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自我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心理本身的重要探索。它不是寻找一个固定的“标签”,而是体验“当下正在经验着的意识”本身。自我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而是被觉察"不同"的本身流动的过程。就像用手电筒照向黑暗,手电筒的光源(觉察)本身无法直接照亮自己,却能通过它照亮的对象(身体/情绪/念头)反证自己的存在。如果非要觉察就会被强消解掉的存在,反现不过底色(动机本能)。亦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
“空山”就是幕布,用声音与光影的刹那存在,反衬永恒的寂静。当你不把自我当作一个需要紧握的物件,而是当作一条需要感受的河流,存在便会在每个当下呼吸的起伏中自然显现。
这种觉察没有终点,每个瞬间即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