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什么时候最难?
01
刘若英的《当爱在靠近》里,有这样一句词:“真的想,寂寞的时候有个伴,日子再忙,也有人一起吃早餐......”。
每次听,都有强烈的画面感浮于眼前。
一个人,或忙碌,或清闲,总之,没有撕心裂肺的忧伤,亦无惊天动地的开心,只是莫名的无力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似乎已经习惯了,任何事都是一个人。
甚至扬言,一个人挺好的。
偶尔,一天奔波下来,只想回到家中,有一桌子可口的饭菜和家人等着,再多的疲劳,都会瞬间消散。
看一篇关于“一个人生活”的毒鸡汤,文中表述,一个人生活,最难的是解决吃饭问题。
去外面吃,一个人最多一菜一汤,成年累月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人坐在桌前等上菜,唯有手机做伴。
在家里吃,哪怕是一碗面条,也需要动刀切几片肉,点火开灶,想想还是算了,吃完洗碗、收拾比较麻烦。
幸好 ,世界发明了“外卖”,想吃什么,网上下单,有配送员送上门来,吃完把打包盒一丢,干干净净。
不知何故,外卖吃多了,竟也吃出悲凉涌上心头之感,加满了盐、味精、辣的重口味菜式,居然怎么也吃不出味道来。
一个人,凑合着吃呗。有多少人,是这样对付着一个人的午(晚)餐呢?
冯友兰先生曾写过一篇题为《人生,就是吃饭》的文章。
文中,一位人生迷茫的年轻人,向阅尽世事的老人请教,老者告诉他:“人生其实很简单,就跟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
一个人,对吃饭都采取应付的态度,如何能够激发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概这也是许多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悲伤,却提不起生活的劲头的缘故吧。
02
预约了2月8日驾考科目二,周未只好把儿子放在妈妈家,专心练车。
突然恢复单身生活,最纠结的是吃饭问题。周六在风中颤抖了一天,晚上回家后,连点外卖的心思都没有,想想,一顿不吃,也没什么问题。
彼时,好友妍妍发来信息,问我吃饭没,让我去她们家吃饭。
妍妍是我最羡慕的单身女人,没有之一。
并不是她长得漂亮,亦或高薪厚职,我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生活多年,坚持吃好每顿饭,排开外出应酬时间,一个人时,她亦不厌其烦的大动干戈,在厨房倒腾个把小时,为自己准备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她告诉我,生日时,给对方送礼物,这是关于爱的仪式;春节时,要走亲访友,作揖百年,这是迎新的仪式;那么,一天三餐,则是对生活的仪式。
我们只有好好尊重生活,生活才会回报我们快乐和健康。
而一个人时,认真做饭,好好吃饭,正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每样新鲜的食材,经历清洗、切块、下锅等步骤之后,在它们原有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情感味道,我们看着各种食材,经历了煎炒烹煮,散发出来的香味抑制不住钻进鼻子,在我们内心深处,沉淀下去的,是安静与满足。
一个不愿意为自己洗手做羹汤的人,多少会有些对生活的自怨自艾,诸如,病态般的孤独,可怜兮兮的怨世不公,亦或做一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难以找出停留在他身上的安定与向上感。
那是一种无法沉浸下去的飘浮感。
03
曾经有一条名叫《一人食》人气美食系列短片,他们以“不孤独的食物美学”为主题,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吃饭,提供了许多方法。
短片一出,在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推荐,而“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主张已经成为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热议话题,“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成为热爱生活、独立自主、积极时尚的代名词。
当然,“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并不仅为了追求时尚,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暗示。
在《一人食》的书籍版中,有读者评论说:
“生活并非每天充满诗情画意,我们都免不了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四处奔波。但再疲惫,千万不要对做菜怀有厌恶的情绪,这是体现着你对于生活的态度。一个人,越是要好好关爱自己。”
“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很认真的去烹调,去品尝。很严肃的对待自己的胃。”
“吃顿好的,人生观都会改变”。同样,给自己认真做一顿好的,生活也会不一样。”
足以见得,一个人时的吃饭态度,不仅是对身体的责任感,更是对生活态度的锤炼。
一个人愿意花时间为自己做饭的人,大多对生活抱有十分的热情和诚意。
沉浸在采购食材的烟火气里,在人满为患的菜场里,挑选出合适的食材,充满泥土气息的蔬菜,略带腥味的鱼或者肉,亦或是模样白嫩可人的菌菇类,以及湿哒哒的地板,与脚底粘合在一起,发出的声响,都洋溢着人性味。
卖菜大姐的点头示好,卖肉大叔微笑寒暄,引导我们更加投入真实的生活着,而不至于独留一个人,徒增伤感。
如果说,一个人为自己做饭的过程,是享受孤独的过程;那么,一个人吃饭的过程,则是品味孤独的过程。
如同品一杯好茶,通过色泽、气味等逐渐让人沉迷其中,放松身心。
一顿满意的饭食能够增加人体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激励我们更好更积极的生活。
那么,无论人多人少,为自己,好好吃饭,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