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基建狂魔大修路---何不北上抗日?
小武皱眉道:“当日本人全面侵华之时,为什么一切都有如蒋百里所料呢?”
八角捋须笑道:“日本全面侵华,是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算起的。但是在此之前,很多迹象都已表露出双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
“从1933年起,北京故宫里的很多珍贵文物便开始打包南迁,共计13491箱;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又被西运至四川,这就说明民国政府一直在防范日本侵华。除了被溥仪带去伪满洲国(东北三省)的1200件精品、很多落于日本人手中以外,中国还是保有了大部分国宝。”
小武点头道:“不错。若被日本人抢去元、明、清三代积累的宝物,中国可就亏大了。这样看来,中国的确是提前三四年开始了备战。”
八角捋须微笑道:“其实早在1933年底发生了更重要的事。很多人都忽视了其现实意义---就是刚从德国采购武器归来的孔祥熙,同时出任了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
“起因是前任财长宋子文造成了国库亏空,且与财团矛盾极大,所以被撤换了。”
“当孔祥熙上任后,迅速改变了金融政策;同时又将中央银行与交通银行(原本均属于财团控股的私营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跟财团博弈之后定为公私合营:国家持一半股份、财团持一半股份。”
小武诧异道:“孔祥熙变出了新法子圈钱?”
八角嗤的一声笑了出来,捋须道:“也可以这么说,但他并不都是为了自己。银行改制以后再发行了大量公债,这样一来民国财政部就由亏空转为富余;手头也有了很多钱可以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大造公路。”
“事后一盘点,若非在七七事变之前两年、中国建造了大量公路,那么在全国范围里调兵遣将就基本不可能。比方说,在淞沪会战中,中央虽然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其中云南也响应了号召,但其所派军队历时5个月、也没能赶到上海战场。当云南军赶到华东之时,淞沪会战早已结束,只好随便找个地方打游击去了。”
小武恍然道:“如果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交通都如同云南省那样,那中国就无法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人多的优势!各省的军队就无法形成合力!等他们赶去同日本军战斗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八角含笑点头道:“正是如此。中国先前超过一半铁路都在东北;但是1931年后日本据有东北,使得中国拥有的铁路由一万五千公里、锐减到7800公里。”
“这还是因为其后两年、在南方猛建铁路的结果,不然中国的铁路就损失了三分之二了。由于铁路的损失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故此迎头赶上的重头戏是在公路上。”
“仅仅两年间,中国拥有的公路就由日本公路里程的1/15,建设到超过日本的规模。基本上东南公路都已成网,西南、西北也可连入,有些地区运兵、运送物资的实例,已经从原本需要的2个月、提升到了两天。”
小武翘起大拇指,赞道:“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原来‘基建狂魔’从这时候就开始有了。”
图表20孔祥熙主持赶建的中国公路网(1936年)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八角微笑道:“而且不要忘记,这些建设除了人、财、物的艰难之处以外,另外还有两个巨大的困难:一是要尽量阻止割据各省的军阀的极力反对,二是必须要让日本军政当局产生误判,从而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备战。”
小武连连点头,道:“孔祥熙到底还是立过一些功劳的。估计在蒋凯申心中,他就如同汉朝的萧何那样、是刘邦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八角微笑道:“到了1936年底,大概蒋凯申觉得抗日已经准备停当了,他便抽空亲往陕北督战,希望统领东北军、西北军发动最后一击,以期消灭陕北红军。如果顺利的话,‘攘外必先安内’的拼图、似乎就完成了最后一块。”
“然而,张学良、杨虎城发起的‘西安事变’,彻底打碎了蒋凯申的小算盘,于12月12日将其俘虏。眼看老蒋生命也岌岌可危,刚刚布好局的一盘大棋有全盘崩溃的危险。”
“此时,亏得相关各方以大局为重,否决了很多与老蒋有私怨的势力乘机而起的计划。否则,那些举动会使得中国重现分裂,因而无法形成合力、与日本相抗了。”
小武连连点头,诚恳地道:“不错。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还是要将国家的全局利益放在最前面。好在‘西安事变’终于得到了和平解决,这是国家之福啊!”
八角笑道:“当时的情况是,最重要的一方张学良经许多人劝说,已有了悔意;但是毕竟蒋凯申是他亲自下令逮捕的,又不好随便放。”
“此时正赶上‘德高望重’、所有人都相当钦佩的蒋百里先生刚到西安。于是张学良便多次上门请教、请他出面‘调停’双方;因为在谈妥条件以前,张学良不好意思去面见蒋凯申,但是想必他不会对蒋百里大动肝火。”
小武诧异道:“蒋百里也介入了西安事变?调停了张学良和蒋凯申二人?”
