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家的开幕式,总觉得不留下点儿什么说不过去,略微记一下观后感。
开幕式前几周,在运动员陆陆续续住进奥运村后,巴西里约的负面新闻一度呈井喷状,就算是一向秉持着对朋友宽容和善的国内媒体也不可避免地有点尴尬,委婉的说辞换了几百套,终究被前线运动员的悲惨遭遇粉碎了友谊之光的滤镜,导致观众对本届奥运会的心理预期并不高,满分一百分,里约能及格已经可以夸几句了。
然而,我们在开幕式上看到的一切美丽景象却给了我们重新相信的信心,摘了友情滤镜,这场表演依然可以打出90分。
一开场,经过短暂的不太震撼的倒计时,似乎对后续历史文化的展示同样会平平无奇,耐着快进的心再看原住民生活和黑暗殖民史的展示,目光便开始专注于巨大显示屏上层出不穷的新鲜画面了,虽然短短的半个小时着实难以唤起一个外国人的激情,无法找到太多的情感共鸣,但能产生一星半点殖民时代的代入感就很不错了,不比浓烟滚滚的冰凉机器好太多么。
正式迈入现代篇后,节奏和观赏性就提高了不只三个档次,至少在差异与融合那一板块,演员的表演配合大屏幕的光影使得场面活泼又漂亮,几轮几何图形的变换让观众目不暇接,挪不开眼,此后各种充分展示本国特色的舞蹈音乐交织着电子屏打出的繁复色彩在尽显创意的同时,更让观众沉迷于热情洋溢的异域风情,感叹巴西烈焰般的美和极富活力的创造性。
作为开幕式的最大亮点,五环的展示和火炬的点燃可谓点睛之笔,正如白岩松在解说里提到的,里约早已把所有的秘密都摆在了世界面前,可惜很少有有心人注意到那些,大家只把那些当做摆设,当做经济下行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奥运历史奉献出的一份廉价心意而已。
巴西的心意作为观众我们感受到了。
事实再一次验明了中国那句老话,礼轻情意重,也非常契合里约奥运会朴实无华的绿色环保理念,摄像给出的每一个镜头,有可能很简单,是舞蹈演员的一个灿烂笑容,是体育场馆上空肆意绽放的五环烟火,是来不及退场的小男孩儿急匆匆的步伐,是国宝艺术家念出一个个伟大名字时低沉缓缓的嗓音,是观众席上孩子们手里握着的一面面绿色小国旗,但是,这些戳心戳肺的小细节偏偏就有撼千钧之力。开场前就从各方面听到一些调侃的评论,说巴西人懒散,开场前五分钟观众席上还有大片的空位,不知道运动员入场时能不能到齐,但当倒计时前后震耳欲聋的整齐欢呼掀翻这片冬日土地的那一刻,以热烈奔放为主的开幕氛围便已不可扰动了。
里约奥运会这场漂亮的开幕式是对之前所有负面新闻的一个响亮回应,他此前此后或许仍会暴露出一些本可规避却苦于无力规避的问题,但世界上没有无尽头的路,如果看不到尽头,那是因为还没有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