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秋风萧肃,曹丕接过献帝奉上的玉玺,篡汉称帝后说了八个字: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尧舜的禅让。
我们学的历史课本说部落联盟首领尧和舜在他们的政治生涯的晚年,没有把首领的位置传给儿子,而是选贤任能,传给了两位贤达志士,是为禅让。这些千古佳话传说的集成就是司马迁太爷的《史记》。
但是新出土的资料,比如《竹书纪年》却记录了另一个版本的历史。让我们对照一下《史记》中隐晦的文字来梳理一下历史背后的真相。
上次说过帝喾死后继位的是挚,挚掌权9年后被兄弟尧放逐。同时被逐出政治中心的还有十六个部族,号称八元八恺(后文还会出现)。
尧有心腹两名,一位是后羿(后的原意是王)和鲧。
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比较隐晦地记录了后羿为尧的篡立平定了很多叛乱。
从《史记》的记载里可以看出这哪是打猎,分明就是为尧打江山。
另一位是鲧,也就是大禹的父亲。传说尧的时候天下洪水泛滥,尧派鲧去治水,九年不成。看看《史记》怎么记述的。
鲧通过四岳的推荐成为尧的副手,但是业绩不好,舜乘机上位,导致鲧的被杀。
舜为什么会上位呢?
先说说舜的家事。舜的父亲是个老瞎子——瞽叟,有两个儿子,长子是舜,幼子叫象。舜妈早死,象妈还在,而且得宠。所以老瞎子准备把部落酋长的位子传给象。可是当时不知为什么他不是找个广场宣布一下,而是锲而不舍地要把亲生长子干掉,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成功。
因为:
舜是尧的女婿,尧的参谋团四岳推荐了鲧以后又倒向了舜,而且尧不但嫁了两个女儿,还陪嫁了九个男,不知这九男是九个儿子,还是九个保镖甚至九个部落,壮大了舜的实力,使得舜的生父都感受到了威胁,想方设法和另一个儿子结盟妄图吞并舜的势力而不得。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老瞎子其实并不仅不是个瞎子,而是个很有实力的部落头领,尧因为得位不正(放逐了帝挚),遭到了不少的反对,通过后羿镇压了一批,又派鲧去镇压或治理,但是不成功,有类似于瞽叟这样的潜在威胁,于是尧想通过联姻和亲来拉拢瞽叟阵营中相对比较弱小的舜,在敌人内部扶植傀儡政权,使之与瞽叟对抗。
不料,伪军不但战胜了正规军,还夺了自己的权。
舜打着驸马的名义招贤纳士,把尧的政敌八元八恺(可能是挚的拥护者,因为挚被颠覆而一直在隐忍,可能势力比较大而且尧找不到分化打击的机会,所以一直没能斩草除根,而他们也在等待机会再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都拉到自己一边。到最后尧也无法驾驭舜,反而被舜流放。尧的儿子丹朱想做殊死一搏,也被舜镇压。
这就是舜代尧的真相,哪里是歌舞升平的禅让,分明是血雨腥风的搏斗。
不过天道循环,历史饶过谁。舜的下场如何?且听下回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