八角呵呵笑道:“说来也巧,12月11日蒋百里乘飞机来到西安,原本是为了跟蒋凯申沟通一下德国的最新形势。只因他刚结束了欧洲军事考察,看到兴登堡的继任者希特勒正在大建机械化部队、随时图谋开战;而欧洲波诡云谲的形势,显然对亚洲的中日两国也有影响。”
“于是蒋百里急忙赶去告知蒋凯申、国际最新局势变化,以便早做打算。哪知道落地西安才仅一天,12月12日蒋凯申已被张学良擒获。”
小武大笑道:“还真是巧啊!蒋百里刚出了不安之地,转眼又落进另一个漩涡。”
八角捋须微笑道:“好在蒋百里也还是有好口才的,以及相当的外交才能;见此国家危局、自然责无旁贷。于是他在张学良、蒋凯申之间好说歹说,加上其它各方代表一起努力,倒也终于促成了合议。”
“期间蒋百里还力劝蒋凯申、亲笔写了‘停止轰炸三天’的手谕、派人紧急送去南京,以阻止中央军方面轰炸西安。”
小武叹道:“没想到,蒋百里对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也是立功阙伟啊!”
八角微笑道:“不错,而西安事变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对蒋凯申来说,虽然没有武力消灭内敌,但是经过同斯大林代表、中共代表、东北军和西北军首脑等各方势力面对面的谈判,所有的合议条件都是对他很有利的。”
“所以从结果上看,蒋凯申此后可以顺利地改编红军为八路军,也可以直接号令东北军、西北军,实力不减反增。”
小武点了点头,道:“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个名字,也是属于国军战斗序列的。至于说东北军、西北军,此后也都被中央军收编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实际上离开了军队。”
八角捋须点头道:“通过短时间内各方大量密集的沟通,大家都意识到了、只有一致认可蒋凯申的国家领袖地位,有条件地遵从他的命令,才能集合中国的实力、一致抗日。不然同日本开战的时候,蒋凯申未必能以一致对外的名义、给中国大地划定了9个战区,并指挥所有的军队奔赴各自指定的战场。”
小武点头笑道:“没错。所以‘西安事变’也算是中日大战之前、中国的最后一手准备了吧?”
八角笑道:“不错。然而日本方面却没有注意到、中国内部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只顾埋头推进其‘蚕食’策略。在东北亚,日本本土已经同朝鲜半岛、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地区形成了完整的连线,这样实际控制的区域也是相当可观;似乎继续一块块地、按部就班地吃掉中国的国土,也会一如既往的顺利。”
“并且必须提到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侵华的既定全盘策略;之所以一步步推进蚕食、其实只是前线军人立功心切的导向。例如1931年的918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只是因为日本关东军少数人挑起的事端、加上当时张学良在东北疏于防范消极抗战,这才偷袭得手。”
“甚至包括后来的日军进驻印度支那的越南(1940年,佛印入驻),也是因为前线的军人觉得不打仗不过瘾,硬是将和平进驻、变成了主动同法军开战。”
小武恍然道:“原来,日本军国主义早已经渗透到了前线的绝大多数士兵的内心。他们都想为自己、也为国家立功,根本不管大本营还没有统一的策划!”
八角点了点头,捋须道:“但是日军的间谍和前线士兵总是立下了奇功。仅仅在九一八事变中,日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击败了中国的十八万东北军,夺取了机库中没有起飞的奉系空军飞机260余架。”
“而且日军接管了完好无损的沈阳军工厂。从中缴获了: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00万发、迫击炮约600门、迫击炮弹约40万发,山炮、野炮以及大口径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炸药约40万磅,及大批其它机器设备折合美金10亿元---其后直到日本投降,这些设备又为日军造出了90万支步枪等等。”
小武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大声道:“张学良真是个败家子!就算要撤退,这些个军火设备也应该炸掉!哪能就这么便宜了日本人?这样岂不是让日军尝到了甜头,进而助长他们一块块地蚕食中国土地的贪欲?”
