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写了很多日常生活参考的各种事例,可以说说读完就可以使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书中提到的方法,你打算从哪件开始,怎么利用呢?
一.这本书带给我的
全部一起进行,就能什么都做好!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忙有时也很茫;工作越忙,家事越手忙脚乱自己越想做点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常常觉得想要把一件事踏踏实实做好才能做其他事,按顺序一件件来自己心里才不会那么焦虑和排斥。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要做就全部一起进行,不要去想or,要想and,人生没有那么长。不要期待工作与生活会平衡,因为如果有所谓的平衡,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平衡的前提是两者一定要壁垒分明,但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如果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是很难同时去进行的,分不清楚可能会乱成一团,但就在这样的乱成一团中,去理清楚主线,这样才能双管齐下,两全其美。享受乱成一团,利用所有的空挡将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提高自己多任务处理的并发吞吐能力,这样才能有机会提高层次,分清楚每天日常的大石头和沙子,装进时间的容器内,提高单位价值。记得之前自己每天定计划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计划和工作计划区分的很清楚,每天的时间分成了工作和生活,泾渭分明。对于一个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极致的完美主义者来说,经常要去思考这么投入的工作是为了什么? 时间和精力只有那么多,似乎自己在被生活推着往前走,这种不情不愿的感觉让自己降低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所以作者带给我比较大的一个收获是不要害怕乱成一团,这是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甚至周围的小伙伴也这么鼓励我,在每天纷乱毫无头绪中去寻找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最大的挑战,要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所以,全部一起进行,多去想and,自然能找到路。张罗情绪,用正面积极的思维去自我激励保持耐力,是比张罗金钱或时间更重要的事。
自定规矩,以追求最大时间密度
时间其实是节约不了的,只能提升单位时间的价值。比如不同的人面对工作是抱着不同态度去面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有些人因为钱,有些人更为有远见,因为期望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长和能力提升。所以同样的时间,所获得收获是不一样,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如何挤出时间,而是利用这些时间来干什么? 不是因为应该做而去做,而更应该想清楚为什么而做,犹如陪孩子时,要注重时间质量,而不是时间长度。
作者在处理家事上,也给出了很中肯的意见。比如要破除一些常识和偏见,比如很多事情一定要亲力亲为才可以,尤其是作为一个妈妈,对于孩子的事情亲力亲为才是一个好妈妈,做事情一定要做好,不然就不要做。这些写在我们潜意识里的观念,都会阻碍我们发挥单位时间的价值。做事情不用拘泥于一次就做好,哪怕有一点时间也要去做提高时间价值的事,比如参加读书会,降低非做不可的门槛,开始去做就会有收获。
借助外力也非常重要,就算花老本也要请人帮忙,比如家务事可以借助超级主妇的力量,让更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用资源换资源。
集中注意力,让时间为你所用
万事开头难,先迈出第一步,之后再见机行事。不执着于一气呵成。降低事情的启动成本,不要奢望要用完整的一块时间来处理,破除自己脑袋里只有这里,只有现在才更能专心致志的执念。改变思维,让自己用更为积极正面的思维去面对困难,这样更不容易轻易放弃。
多赞美,才能加速搞懂所有事情。包括赞美自己和别人,尤其时感觉很难坚持时,要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和甜头。骑脚踏车要不停的踩,才不会跌倒。
二.如何运用
读完这本书,可能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运用了。原本计划上周一周读完这本书,每天输出读书笔记,但实际上工作的忙碌让自己很难坚持每天去做这样一件事,在之前这种断断续续和无法让生活和工作平衡会让自己很挫败,接着就会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读完这本书后,认识到坚持是不放弃,不要执着于一气呵成,即时走走停停,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完成梦想的关键是理想和责任一起扛,同时进行想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光是忙还不够,蚂蚁也一样忙,问题是为何而忙?另外,对于比较独立的自己来说,求人帮忙是很难的事,学会借助外力,多去赞美别人是每天都要去练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