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总结了欣频老师所有的旅行灵感来源,我最后发现,老师所有的启发、感悟、体会、灵感全部都出自于这个最根本的基础能力——站在创意的源头。
什么是“站在创意的源头”
在享用一餐美食时,你要想象这间餐厅是你开的,这一餐是你烹调出来的:你是怎么决定餐厅的地点、定位,怎么决定菜单,怎么采买食物,怎么烹饪,怎么摆盘?
如果你是剧团团员,正在高空的钢索上,你的视野会是什么?你的肢体感觉如何?肌肉怎么紧绷?你怎么表演?怎么创造视觉的高潮?
当你听一段音乐,要想象这首曲子是第一次从你的脑中被听到、被创作出来、被唱出来的那细微感觉。当你在看一出上百人共演的大型舞剧,要把自己当成剧作家,想象这一出戏是怎么从你脑中首次被演出来,然后你怎么把它写出来、表达出来,然后传达给导演,然后与上百位参与演出的演员一起完成你的大作。
当你站在一幅画前面,要想象眼前本来是一张白纸,如果你就是那一位画家,面对这张白纸,你如何看到画的全貌?你的心情如何?你的第一笔会从哪里开始,接着怎么进行画笔之流动,最后会落在哪一笔?你画完时心情如何?
在国外旅行时,除了一边拍照一边也在想:如果我是当地的画家,我会选择哪些景点、哪些颜色、哪些构图来呈现眼前的美景?然后再到当地美术馆、艺术展场去看当地创作的艺术作品,学习别人是如何将“片刻的真实”变成“永恒的艺术”。
当你看一段小说,要想象这些想法第一次从你脑袋出来是什么状态,怎么通过你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
看多少国外表演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能不能把自己“神入”在他们之中,得到他们的精髓真传。
去看国际大型表演,我都会把自己“神入”进制作人、导演、演员、 舞台、灯光、配乐、服装等这些创作团队之中,虚拟一下自己该要有多大的动能才能创造出这样规模的作品。
就像《放自己一年梦想假》中描述的那样,欣频老师会在餐厅先观察装修、餐厅的布置、灯光,上餐后,观察摆盘的布置,然后用文字写出味道。
我为了实践这个方法,抽空也去了趟饭店,发现从餐厅经营者的角度真的能发现不少灵感。
我去的是西贝莜面村,莜面是河北、山西、内蒙古的特色美食,在南方是见不到也吃不成的。曾经有南方朋友拿了莜面的面粉回去,但是却做不出来,猜测了可能是水质的原因。
进了餐厅落座以后,我就开始观察餐厅的布局和装修。我发现老板巧妙地运用承重墙和柱子,将餐厅分成了三个就餐区域。于是我就在想,要是没有这些墙和柱子,装修起来会不会更自由?但是我发现,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就算没有承重墙,也有大小平米的限制,也不是你想弄多大就弄多大,也需要各种设施的限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限制反而成了一种支持,在限定的条件内,更好地发挥创意。
然后我又思考,如果我是餐厅经营者,要如何设计餐厅的食物呢?我所知道莜面的做法,就是将莜面的面粉做成面条或者“莜面鱼鱼”,然后泡在汤里面吃,汤可以是羊肉汤、蘑菇汤,或者黄瓜凉汤。也可以将莜面的面条蒸熟之后做成炒面。
那么,应该搭配一些什么食物在一起吃呢?西贝莜面村是搭配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烤羊肉,炖牛肉,以及凉糕,还有一些东北风味的炖菜。
从这个角度吃饭,一顿饭吃下来,觉得收获特别大。不再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吃饭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进行了激烈的头脑风暴,让爱思考的大脑转个不停,过足了瘾。
旅行时,这么做
旅行时,刚一到酒店,就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你在居住的这段时间,这个房间的使用权就是你的。
如果是星级酒店,仔细观察酒店的装修设计,如果是你,你要怎么设计?然后学习人家的设计思路。
这是这次旅行住的水屋,位于沙巴的加雅岛,每一个房间都直通大海,涨潮时,水会没过最下面的平台,退潮时,平台就会露出来,可以直接下海游泳、潜水、划船。
起初,这里也只是一个海岸,酒店的投资人以及建筑师第一次看见这个地方,是什么决定了要在这里建造水上房屋呢?沙巴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虽然是东南亚的海岛,但几乎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水上房屋的计划是可行的。
如何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如何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是相辅相成的。
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到涨潮与退潮,还考虑了海底的结构。房屋坐落在水上,坚固性与安全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考量。除此之外,如何将房屋设计得不会与自然不协调,不会突兀于自然呢?首先房屋采用了主体的黑色,连空调都漆成了黑色,屋顶采用的当地特有的红树林植物的叶子,具有自然的颜色。其次是平台上的植物,是热带特有的三角梅,不同颜色的三角梅交相呼应。最后,房屋采用木头搭建而成,只在很少量的地方用钢板做了加固。所以,要想与自然融为一体,就要取材于自然。
本文中全部黑体字摘自李欣频老师著作《李欣频的人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