八角捋须微笑道:“所谓有其利亦有其蔽。也正是因为前线的日军屡屡讨得便宜,所以大本营也无法对他们说不。长此以往,日本整体战略就变成了‘跟着感觉走’,一切由前线的军队来拍脑袋策划,从某种意义上说、指挥部和政府也就被中下层绑架了。”
“只是关东军的招数对张学良屡屡奏效。原本在丢失东三省后,蒋凯申让张学良改去镇守热河(河北北部)、作为一条底线。但1933年2月,日本关东军仅300骑兵居然攻克了承德、导致热河省失守,张学良又要求退守长城以内。”
图表21日军占领东三省、觊觎热河形势图(1932年)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大骂道:“张学良的东北军竟然连几百个日本骑兵都打不赢?这谁能信啊!”
八角呵呵大笑,捻须道:“你说的不错!据蒋凯申回忆说,他当时派戴笠等人时刻监视日本的本土和台湾岛,看看那里有没有军队调动的迹象。如果没有调动、则暂时不必担心日军会进攻华北。因为就关东军的兵力来说,能够稳守住东三省就不错了。”
“然而热河的战果却令人震惊,关东军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轻易更进一步。蒋凯申只能苦笑道:日本人比我更了解张学良啊!就这样,日军开始进入华北、直抵长城一线。”
“也就是从热河失守开始(1933年),民国政府下定决心全面备战。而华北控制在西北军手里,宋哲元拒绝让张学良入关;于是蒋凯申只得将残剩的东北军、包括张学良本人,辗转向西、调去了陕北。”
小武张大了口,道:“所以,这才导致后来出现了‘西安事变’?”
八角莞尔道:“乱世永远会出现一些惊喜。但日本人总以为本方是节节胜利、步步推进,殊不知一切进展都已在中国高层的预料之中。他们也不知道,中国早已将底线设在长城一线---只要越过此线、即为全面开战之信号。”
“所以在此前的一些局部零星战役中,中国军队仍保持忍让态势。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同西北军开始在长城一线激战,民国政府就在10天之内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声称‘……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如此一来,中国的全面抗战即行开始;然而日本大本营对此后知后觉,还在诧异中国的情况和态度、为何跟以前不一样了?!”
小武摇摇头道:“日本人大约觉得,进一步侵华只会面对一种遭遇战。而在中国人看来,这一场大战是迟早要来的,故早已经预先谋划妥善、不住积蓄力量、只等一个导火索罢了。”
八角捋须点头笑道:“不错,日本人很快就会明白,1937年7月7日之后的战役不会是一场遭遇战。因为总动员令发出之后不久,8月13日蒋凯申就下令总攻上海。”
小武微有惊讶,好奇道:“为什么是上海?蒋凯申为什么不去华北抗日?侵华日军不是在卢沟桥附近吗?”
八角大笑道:“因为反正是全面抗日,故也可以开辟第二战场!去华北抗日,对蒋凯申是不利的,因为北方一直是民国政府控制松散的地界。而华北的宋哲元、山西的阎锡山、山东的韩复渠,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直担心蒋凯申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将他们地盘吞掉。”
“当然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中央军的基本盘在中国的东南部,而西南、西北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所以北方的历史遗留问题最大。”
小武点头道:“那倒也是。之前中央军清理大西南的例子过了还没几年呢!”
八角又笑道:“如果非要去华北抗日的话,蒋凯申的主力军就得通过大片北方军阀地盘;中央军和北方杂牌军彼此之间还得互相防着,又如何能尽力与日军作战呢?”
“而且出于对中央政府的忌惮,北方军阀总是说自己一部便能抗日,暂时无需中央军前来帮忙。但如蒋凯申真依赖他们所言,那就正中日本的下怀---华北抗日只是场遭遇战而已。”
图表22七七事变时的中国情况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点了点头,同意道:“原来如此,调动大军去华北的确是对中央军不利的。因为日本军队从热河、东三省过来,反倒是他们路近!这样一来,敌逸我劳,真是不划算的事情!怪不得蒋凯申没有北上抗日!”
八角捋须微笑道:“而且你不能把蒋百里给忘了。他在《战略论》书中明确说过,应当‘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金石之言啊!”
“蒋百里在《国防论》的扉页上,满含深情的写下寄语---‘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给国人提振信心。”
“在1938年过世之前,蒋百里还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中国对日战略的指导方针:‘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这些都是鼓励中国军民,不要被日军眼前的强大所吓倒,要坚决同对方战斗到底,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小武不禁站了起来、深深鞠了一躬,道:“幸而有蒋百里先生这样的人来指引道路,我们这些后辈也完全相信、中国人民终将击败一切强大的敌人!”
八角点头笑道:“正如邵力子给蒋百里所写挽联,概括十分贴切: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打败仗也还可,对日本切勿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