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想,去闯荡天涯时,他是快乐的。堂吉诃德在闯荡时他是快乐的,他在行进的旅程中不断受挫,即使头破血流也依旧为他的理想奋斗。
在面对这样的一个人时,我们眼里总是认为无知的活着是一种痛苦,认为堂吉诃德这种白痴式的快乐是一种愚蠢。于是一些人就像白月骑士一样,尝试去帮助堂吉诃德,让他从梦幻的世界走出来,不惜使自己受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像白月骑士这样的人可谓是正义光明的一方,而正义一方所做的总是会被人赞誉,但是我们却从未想到受帮助的人自身是否希望当前的生活受到改变,是否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快乐并企图去接受帮助。当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已经深陷泥沼,从而理所当然的施以援手时,不知不觉间我们忽略了被帮助人的真实想法,也剥夺他本有的快乐。
就像堂吉诃德一样,他被白月骑士击败,为了遵循骑士原则,他回到了家乡,在旁人眼中他获得了救赎,得以安歇。但是他自身呢?他不快乐,他丧失了原有的骑士热情,他内心充满了绝望,从他的嘴里我们再也听不到“我知道黑暗过后是光明”这样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精神支柱被打破。我们只是单方面看到他在死前的忏悔,这或许是一种救赎,但是又有谁可以考虑到,他本不应该如此破败的死去,他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闯荡在无边的涯际,为他的疯狂披上骑士的盔甲,为他的梦想骑马闯荡,为他的生命填补理想的痴狂。
他本来可以拿上长矛,戴上头盔,骑上“骏马”,继续开始他的骑士之旅。不去考虑做的事是否正确有意义,只明白自己在努力为他人,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将青春无限的挥洒在大地上,疯狂的情感将他包围,沉浸在属于他的世界,让胸腔内的豪情无法自已的喷发而出。他本可以看不到他人不屑一顾的眼神,听不到他人冷嘲热讽的评论,义无反顾的去追求他的梦想。他本可以享受美妙而荒唐的岁月,虽然癫狂无限,却无法让自己后悔。
但是当众人将他的梦想打破,面对被击败的局面,如今的他只能在躺在病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生命时钟的倒计时,让他看到了自己愚蠢的曾经,那被挥霍的青春,每一次为理想奋斗的作为都是那么的可笑。在死前看到无法紧握的双拳,颤颤巍巍的双腿,也明白了众人挂在嘴角上的嘲讽,这对堂吉诃德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残忍。理想的幻灭,认清众人对自己怜悯与无情,让原本以为可以快乐的痴人不得不破开现实的糖衣,直接品尝现实的苦涩。
堂吉诃德在病床前,感叹疯狂无知的岁月,不断的忏悔,哀伤的回味他曾今如痴如狂的理想,如今残破不堪的败笔。我想在他所有的记忆里,骑士理想占了99%,这样究其一生的追求在瞬间崩塌,谁有权利去苛责堂吉诃德不应该痛苦,不应该郁结而死!
他自己也不知道还可以留在这满是回忆的世界多久,尽管他记得周遭的一切,但是他却被世界所遗弃,他就像是那燃烧殆尽的蜡烛,无人记得他曾为理想留下的眼泪;像流下血泪远去的云朵,无人为他在心间默默挽留;像蒸发枯涸的湖水,无人眷恋他留下的记忆。他一直在默默的等待别人的回应,可叹世界无情的吝啬,不给予他一丝满足。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是否还可以如此理所当然的去贯彻我们的正义感,让原本快乐的人不接触事实的真相。有些人或许认为,众人有权力知道真相,因而,我们应该告诉他们真相,哪怕真相是如此的令人痛苦不堪。的确众人有权如此,可众人也有权去拒绝真相,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之内,或许这是一种逃避,但是这种逃避却可以令人感到愉悦。当我们知道真相时,我们无法强迫他人去接受真相,也不能自作主张的去帮他人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哪怕我们代表着正义光明。在我看来,人活着有两方式:
一:像无知的人一样快乐的活下去。
二:像智者一样痛苦的死去。
作为先知与智者总是痛苦的,因为他们思虑过多,就像尼采一样,因为拥有太多的智慧而精神失常死去。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真的需要去强迫自己或者是强迫他人,活得像智者一般,接受残忍而无情的现实吗?或许有人说,若是人人都不成为智者,逃避现实不去接受现实,那么我们的世界如何进步!可是反过来说,人人都接受现实,活得像智者,那世界上就没有智者可言了,虽然世界进步了,可是这样的世界却不正常。
我们是否需要代表正义去打破他人的理想,哪怕这种结果会给他带来无尽的伤痛。若是让我选择,我选择欺骗堂吉诃德,让他活在现实的糖衣里,可以继续无知的闯荡属于他的天下,像一名真正的骑士,有尊严的死去,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而不是在病床上忏悔的曾经的理想,静待死亡降临。我希望我可以像无知者一样快乐地活下去,哪怕被现实欺骗,至少我快乐,我活在当下。或许这样的观念很自私,但是我们永远无法要求人人都成为智者圣人。
现在的世界有太多的英雄主义,却缺乏了真实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