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记得高考前夕,我的语文老师的一句话,“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只刻苦是绝对不够的,智商一定得高,脑子一定得好。”
我忽然就觉得释然了,原来我考不上最好的大学,乐器学不到满级,钢笔字怎么也练不好,体育永远达不到优秀,背不下来历史事件……都是因为我没有天赋。我真的已经尽力了,可是还是不行,我能怪谁呢?谁让老天爷不赏饭吃呢。
我带着这份释然,过了很多年,每次失败的时候都会劝慰自己,老天爷不赏这碗饭吃,又有什么办法呢?
后来认识了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聊到了学习与天赋。她说,她当时每天都要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做自己不擅长的题,还会花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总结错题,和寻找题干与答案之间的规律。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同学痛苦于题海战术,他们只求做更多题而不思考规律与短板,他们一边嘻嘻哈哈一边做题。
也就是说她认为她成功的原因在于,她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且保持专注,才使得她的成绩能够名列前茅。而这恰好与《刻意练习》中的观点相吻合。
在《刻意练习》中,作者通过大量实验、采访、调查,总结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并不存在天赋这一说,一切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的,而想要长久坚持刻意练习,就需要有内在动机。书中更是对到底该如何刻意练习和如何保持内在驱动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这本书由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作撰写,一位是心理学家,一位是科学作家。但全书都是从艾利克森的视角出发,用第一人称写出。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
鉴于我们不必再过高估计“天赋”的作用,让我们相信只要通过正确的努力就能够成功,我们现在来看看究竟什么才是“刻意练习”。
一.“刻意练习”这部分分为四个方面: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目标一定要明确,才能够用来衡量和作为标准。定下来明确的大目标后,需要进一步细化,将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也就是可以作为路径和小考量的阶段性目标。
比如,今年的计划是能够减重12公斤,体脂率降至20%。
这需要饮食和运动的相互配合。
分摊到12个月,这个计划也不应该是完全均摊的,因为减重会有平台期,所以可以在第一个月设定目标是1公斤,第二个月是1.5公斤,第三个月是0.5公斤。
无氧运动的强度要渐渐加大,跑步的配速也应加快,饮食结构要控制好,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利于塑造更美好的身体。
2.专注
三心二意一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全神贯注。一定要专心,如果很放松,或者在走神,并且只是为了好玩,那么不可能有任何进步。要在自己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经常思考反思,想想为什么上次做的好,这次做的不好,不好的点在哪里。重点就在于一定要投入百分之一百的专注。
作者在走访的时候,发现那些特别优异的小提琴手,他们每天都会非常专注地练习,甚至会因为过于劳累,需要在中午的时候,睡午觉来休息。
如果是没有办法专注的人,不妨尝试一下番茄钟,25分钟的时间内尽量保证高度专注。随着这个渐进的过程,专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3.包含反馈
所谓名师出高徒,指的就是如果老师的水平高,能够给予学生更加恰当的准确及时的反馈,那么学生就能够进步地更快,更容易。
相信大家上学的时候写完作业,都会对答案,看看自己哪道题错了,然后再想想自己为什么错了,并且会整理错题本。
这个就是有效的反馈,知道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然后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人说自己已经经过了足够多的练习,但若一直是在用错误的方法,那这种练习就是毫无意义的。
4.需要走出舒适区
如果一直重复做自己已经擅长的事情,只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那是不会有所进步的。一定要挑战自己的能力,发挥更大的潜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人说自己在用日更来挑战自己,每天会写上1000字的文章,相信只要坚持,一定可以成功。可是如果只是记录心情和流水账,没有刻意提高写作技巧,那么不过就是自己过瘾而已,不会有任何提高,更不要说成功了。
以上四点说明,仅仅进行所谓10000小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没有人来告知是否正在进步,更没有逼自己走出现有的水平,那所有的练习都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
二.我们到底该如何一直保持动机呢?
1.提高兴趣
也就是想要继续坚持下来,想要继续通过刻意练习来让自己的技能增强。
其实这样的办法很多,比如可以加入兴趣群,有一个大家一起努力向上的环境;比如赢得比赛或者通过考试,让自己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比如适当的奖励等等……这些都会增强内在驱动力。
2.减少阻力
事实上,每个人的阻力都很多,比如没有得到及时的积极回报(跑步但没减重),比如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我就说你不行吧!),比如懒得去努力,而只想随便玩手机打游戏……
而战胜这些,仅仅依靠虚无的“自控力”,不如来给自己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以养成习惯。比如每天六点起床后,六点到六点半的时间用来健身/练字/练习乐器,晚上睡觉前的半小时,十点半到十一点用来看书/写文。21天之后,这就成为了一个习惯,也就相当于是减少了阻力。
重点在于,我们不应用所谓“天赋”来作为限制自己的借口,和失败的理由。我们需要的是用正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达到自己的目的。抱怨和消极的情绪是没有用处的,我们需要的是永远只有--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