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号的时候,我决定去八大胡同转转,体验体验老北京的感觉,窄窄的胡同犹如竹节虫一样,一节一节的,曲曲折折,紧凑的房屋鳞次栉比,看得出来这里人口密集,可奇怪的是路上的行人竟很少,偶尔从窗边飘来一缕炒菜的香味,也不全是香的,辛辣苦甜咸一股脑的,像幽灵似的在胡同里游荡,我才意识到可能是人们都回家吃饭了吧。七七八八的电线胡乱地缠绕在电线杆上,像藤蔓一样,我们就一个一个电线杆子接着往前走,这段路比我想象的能枯燥些,走着走着,一个个十字路口让我有些慌乱,就怕拐错了方向,不知不觉,我就拐到了陕西巷的上林仙居(如今名为阿来客栈),据说是赛金花和小凤仙的曾经待过的妓院,也是以前达官贵人经常来的地方,进去之后颇为失望,地方小的就如一口大井似的,越是厉害的人就可能越不起眼,有时候这准则还能用到古迹上,在里面停留片刻,我便径直出了此地。
刚出来就碰见一老先生,我拿起相机给拍了一张照,恰好拍了那老先生,没想到老先生竟然上前超我走来,我吓的不知所措,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很多次了,当我拍了别人之后,阻止者有之,盘问者有之,责骂者亦有之,我一般都会把图删掉给人家赔个不是,可真再遇见这种情况,心里还是发怵。老先生上来就对我着说:“你应该把这外边拍拍,这都是以前的名妓住过的地方”,哈,真真个虚惊一场,罢了,老先生又说:“你知道这胡同叫什么吗?”“陕西巷啊”“你知道为啥叫陕西巷吗?”,这个咱还真不知道,“以前的时候,这巷子里的住的妓女们可是肤白貌美,环肥燕瘦,堪比那闭月羞花的杨玉环,陕西巷的名字就这么来了”他又告诉我说有一个老头比他对胡同的历史还清楚,只可惜已不在世了。
胡同达人——李正荣老先生
老先生凭借自己丰厚的学识,没事儿就喜欢给各地的游客讲解胡同文化,他给了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民俗学者————李正荣,又书:胡同达人,老先生经常给游客当免费导游,他也是自得其乐,有时候陪着那些人转来转去跑上一天也不嫌累,人们给他钱他还不要,笑着说:“管顿饭就行了”
就这样聊着聊着,竟聊了逾半个钟头,他给了我一张名片又给了我一张剪报上面有胡同的一些知识,并一再嘱咐我回去再看。
这老先生就在阿林客栈隔壁住着,和老先生聊天的过程中,感觉到老先生知道太多太多东西了,事实也如此,老先生读书很多,他说自己的儿子经常回来给他买来一箱箱的书,有时候和儿子聊天,老伴儿都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老先生说的时候我能理解他老伴儿的“处境”,我和怹老聊着的时候,愈发地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如水滴遇见了大海,我被老先生那浩瀚的知识体系折服了,老先生讲起话来如江河如湖海不竭不绝,像我这等小辈只能干听着,绝不敢多言一句,一口的浓厚的南城口音,说话时嘴里像叼了根茄子一样,再加上老先生讲话的语速快,我有时候并不能及时理解,谈笑中竟有一种眩晕感。
短暂的接触使我对老先生并不了解多少,和老先生的交谈让我感觉到在他丰厚的阅读量之下,跃动的是对市井乡民,对生活的热爱,他又如那顽童恣意于街头,游荡着,撩动着路过的每一个人,然而我们又不能像他一样,毕竟每个人都着急赶路。
图为老先生给我的关于胡同的剪报
李正荣老先生
微信搜索关注“画生记”,更多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