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记录:
实验
九个方法
看似是人的问题实际是情境问题(手中爆米花桶的大小)
不是懒而是愿意改变的动力
看似心里抗拒实际是方向不明(想让人们全脂牛奶换成脱脂的,拿脂肪的式样给人们看,多少杯全脂牛奶是多少脂肪)
象(感性)与骑象人(理性)
用理性需要耗费体力
改变发生:
1.找到亮点
生活中太多正确的废话
书中有一个去越南找到穷身体又好的孩子探究他们身体好的原因的例子(13分左右)
给家长的建议:每天五分钟亲子互动(你不要提任何意见)家庭关系更和谐
2.明确目标
目标共享(教师和学生)
3.召集同伴:eg把消费留在故乡
关键措施
找到感觉(激励大象)
缩小改变幅度(不然大象害怕):把服务员工作量与卡路里结合(激励员工减肥以及更愿意工作)
(影响他人)调动人们的认同感(老虎伍兹即便已经赢得8次冠军但还是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式让自己获奖)
我是成长性心态不是固定型心态
加入禁止酒驾给自己贴标签——我是个热心公益的人 人们不愿意让自己分裂
关于环境改变:
先绩控再人控(eg:减少护士配药错误,用配药中勿打扰;用牌号机,排队不打架)
培养习惯:
打破同伴压力(向一个人求救而不是群体)
女孩子要注意了
培养习惯用同伴压力
触发班机(每天上床要开始,一上床就看书)
有阻力才可能转化为动力
雪球越滚越大
听书感悟:
樊登老师讲的是《瞬变》是关于改变的书籍,其中基本是围绕“象与骑象人”来展开的。“象”是情绪、感性,“骑象人”是理智、理性。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养成习惯还是提升能力,一切都离不开人与环境这两大因素,没有人则没有主体,没有出力点,没有环境则是无稽之谈,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一个着力点。
关于出力点也就是人本身,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1.我们通过激励“象”来管理感性
2.我们通过指挥“骑象人”来管理理性
关于着力点也就是环境,我们需要从这个点开展:
1.我们通过营造路径来帮助我们改变环境
一、我们如何激励大象呢?
1.找到感觉(人们在没有感受到之前是不愿意改变的)
2.缩小改变幅度(我对音频中的把服务员的工作与卡路里结合在一起从而不仅降低了体重并且提高了工作动力例子印象深刻)
3.影响他人,产生认同感(让自己给自己贴标签,比如你请他人开展公益活动,
二、我们如何指挥骑象人呢?
1.找到亮点:寻找原因,转换一个角度思考(音频中关于如何提好越南的孩子营养、健康问题,有的人只是去说一些“正确的废话”——申请回家补助,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有的人则发现有些孩子很穷但是很健康,他就把这些孩子聚在一起去寻找共同点,从而发现原因,再组织其他家庭用此方法改善孩子健康问题)
2.制定目标(最好共享目标,我对音频中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讨论的例子很深刻)
3.关键举措(对音频中很有创意的例子——“把消费留在小镇(故乡)”。这是利用人们的情怀,让故乡发展起来。还有一个关于脱脂牛奶的例子,通过把脂肪展示出来,改变人们喝全脂牛奶的习惯
这儿有给家长的建议:每天五分钟亲子互动(你不要提任何意见)家庭关系更和谐
三、营造路径
1.调整环境(把手中大杯爆米花改成小杯;还有先绩控再人控,音频中讲了一个关于减少护士配错药的例子,在配药的地方挂一块牌子“配药中请不要打扰”来减少配药风险)
2.培养习惯
1.1召集同伴:用同伴压力来培养习惯,大家都做了而我没有做,这时候我会产生动力;但是在求救时候千万不要让人产生同伴压力,应该要单独指定某个人求救,大家都会有“可能别人就会帮忙或者他不是叫我帮忙”的想法,那就很危险了
1.12触动班机:樊登老师在《掌控习惯》中也有说过,就是你在做这件事之后立马开启另一件事,比如上床之后我要看书,这就像一个暗示,去到床上这个行为是一个触动点,一个开启点,提醒自己接下来该去看书了。
要明白有阻力才会有动力,想办法让雪球越滚越大
思考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办会员?我要如何找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