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不确定性占据脑资源,思虑过多,需要动脑的事务就被不能沉下心去做了。
一人在远离家上千公里的地方出差,不确定性从一个人住宿转移到一个人回程上。原本计划想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却在回程来临时变得焦虑不安,根本无法安心工作。
大多的不确定是对安全的焦虑。比如回程时要做半个小时的汽车赶到郊区的火车站,让人赶到不安全;比如火车是晚上11点多的,本来想着火车上有列车员,睡一觉便可到达目的地,但又有些担心列车上环境是否会很嘈杂。
这种不确定性占据着脑资源,让我不断的刷着视频,无法主动去思考问题。由此就变成了昨日晚上一直到2点仍无睡意,而持续到今日,工作仍然无法投入深入思考,不断刷着手机查看着关于火车等方面的消息。
这就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上说的,生理需求是基础,其次是安全需求。当安全需求不能满足时,剩余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无从谈起。
但这也让我想到《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所描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场景,当每天都活在生死不确定的环境下时,那些依然热爱着生活的人们何其的伟大,他们要战胜自己的焦虑,找到生命的意义。
也许对于不确定性的问题,我还需要思考自己对于不确定的看法。因为对于同样一个环境,换成另一个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那我又是如何看待不确定性的呢?
之前与一个朋友沟通说到这个话题,首先接收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其次评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发生概率,第三相信自己的直觉,按照自己认为安全的方式行进,第四做好风险防范,第五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