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路》经过近一年努力,终于出版问世。这厚厚的四百多页散文集于作者、于公众,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走上文学这条“不归路”,源于7年前一次大学同学聚会。7年一晃就过去,7年来笔耕不断,咬咬牙竟挺过来了,回头看看,对文字竟又如初见般激动。《新村路》全书30万字分四卷:卷一亲情;卷二杂感;卷三乡史;卷四新闻。(收录家父三四十年前所写从化新闻十多篇)。这是两代人的著作,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于本人文学路上一个阶段的升华。诚如序言所说的,于个人,是“让生命发点光”!
《新村路》的精华无疑是第三卷的《乡史》,这里收集了十多条从化乡村的历史。一条村一篇文章,既有如在空中俯瞰的宏观描述,也有钻进人物和故事“骨子”里的细节。不入乡村不知道,一入乡村吓一跳:原来从化乡村有那么多浩如烟海的情节生动的“乡村故事”,有那么多为理想为生存而奋斗的悲欢离合式“小人物”。我不避粗砾,为乡村立碑、为小人物立传,以“泥焗鸡文学”的写作方式统统把他们搬上“历史舞台”——我称之为“从化乡村史记”。当枧村的86岁的戚大娘拉着我的衣角要我给她留张影时,我想,岂止是留影,她还将会进入黑纸白字的书里。我想,让更多的从化人了解从化的历史,这是于公众的另一层意义吧。
我不避寒暑,不怕擒高擒低(粤语爬高),走进乡村扎进老人堆里如同“打了鸡血”。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喜欢古典的乡村,迫切希望能把老人的“口述历史”转化为文字。通常写一条村,出人带车要跑三几次,大江埔村去了十次;收集大量的素材、翻阅大量的资料,灵感来袭时,睡不着,食难安,往往动笔到三更半夜。每一篇乡村史的背后,都凝结了作者大量精力心血。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一个人行走于世,假以沉淀,就是一本翻开的“历史书”。我喜欢书写人的故事,所以愿以小鲜肉“身侍”老人堆(此处允许作者大笑)。但我又不得不伤感离愁——笔下的一些老人已驾鹤西去:朱山下的容姐、鹊塱的人瑞邝达潮~~~~“口述历史”确实是等不得、等不起啊!这又促使我不得不加快脚步挖掘更多的从化乡村历史。
因为兴趣,所以钻研;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身无长物,所有心血全在《新村路》里头,就以文相交吧。
2018.11.19
【作者自评】
从化乡村史记一一把口述历史化作乡村史记的散文表达。
广州市作协、从化区作协会员含辛鱼近年潜心散文创作,发掘乡村历史。包括村名来历,姓氏来历,祠堂村落古迹,乡村小人物奋斗史等内容。一村一文,宏大历史视角与深入骨髓细节描写相结合,反映波澜壮阔的乡村史。近几年写了从化近20条乡村,称之为“从化乡村史记”。
在中央乡村振兴的历史大浪潮下,乡村史记作为乡村文化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30万字散文集《新村路》现已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