生意失败、姊姊病故的情况下放不下儿子,将自己嫁到祝家,毁了自己的一生。
那段被幽禁的黑暗日子里,“她想起将来有一天跟世钧见面,她要怎样怎样把她的遭遇一一告诉他听,这样想的时候,就好像已经面对面坐在那儿对他诉说着,她立刻两行眼泪掉下来了”,而十八年后再见,却没有预料中的激动,“现在她是真的在这儿讲给他听了,却是用最平淡的口吻”。
对风流倜傥的叔惠怀有粉红色的美好爱恋的翠芝,却是“汉之广矣,谁可泳之?”。因着叔惠的不敢高攀,心灰意冷嫁给了错以为爱上的世钧,两个不相爱的人同床异梦,度了一生。
爱情的世界没有谁对谁错,结局自然是双方共同造就的。结尾曼桢与世钧再见,翠芝亦与叔惠见面,但没有出现挣脱婚姻枷锁男女主角不顾一切在一起的戏剧性的情节,而是以四人决定奔赴东北参与祖国建设平平淡淡作结。也好,虽不是大团圆结局也没有太大的不妥,符合社会环境与人物个性。
依我之见,世钧爱的只是那个初见时“穿着深蓝布罩袍,像个高小女生”的曼桢,若真真结为夫妻,怕是无法目睹那姣好容颜逐渐衰老的过程。他爱的,是她最美年华里光彩照人容颜,那个人老色衰的黄脸婆断不会成为他心心念念的人儿。
也好,如此记忆里永远鲜活的,是一群都市平凡男女年少时的意气风发,是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