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做了父母,孩子有点儿磕磕碰碰都会牵动父母的心,甚至牵动两个家庭几代人的心。遇事有情绪很难免,但是情绪真的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不要因为孩子间发生的能解决的问题,升级到了家长之间、家庭之间不可调和的大问题......
说来,同样的感受,我是有过一次经历的。
记得儿子刚满六岁的时候,就常常一个人去小区里跟小伙伴儿玩。我们也比较放心,因为他一般玩儿30分钟,手表闹钟响了就自己回来;加之都是和三四个一般大的孩子玩儿,他们之间性格也都挺和谐,能玩到一起那种。
那天照例又在午饭前下楼玩。谁知才一会儿,就有两个孩子陪着他,一路哭喊着往家走。
先生和外婆一看,脖子上和衣领上沾了好多血迹,顿时吓得不轻......
一番查看,是耳廓破了,一直在流血。儿子从来没有受伤过,也没有亲眼见过流那么多血,完全被吓蒙了,只一边哭一边说是小亦把他推倒的。
另外两个孩子也七嘴八舌地描述着:大家在喷泉池那边一起玩,小亦不知道怎么了,用力推了一把,儿子侧着摔下去,耳朵磕在溪流旁边的石头上,耳廓当场就穿孔,血一直往外冒。那天小亦的爷爷在旁边陪着的,看到有孩子受伤了,拉着小亦就走了。剩下的两个孩子围着儿子,拿餐巾纸给他擦,谁知越擦,那血流得越快。儿子看着纸巾和手上全是血,非常害怕,哇哇大哭着回来了。
先生听到这些,气得不行,但是孩子伤口要紧,他对儿子说:“我们先去看伤,结束爸爸再去找他们家。”
先生抱着孩子就往车库跑。外婆找了孩子的干净衣服,一边送另外俩孩子回家,一边给加班的我打了电话。又去小亦家了解情况,然后再赶去医院。
我和先生联系上的时候,医生正在给孩子消毒、止血。医生很负责任地说,因为医院比较小,先做消毒、止血处理,要缝的针数有点儿多,最好赶快去儿童医院......
我听到还要转院,吓得不轻,直接从公司赶去儿童医院,一路上想提刀的心都有。在大门口等到先生和孩子,我们直奔急诊室,先生楼上楼下去办手续,医生立即开始检查。
我一直抱着儿子,此时他已经不哭了,可能因为爸爸妈妈在身边,有了安全感,也可能是止血后不那么疼了。但看着他到处血渍、可怜兮兮的样子,心情真是难受到无法形容,巴不得自己帮他受伤帮他疼……
等缝好、包扎出来,外婆也赶拢了,看着孩子耳朵前后缝补那么多针,一直心疼个不停。外婆给儿子换了干净衣服,先生和医生交流完,没有其他问题,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从医院出来,天快黑了。返程中,儿子靠在我怀里睡着了,我们开始讨论这件事情。
外婆说,她虽然去了小亦家,可是小亦父母上班,奶奶不知道情况,爷爷躲在房间里根本不出来……外婆牵挂着医院这边的情况,就撂话说医院回去再找他们。
我和先生越听越气愤。先生一直憋着火,他一边开车一边说:“这个事情很明显,小亦推人,他爷爷的做法错上加错,他们必须道歉、赔偿!”
儿子动了一下,先生压住火,我们停了讨论,一起安抚孩子再多睡会儿。
这样的爷爷,怎么教小孩的,遇事就躲起来?我觉得好气又好笑,心想如果小亦父母都是爷爷那样的人,接下来肯定会大闹一场。
和小亦妈妈联系,她第一时间关心我儿子的情况,说下班回家就了解情况。小亦妈妈的态度,让我的情绪没有进一步爆发,反而缓和了一些。就对她说,主要是爷爷的做法太不应该了,不管是为什么推的,出了事怎么能拉着小亦就走,对受伤的孩子不管不顾呢!都是老一辈的人,怎么给孩子做示范的?如果旁边没有其他人,又怎么办?
晚上,小亦父母弄清楚情况后,提着水果,带了小亦、小亦奶奶、祖祖,来我家道歉,提出赔医药费什么的。奶奶一直解释,说爷爷当时有点怕,一时犯了糊涂才走开的,今晚都不好意思过来……
小亦在父母的带动下,当着大家的面,给儿子道了歉。
我问儿子还疼不疼,是不是现在就原谅小亦。他说还是疼,原谅小亦。
看着一家四代人都来了,大家把话说清楚了,我和先生的气也消了。我们考虑到孩子伤的情况还算可控,经常在一起玩儿,磕磕碰碰实在难免,就商量着,只收了水果,没要医药费。
在老人们看来,1000多块钱不算少。于是,我老妈有点惊讶,小亦的奶奶、祖祖更是异常感动。
通过这件事,儿子知道了在外玩耍要更加小心,保护好自己,发生意外第一时间找大人协助,冷静可以把事情变好。小亦还是常常找他一起玩,我们两家关系也比以前更好了……
似乎做了父母,就总在担心,孩子文静懦弱可能被欺负,太强势暴躁又可能招惹祸患,就算孩子平平常常,你还是担心意外......如果把我们拥有的一切比作辛苦搭建起来的房子,可能会因为情绪这根火柴,一下子给烧没了。
当场出气似乎重要,但是出了气就把事理顺的时候太少了。用“未来”的眼光看,钱不算什么,情绪也是浮云,关键是给了孩子怎样的保护和教育,这个才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
做父母后,更加需要学习和修行。唯有在正确的时机,用正确的方法,才能给与孩子真正的引导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