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爆炸的现代,许多人为了能够追上知识更迭的脚步,常常会选择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和下班时间来进行学习,不论是线上听微课,或是线下实际参与课程,总是觉得不时时增加些干货不行,但这些听过的干货真的最后进入到脑中为我们所用了吗?真的在这么一次的听讲吸收中学会了吗?好像不尽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呢?我们又要如何来让这些学习内容能够变成我们的长期记忆成为我们脑中的养分呢!!
首先我们先从大脑是如何形成记忆开始了解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
以下是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图:
那遗忘又是如何在进行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以下是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通常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那如何来对抗这个遗忘曲线呢?
这个就是我今天要提的第一个诀窍:掌握复习点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可以抓出八个重要的复习点
1. 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 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 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 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 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 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 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 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那复习又要如何复习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这就牵涉到我接下来要谈的第二个诀窍: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是1946年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內容強調: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这个理论不只可以运用在学习上,更能运用在复习的过程。
结合以上两个理论的架构,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让学习内容不再遗忘:
1.掌握关键的八个重要的复习点:前三个记忆周期,五分钟,30分钟,12小时分别复习一次来将学习到的知识推进到短期记忆的区间。后五个记忆区间,1天,2天,4天,7天,15天再次复习,将短期记忆推展到长期记忆中,并能为自己所用。
2.以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做复习:让复习的效果可以更加持续。例如:学到一个如何影响他人的知识,立刻找人实践,看影响的效果如何;或是将学习到的成果和心得整理出来传授给别人。
3.在学习前或学习中即加强记忆:透过学习前的主动预习,这边所说的预习不单单只有看过资料,而是能够做到可以针对想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基础的了解,并能提出疑问,那学习的当下要做的就是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是否是正确的,并将学习的时间用来作解惑的动作,化被动接收到成主动争取,这样一个过程下来,由于要自己先融会贯通,更能让学习收到双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