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所动,无论外在环境人事物多么变化,你的心都能不为所动,不被影响,不会为外在的任何环境或人事物产生痛苦,这不是一种刻意达到,它是了悟了真实的觉性,一种自然呈现的状态。你能掌握自心,能调服它,它不会心猿意马随着外境波动和转变产生烦恼或痛苦,你能时时刻刻的观照到它,看到它,及时发现它,并且降服它。修心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掌握了心,就掌握了一切。
这颗心非常的妙,它能让你体会到天堂般的开心,亦能让你坠入地狱般的痛苦。可是我们时常会忽略它,但是不一定你忽略了,它就不在。这颗心即使你轮回了亿万光年,它都一直陪着你,从来没有离开,亦从未消失过,它不生不灭。其实离你特别近,但是我们永远都被脑海里面的念头所占据,从来没有静下来发现过它,我们的念头一直来来去去,永无停歇,永无止境,我们把它当真了,我们被念头包围,我们没有发现背后的觉性,也从来没有体会过安静下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永远都在分别当中。(打个比方,比如我看到了一朵花,一入眼睛我们脑海已经开始分别了:它是紫色的,是什么样的形状,我想闻一下它是什么味道,我能不能摘下它带回去,你看我们只是看到了一朵花,就已经想到了这么多,何况我们每天都面对那么多的东西环境与人事物啊…),我们被念头的潮水占据,我们念念不停歇,如果不练心,不修心,不观照心,那么我们永远都会被念头带跑,无法掌握自心,认识自心,无法体会念头背后的觉性。
现在大多数人压力都很大,也有很多因为情绪问题生病的人,他们意识不到这些,其实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如果掌握不了自己的心,老是往负面的方面去想,想很多,很焦虑,很烦恼痛苦,那么身体和心灵都是负能量的,亚健康的状态。所以平时可以多去练心,以调节自心为主要的。心开一切开,心解一切解,心是非常重要的,它主宰着我们的一切,大道至简,真实不虚。
心变了,一切才会改变。无论你做多少功德,但是你不识自心,不改变自心,一切都无什么实际意义,永远都是在表面,无法契入真实义理,体会背后真义。永远是有求之因,有漏之因。(梁武帝听说达摩是印度佛国来的高僧,极为高兴,立即下令要萧昂派人护送达摩来南京。10月1日达摩抵达南京,梁武帝接见了他。梁武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师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帝不领悟。
祖师知梁武帝机不契入,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真实义理,大乘佛法,以解脱生死轮回苦海为首要。以开智慧,明本心为首要,佛灭度前讲的最后一部经典就是法华经。而诸佛出世的一大因缘,就是开示众生皆具佛性,人人皆具佛性,本自具足,不求自得。众生与诸佛佛性无二无别。(诸佛出世的一大因缘,以开示悟入众生佛知佛见,出现于世。—法华经。)
众生不明本心,随业(业力)流浪,流浪生死(生死轮回),不能明了本心,了悟本心,掌握本心。其实众生皆具佛性,与诸佛无二无别。(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就说过一句,:奇哉!妙哉!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因妄想执着分别而不能证得。)只是我们的觉性也就是佛性被遮盖了,被灰尘蒙上了,就像镜子被蒙上了灰尘,其实它一直都在,从未消失。当你明了本心,掌握了本心。你会觉得你拥有了一切,这不是外在的那些东西和任何条件能给予你的,而你也不再需要任何外在附加条件来满足你自己,你内心非常的丰盛,你不为外境所动所染。在这个红尘俗世,本心清凉,无碍无染。本自具足,不求自得,你本是圆满。只是随缘活在当下,随缘体会当下的一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