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去到某个风景名胜,我一般都不太喜欢给当地的风景拍照留念。我更愿意将那片美丽的风景留在心中,那样它便能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象。尔后,当记忆随着时间慢慢变模糊,当某天再次回忆起那片风景时,那片风景便又会在你脑海中变得格外美丽。
我知道,这是自己潜意识加工的结果,因为那片风景曾给过我美丽的印象,可时间久后我又无法确切地记起它来,但我的潜意识又告诉我,那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再随着时间地推移,随着潜意识加工的进一步固化,那片风景便又会在我的脑海中变成了一片清晰而又美丽的存在了。这或许就是曾经我信仰许久的朦胧美的一种典型感觉吧(又或许是只有我这种记忆力不好的人才能独有的吧!)。我想,靖港古镇于我来说便是如此。时隔三年,再加上第一次来到古镇也只是匆匆而过,这种清晰的朦胧美就愈发明显了。
四月,在江边下车,从那座仿古大门下去,我与古镇再次相遇:烟雨江南,古色小镇,青石小巷,寻常陌巷,或熟悉亲切,或如梦似幻。原来,古镇一直都存在于我的梦中。
依旧是一个人的旅程,毫无目的地游走,不必在意什么,思维转得快也好,慢也罢,一切都随意而为。心情惆怅也好,孤单也罢,不需要应付谁,怎么样都无所谓,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世界,孤独而又自由!
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一个人静静地走,呆呆地看,亦很喜欢在这样的时段来到这个地方,人流量不多不少,不似节假日那么人山人海,亦不似寒冷时节那么孤单冷清。疏疏落落的人群,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各种各样的人群,或中年夫妻,或稚嫩的学生,或一家老小;形形色色的旅行状态,或娴静,或喧闹,或兴奋,或陶醉...他们每个人来这里都有自己的目的,都有自己来这里的理由。是的,这个时间段里的古镇终归是平静的:平平静静,不涌不潮,就有如秋季里家乡的明兰河,没有夏日的汹涌奔腾,亦没有冬日的干涸凋零。
沿着巷子走,淡淡的雾,将路边的湖面装饰得如同仙境,毛毛细雨飘飘洒洒地落在脸上,痒痒的。当我顺着古街往前走了一段路程后,我看到每隔一段距离便会有几个学生摸样的人拿着画板,他们躲在屋檐下的青石阶梯上画着什么。好奇地过去偷偷瞄上几眼,我看到他们虽然画的是同一个地方,可画出来的却不尽一致。或许,他们都只是在画他们各自梦中的古镇罢了。
走累了,在河边寻找一个偏僻角落坐下,喝上一勺芝麻豆子茶,品尝着芝麻的香,豆子的脆。将大大的茶杯放下,然后撑着双额,看着杯中的水汽升起,透过水汽,看着春风戏水,细柳艳舞,艳红的鸡冠花傲然挺立于风中,再有几艘木船伫立河中。这场景,好似一幅遥远的梦中诗画,一幅直入人心的画。
然而,来来往往的人群,远处飘来的油炸鱼香味,这人间烟火气又将我从出神的状态中拉回了现实。可当我又回头看着对面古色古香却的木房,听着不远处喇叭中不断重复播放着的“甜酒,小钵子甜酒”时,这些让我不禁又开始怀疑眼前古镇的真实来。
是小镇真实还是梦更真实?我再次戴上耳塞,依旧那首《卡农》,它已不知在我的酷狗里重复播放过多遍了。可是,此刻它依旧还是深深地沁入我心。
呵,一种久违的感觉又涌上心头,它是那样的动听而又忧伤。还是让优美的钢琴声将我带入梦中吧,真想永远睡在这睡梦中,不愿醒来。
有一种东西,不入画,不入诗,它却入心。
2014年
PS:这是一篇多年前的小文,也是人生中第一次跟女孩表白失败后一个人失落地来到古镇走走看看后写的一篇小文。修改后附在上一篇靖港古镇游记的小文之后,存以纪念!
202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