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未知,反正是一个2020年的笔记。
也可以看这个版本,搜集自B站UP。教资 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 简书 (jianshu.com)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84)
第一章(12)
1 教育的本质属性及表现形式 ★★★
- 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 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表现形式:
- 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地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 人类有意识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 ★★
【全民多现身】
- 全民化
- 民主化
- 多元化
-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终身化
3 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
- 生产力制约教育【规速方结手】
- 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 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 生产力制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方式的变革
1. 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 教育在生产劳动力
1. 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初要途径——学校教育)
4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两权目的是体制】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措施 ★★★
- 顺序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
- 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 不平衡性:不是按照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抓住“关键期”
- 互补性:身体机能间,身体技能和心理机能间。——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 个别差异性:群体和群体之间,个体以及个体之间因材施教
6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
遗: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制约
环:现实基础。可能性
个:主观能动性。决定
育:主导
7 遗传的意义 ★
【生理 差异 可 成】
-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8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
【三有砖控鞋权(细深)】
- 学校教育是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 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学生的发展
-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9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
【严(延时)规范,塑(加速发展)个性】
- 学校教育按社会给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
- 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关系(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 ★★★
- 德育是灵魂、统帅作用;为其他教育提供方向性的保证
- 智育是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教育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 体育是物质基础作用。人一切活动的基础
- 美育是动力作用。协调各育的发展
- 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德、智、体、美的实践基础
12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学生(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二章 (8)
13 活动课程主要特点(代表人物杜威) ★★
- 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 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14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计准材】
-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讲课书、讲义、参考书等
15 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 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16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 体现教材的普适性;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现状水平
- 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 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17 课程设计(开发)的目标模式★★
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 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最关键的一步)
- 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目标?
- 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教育经验?
- 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18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
-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 实行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实施)
-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课程评价)
19 新课程改革的结构 ★★★
-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0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国家规定为必修课程:
- 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 劳动技术教育
- 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设置的必修课程
第三章 (14)
21 教学的任务 【双基+智体德美+个性】★★★
-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执掌师生传思想】★★★
-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 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23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机会供孕检】★★★
- 激发学习动机,是起始阶段
- 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 巩固知识
- 运用知识
- 检查知识
24 备课的基本要求【三备三计划】★★
- 做好三备:备教材(钻研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备教法(设计教法)
- 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5 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
- 目标明确
- 内容正确
- 方法得当
- 结构合理
- 语言艺术
- 板书有序
- 态度从容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
26 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要求 ★★
- 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 布置作业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时间和要求
- 教师应坚持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
- 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
- 对学生作业的指导要恰如其分,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27 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选择语言不滥用】
-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 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28 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主思独学】
-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扬教学民主
29 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系统连贯难点】
-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30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使用能才】
- 书本知识要注重联系实际
-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正确处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1 讲授法基本要求★★★【启教学讲组织】
- 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
- 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 讲究语言艺术
- 组织学生听讲
32 谈话法/问答法基本要求★★
- 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 提出问题要明确
- 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
- 做好归纳、小结
33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 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 学生特点
-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 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34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6)
- 提高教学效率,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
- 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 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
- 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5)
-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 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 不能很少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 不利于因材施教
-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第四章(21)
35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有几种学生】
-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36 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稳好心训练】【趣惯心练】
- 培养学生广阔而稳定的兴趣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37 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时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短时记忆经过复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 保持时间很短:一般30s,不超过1min
- 容量有限,一般为7+-2组块
- 意识清晰
- 操作性强
- 易受干扰
38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数长方,诚实者位置】
- 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记忆材料的重要性
- 识记方法
- 学习的程度
- 时间因素
- 识记者的态度
-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39 遗忘的原因:理论学说★★
- 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
- 干扰说:前摄/倒摄抑制
- 压抑说:以往是由于情绪的压抑作用引起的。考试时过分紧张导致学过内容没想起来。
- 提取失败说:一时间难以想起或提取要求的信息,如考试没想起来,考完想起来
- 通化说:学到高级知识规律之后把低级知识规律遗忘,高级代替低级,从而简化知识
40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防止以往的方法)★
-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 掌握复习量,坚持适度超额(学习熟练程度150%)
41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
知识经验与迁移
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
思维定势:使用原来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功能固着:只看到事物通常的功能,对事物的功能用途的固定看法 - 原型启发:用其他事物获得信息(锯子)
- 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是倒U型曲线关系。相对适中的情绪唤起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4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训练思量方】 ★★
-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
-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43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大门
-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引观察,勤思考,学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44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1.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联系新知识
45 增强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促进学习的心理因素)★★
- 真实或真诚
- 尊重、关注和接纳
- 同理心:站在对方角度
