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原名纳兰成德,由当时有名的法璋大师取自:《易经》李烁“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意指: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成就自己的德业,这些言行都是能够被世人所看到的。后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性德则取自《中庸》中之名言:“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
按照礼仪,成人需行冠礼,后由嘉宾为其取字。被选中为纳兰取字的嘉宾,是位满腹经纶且年长如其父辈的朱彝尊。
当时纳兰的座右铭是《荀子·不苟》中定义君子品行的一段话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他根据纳兰公子的座右铭取一容字,后又因成德取自《易经》,结合易经里的惯用文法取一若字,合而为“容若”,即纳兰公子的字。
其父纳兰明珠为康熙朝廷重臣,其母觉罗氏,是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嫡孙女,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是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公子的母亲觉罗氏与康熙的父亲顺治是堂兄妹的关系,按照辈分,纳兰公子跟康熙也是堂兄弟的关系,康熙早纳兰一年出生,视为兄。
由此可见,纳兰公子家族显赫,皇亲贵族,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即“叶赫那拉氏”。可以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子弟,羡煞旁人。然而他并不以自己的显赫出身为耀,反而觉得是桎梏其一生的枷锁。
纳兰公子,思维敏捷,文采斐然,有着常人难敌的灵气。从小聪慧过人,过目不忘,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后因病错过殿试,病痊愈补殿试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成为进士之时年仅22岁,康熙念其才华过人,出身显赫,又沾亲带故,将其留在身边赐三等侍卫,后晋升为一等侍卫。与康熙既是君臣,又是朋友。两人商谈国事之外,也谈心事,谈诗词歌赋。
纳兰公子虽出身富贵,但一生宏愿不在为官,亲附风雅,结交词臣,延纳名士,一时江南以才华显著之文匠、骚人、词客、学者,罕有不先后为其座上之宾。
他天生落拓不羁,超凡脱俗,生在权贵,却轻看权贵,不屑仕途。他天生多情又专一,重与康熙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情,听从康熙安排,隐藏才华,在康熙身边默默无闻的支持康熙大业;重与卢氏的夫妻情,深陷妻子去世的痛苦中不可自拔,点滴回忆,追悼亡妻。他天生富贵却不得志,身份显赫的他,被君王,家族桎梏,空有一身抱负,才华,却毫无施展之地。
究其一生,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超凡脱俗,一腔热血的他,不过是个得不到,放不下,郁郁而终的可怜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