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孤枕并不难眠,只是不舍得睡。这个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刚刚好的。万籁俱寂,可以看会书,听听音乐,情绪偶尔失控,偶尔兴奋异常。特别是最近,悟出了个道理,接受“自然而然”发生的一切。心情烦躁时说出“真是烦死了”,甚至“乱发脾气”,说了情商不高的话,做了令人厌恶的举动,虚荣心作祟的言行,种种,自然而然的接受它。当然这样的转变经历冗长的自我抗争的过程。
我觉着这世界最大的不公平不是阶级差异,而是人的本性。学教育学的时候接触过传统的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世界似乎总是为那些积极的勇往直前的,乐观开朗的人开放的。却不知有人生而懦弱、胆怯,宁愿沉底也不力争上游。更别说人生规划。记得自己初中的时候从牧区去小县城上学,心中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其中只有语文老师对我还不错,于是平安夜那天买了很贵的苹果,却在奔向老师的时候摔了个狗吃屎,结果一蹶不振。种种小小的离愁别绪让我一次次在课堂上将头埋向了自己手臂圈起的堡垒里。也是自认倒霉的每次鼓起勇气时又被不知哪儿来的挫败感打败。我常常想我们这类人其实呼吸都是艰难的,抗争内部的情绪,想做一个自己满意的人。
几天前,我收到自己初中时候和朋友写的交换日记,遗忘的记忆涌现,想到《阳光姐妹淘》里的一个场景,成年的自己拥抱儿时哭泣的自己。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可以拥抱十二岁的自己。想交朋友,想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个努力开朗和合群的自己。到最后也什么也没得到。我那么努力了,可是还会受限于性格,这是没办的事,却又因为自己的“非难”逃避而彷徨。
其实我们挺不赖的,许多人惧怕独处,我们却很惬意。也许怕拒绝别人而令别人伤心,强迫自己去社交场合,说一声不喜欢吧,不必迁就。总怕自己的言行给别人造成伤害,反而伤害了自己。这社会需要开朗积极的人,他们改造世界,创作奇迹。而我们需要的是我们自己,感悟我们的人生就足够了,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自己在午后喝杯泡了柠檬的啤酒,这样也挺好的。对世界的规则介怀,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