46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不完全成正比;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 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变化:
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适中,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耶克斯-多徳森定律。倒U型曲线。
4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需要:人类维持自身生存需要最基本要求
- 安全需要:寻求依赖和保护,避免危险和灾难,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 归属与爱的需要:爱,被爱
- 尊重的需要:自尊,受尊
- 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 审美需要:对美、秩序、平衡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心理需要
48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
- 了解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习动机产生(需要理论)
- 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成就动机理论)
-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
-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成败归因理论)
激发【就是“学习”领域中的“激励理论”】
-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奖惩
- 表达明确的期望
- 设置合适的目标
49 影响迁移的因素★★
- 相似性(学习材料,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 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知识背景——产生迁移的基本条件)
- 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定势的影响或积极或消极)
50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内策教程】
- 精选教材
-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1 认知策略的内容 ★★★
【复述加工组织】
- 复述策略: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 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 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复述:划线、机械重复、过度学习、及时复习、睡前复习、过电影 【强调学习】
精细加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强调学习】
组织: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和归纳【强调联系】
52 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 明确知识学习目的,增加学习主动性
- 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 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 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 进行组块化编码
53 操作技能培养的基本要求★★
-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4 心智技能培养的基本要求★★
-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 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
-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55 学生学习的特点 ★★★
- 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 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完成
- 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 学习在学校班级中进行
- 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第五章 (8)
56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0-2)
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存性前运算阶段(2-7)
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未获得客体恒常性具体运算阶段(7-11)
思维具有去自我中心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形成守恒概念,能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57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两种发展水平
- 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 经过指导或合作可以达到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
58 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调节)方法★
【察纳调表快乐】
- 敏锐察觉情绪
-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 正确调整情绪
- 有效表达情绪
- 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59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
- 生物遗传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家庭环境因素: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 学校教育因素
- 个人主观因素
60 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 ★★★
【这居然要考?气质有什么用】
- 对待学生克服气质偏见
- 根据学生气质因材施教
- 胆汁质:
- 多血质:
- 粘液质:
- 抑郁质:
【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粘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
- 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 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这两种极端的学生
- 组件学生干部队伍时,考虑到学生的气质类型
61 良好性格的培养 ★★ 【树机时创教育】
- 树立效仿的榜样
- 提供实时锻炼的机会
-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 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
- 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6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 婴儿期 0-1.5 信任对怀疑
- 儿童早期1.5-3 自主对羞怯
- 学前期3-6.7 主动对内疚
- 学龄期6.7-12 勤奋对自卑
- 青春期12-18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成年早期18-30 亲密对孤独
- 成年中期30-60 繁殖对停滞
- 成年晚期60+ 自我整合感对绝望
63 能力的培养★★
- 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 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 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2)
64 实施心理健康的途径 ★★★ 【两课个同家】
- 开设心理健康有关课程
-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 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65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
- 面向全体学生
-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 尊重和理解学生
- 学生主体性原则
- 个别化对待原则
第七章 (12)
66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2-5)
权威阶段(6-8)
可逆阶段(9-10)
公正阶段(11-12)
67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水平(-9)
阶段1:惩罚与服从倾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9-16)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
阶段4:遵循法规取向阶段(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16+)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阶段6:普遍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68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
外部因素: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学校教育,同伴群体
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式,道德认知
【为什么这里还有认知失调??】
69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说好月利息】
- 有效的说服
- 树立良好的榜样
- 利用群体约定
- 基于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 价值辨析
70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 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 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什么玩意儿??】
71 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
疏导原则: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基本要求:
-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2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 ★★★
含义: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对他们的思路和行为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基本要求:
-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准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73 知行统一原则基本要求 ★★★
含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理论加实践
基本要求:
- 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提高思想道德认识
-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4 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
基本要求:
-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 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 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5 中学德育的途径【一教二班三活动】★★★
-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 社会实践活动
- 课外,校外活动
-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 班主任工作(主导力量)
76 说服教育法基本要求★★
含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教给学生明辨是非。
基本要求:
- 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 注意时机
- 以诚待人
77 榜样示范法基本要求★★★
含义: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影响学生
基本要求:
- 选好示范榜样
- 深刻理解榜样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
- 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仰慕之情
第八章(7)
78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基本特征)★★★
- 明确的共同目标
- 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严格的规章制度
- 一定的组织结构、领导核心
-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集体舆论名词解释: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
79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
- 组建阶段: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动力
-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班集体的稳定发展时期。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形成正确的舆论,良好班风
80 课堂纪律的类型★★
- 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
- 集体促成的纪律:在集体舆论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 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要求
- 自我促成的纪律:即自律、自我约束: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81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应注意 ★★★
- 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 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 树立榜样,增强是非观念;
- 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 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82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83 教师成长的3个阶段★★★
- 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 关注情境阶段:把关注的焦点投降提高学生的成绩,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 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84 教师成长的途径 ★★★
- 基于学习与研究中的专业发展(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 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开展微格教学)
- 基于教学反思的专业发展(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 = 成长
- 基于自我发展的专业发展(进行专门训练)
-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