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一部分 自律
问题和痛苦
1、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会不断成长,心智会不断成熟。
2、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3、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正确的做法是: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4、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时机
1、缺乏耐心和忽视问题
2、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3、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自律
1、四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2、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必须从小培养。一旦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自然就意识到了自己时间的宝贵,必须合理有序地进行安排。
推迟满足感
1、按一天工作七个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
2、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承担责任(和逃避自由)
1、解决问题唯一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2、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3、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
4、但与其说强制性的力量让我们受到伤害,不如说是我们主动放弃自由和权力
5、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
6、作为成年人,我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忠于事实
1、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
2、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翔实
3、一旦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我们想控制周围的一切,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地图。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捍卫陈腐的观念,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
移情:过时的地图
1、病人来看心理医生,是因为旧地图已不再生效,但头脑中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许多移情患者尽管向心理医生求助,但却拒绝按医生的要求做出调整,甚至为了捍卫旧地图而跟医生针锋相对。
2、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迎接挑战
1、完全忠于事实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我们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
2、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与时俱进。
3、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
4、大多数患者来看心理医生,起初只是为了寻求安慰和解脱,极少有人有意识地寻求挑战。挑战即将来临时,不少人都会产生逃避的念头。
5、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反省,确保我们的言语能够准确地表述出我们所认知的事实。
隐瞒真相
1、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
2、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
3、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
4、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
5、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
6、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保持平衡
1、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
2、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
3、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抑郁的价值
1、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必然会带来痛苦,但这也是心智成熟所必需的
2、因放弃而感到抑郁,是自然而健康的现象。如果放弃的过程受到干扰,导致抑郁的情绪被延长,或是抑郁的情绪不能在完成放弃后消失,那么抑郁就变得不正常和不健康。
3、很多人去看心理医生,主要原因就是情绪过于抑郁。也就是说,接受心理治疗前,他们的心灵就开始了放弃或者说成长的过程。
4、按照人生危机发生的时间次序,简单归纳我们在各阶段需要放弃的东西:
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回应的婴儿状态
无所不能的幻觉
完全占有(包括性方面)父亲或母亲(或二者)的欲望
童年的依赖感
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青春期的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
无拘无束的自由
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
青春的性吸引力
长生不老的空想
对子女的权威
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
身体永远健康
最后,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放弃与新生
1、生命的意义存在于“死亡”当中,这个“秘密”是一切宗教的核心。
2、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和巨大的勇气,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为了体验所有人、事、物的独特和新鲜之处,我必须让它们进入我的灵魂,并且驻足扎根。我必须完全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
3、兼容并包的道理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4、我们是否有可能完全避免心灵的痛苦呢?如果能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同时,我们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接近尽善尽美。比如那些在孩子们眼里是天大的难题,到了成年人手上就可能迎刃而解,此时痛苦就不成为痛苦了。更何况心智成熟的人大多具有超出常人的爱,这能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痛苦。
5、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但是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即便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时痛苦的强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你或许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还要追求精神的发展呢?”坦白地说,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幸福的本质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