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新公司谈薪,网上的提问、回复很多,部分观点我赞同,但也看到这样的:
不要信HR,故意压低薪酬和你谈;
说已拿到一个offer,刺激公司;
一定要上浮20%。
我不赞同,刺激法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有时适得其反;
只上浮20%吗,如果你很稀缺,不止这个价噢。
写写我眼中的谈薪。
来自实践,尽量用大白话。
分五部分阐述:
第一部分 谈薪基础:已由公司单方敲定
第二部分 双方各自做好谈薪准备
第三部分 正式谈薪
第四部分 薪酬不应成为入职的唯一原因
第五部分 问与答
第一部分谈薪基础:已由公司单方敲定
(无论你来不来,它都在哪里)
1. 薪酬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招聘岗位:造价师,专业技术序列内岗位,主管二级,年薪范围为20万-24万。
招聘需求产生时,用人部门和HR根据职级体系、薪酬体系确定好招聘岗位的职级、薪酬范围。
那职级体系、薪酬体系又是什么鬼?
(1)职级体系
过去,管理人员比技术人员工资高,大家涨工资的途径是当管理者,但管理岗位少少的,导致形成了难走的独木桥,有专业特长的员工嗷嗷待哺,很容易走掉。
于是,大多数公司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就像修多条楼梯,如:修管理楼梯(承担管理职责)、专业技术楼梯、职能管理楼梯、营销楼梯。
做管理的,走管理楼梯;
做专业技术的,走专业技术楼梯;
做人力资源、行政的,走职能管理楼梯;
以此类推。
每个楼梯有不同的台阶数(层级),有的是3个台阶(3个层级),有的是5个台阶,也有7个台阶的。
每个楼梯的起点还不同,不同岗位类的员工就在对应的楼梯里爬台阶(即:在职业发展通道里晋级)。
这样,大家除了走管理楼梯,还可走其他楼梯,独木桥就不存在了,这就是职级体系。
(2)薪酬体系
每个楼梯的台阶对应1个薪级,1个薪级又包含多个薪档。
(举例)主管分三级:1级、2级、3级,其中主管2级是14档-18档,对应薪酬数值为20万-24万。
爬的台阶越高,工资越高,甚至高级专业人才比管理人员拿的多。
但1年上1个台阶行不行?
一般不行,一是不符合人才成长周期,二是容易出现天花板。
那2年到3年上1个台阶,但是可以1年上调1个薪档(即调薪)。
这就是宽带薪酬。
这样,实现员工发展的小步快跑,起到吸引和保留引优秀员工。
(配图,虚拟,薪档对应具体薪酬数,不列明)
2. 通过招聘信息公布薪酬范围
招聘网站、社交软件等已不允许用薪酬面议字眼。
采用固定格式输入薪酬具体值或薪酬具体下限和上限,还往往规定上限是下限的1倍至1.5倍。
(举例)工程师,月薪范围只能输入10000元-15000元,不能输入10000元-80000元,否则招聘信息不能发布。
谈薪基础已建立。
第二部分 双方各自做好谈薪准备
一、应聘者做准备
1. 细读应聘岗位工作职责,分析价值。
细读工作职责,一条条的,分析每个职责产生的价值。
2. 理清现在工作职责,分析价值。
(1)一条条列出现在的工作职责,通过重要性叠加影响力的维度排出先后顺序。
(2)列出每条工作职责产生的价值。自己的活,理起不难。
3.面试过程中,充分沟通,不断修正你掌握的1和2的信息,把1和2列在小本本上,一条条对比。
对比结果:
(1)完全胜任:现在的工作职责和价值﹥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价值。
(2)基本胜任:胜任比例可能50%、60%、85%,有基本判断。
(3)不能胜任。
4. 分析自己的稀缺程度和额外重要价值(加分项)
判断稀缺程度:
可以问老司机、同行、靠谱的人(包括靠谱的HR),也可以把最近1年、2年同岗位的招聘信息翻出来,汇总、分析、判断。
大致判断出:很稀缺、较稀缺、不稀缺。
额外重要价值:
比如:能给公司带来大业务、大客户,能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自己的技术在同行中数一数二等。
当然,有时公司未必看中候选人的额外重要价值,因为可能用不上。
毕竟,庙小留不住帅和尚。
5. 计算自己的最低生活成本(即工资兜底数)
把生活费、房贷、娃娃费用、旅游费用等算一算,原来每个月至少要收入1万才行。那1万就是你的工资兜底数。
通过1到5,基于胜任和稀缺是大概率,把结论排序如下:
结论1:自己完全胜任&较稀缺
结论2:自己基本胜任(如胜任度85%)&较稀缺
结论3:自己完全胜任
结论4:自己基本胜任(如胜任度85%)
二、HR和用人部门需要做的准备
1. 判断应聘者胜任程度
2.判断应聘者稀缺性和附加重要价值
(后续发文单说)
通过1到2,对应聘者也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