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从何时起,由独爱夏天转为喜爱四季。细细想来,一是因为先前的身体畏寒,二是因为孩童时害怕独处,只有在长长的夏季天黑的晚才可以和孩子们玩,不用早早回家,遭受父母不在身旁的苦楚。
上世纪70年代,春、秋、冬的黄昏,群鸟归巢,孩子们也自然想回家找寻父母温暖,可此时,正值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碌,以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汗水去换一家的温饱。天黑后不再有玩伴,只好蹲在墙角,“被迫”听着墙上的喇叭盒子里不厌其烦地唱着《国际歌》,愁苦悲壮的曲调一响起,眼角就不由得渗出泪花。
“孤苦”是那时的感受,等着晚归的父母。天天如此,却不知道父母究竟什么时候回家,总之,早晨起来,父母已经又去了田间地头,只不过,天亮后的我又能找到玩伴一起玩了。
见不得黄昏,这种情绪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直到婚后。
婚后家庭的温暖,治愈了孩童时的无助,性情逐渐变得开朗、阳光,不再害怕黄昏的到来,不独喜欢夏季。
02
年龄越长,越来越喜欢上了四季鲜明的冷热。
春天杨柳初展,鹅慌的小叶羞羞答答,欲说还休,报告万物复苏的信息。漫步街头踏青赏春,就连耄耋老人都招架不住花红柳绿的召唤,颤巍巍移步户外,咱又怎能按捺住激情,不纵身投入其怀抱呢?
夏天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升腾火热,这样的热血沸腾,恰似茂盛生长的万物,我却独喜领略这炙烤,输出十万分的平心静气,感受室外桑拿,浑身汗毛孔张开的畅快任意挥洒自如,暗暗在心里默念:心静自然凉,浓厚的暗示起了作用,浑身汗如雨下,心却安静。
秋季秋高气爽,登高远眺,片片红叶映入眼帘,静坐山巅,止不住想流泪,年年如此。或许是想起自己少年时,父母也用同样的目光远眺,送别去外求学的孩子。如今,也轮到自己,望眼欲穿,希冀孩子学成归来。一代一代循环往复。
冬天是年少时最讨厌的季节,却在今天成为热切期盼的季节。冬季的寒冷,平静沉稳,内敛含蓄,却给人肃穆凌厉之感。性格所致,一向不喜欢嘻嘻哈哈东倒西歪,只好中规中矩,严谨认真,这多少似乎和冬季的性格沾点边,也越来越喜爱冬季。
03
就这样,四季的更替牵引着年龄的车轮滚滚向前,温煦的,奔放的,成熟的,沉稳的人的性格,随着温热寒凉的体感逐渐演变,最后兼而有之,这或许便是孔子说的六十耳顺吧!
喜爱四季之美,更喜爱人生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