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为了节省时间,或者为了在孩子面前表示自己懂得很多,往往喜欢就孩子提出的问题,马上而直接的给出答案,其实这种引导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很负面的效果:
1、培养出有问题便开口问的心态,对自己动手提不起劲,变得懒惰,
2、导致实际操作的经验少,男女积累经验,所以缺乏自信,
3、培养出凡事都有最好的方法的单线思考模式,单线思考,让孩子只能坚持一种做法,当该做法没有效果时,孩子不是停下来不做,就是总是重复没有效果的方法,
有些家长把事情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不理会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出理想的效果,有些时候这种完全放手的方式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能力,但那是附带有我不能依靠别人的限制性思维的能力,可能培养出不愿与人合作,不合群的工作太多,而更多的时候,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形成退缩,避免面对困难的心态,
愿意去做和有能力做好是两回事,孩子的自信总是不足,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在培养出孩子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亲子关系,这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对爱正确的引导方式,不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跟孩子谈,引导孩子想出办法鼓励孩子尝试,失败了,支持孩子,检讨了,在做成功了,给予孩子肯定分享孩子的喜悦,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最好的自信。
所以每当孩子带着问题来问家长该怎么办时,家长最能帮助孩子的回答是“你说呢”三个字,所以聪明的家长不会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只会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家长应该提供安全安心的环境给孩子,让孩子把他本有的力量经过思考,尝试修正,最终获得成功并得到肯定,从而将其转化为能力,进而培养出自信。
当我们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的时候,就剥夺了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时间,当我们问:你说呢?就可以打开孩子思考的大脑,孩子就会去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我们不断的问:你说呢?还有呢?孩子就会想出很多很多的办法,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自己就有能力和资源去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信任他,支持他,在他遇到瓶颈的时候个孩子力量和方向。
那天,我正在沙发上看书,小乐乐提着自己的书包过来了,原来是他的书包打不开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能就直接帮他打开了,可是我们能帮助孩子一次,不能帮助孩子一辈子,所以我就问他: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打开呢?他开始说: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打开它,老师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呢?我顺口就说:你说呢?他看我没有要帮助他的意思,于是自己开始思考,想了一下就开始自己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摆弄那个拉链,后来还是没有打开,有点气馁的时候,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加油,你已经尝试的很好了,再努力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办法?最后他居然想到了去请教另外的小朋友,让别的小孩帮助他,最后两个小朋友齐心协力完成了这件他觉得很难的事情。
所以孩子其实是有资源的,我们要给孩子机会去尝试和思考,不要因为我们的有限限制了孩子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