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难眠,郑州大暴雨被刷屏了。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原一个内陆城市怎么会这么严重的内涝,从开始的中原人民看海调侃心态,到最后的患难与共,才短短几个小时,悲喜两重天!
一周前还在郑州啊,今年在河南出差的时间也最长。六月下旬招生在河南住了十天,后来带学生在郑州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就在郑州呆了四天,12号才回来,没料到如今的郑州变成了泽国一片。在那里的时候还有怨言,中原的天气也实在是热,气温37℃都有。偶尔一次去河南博物院,进去时还是阳光灿烂,傍晚出来时竟然是大于倾盆,天气预报也没说那天要下雨。回宾馆的路上还和出租车司机开玩笑,中原的小雨也厉害,就像小吃店里的面一样,来了一份大碗的雨!就像和其他大城市一样,到了上下班高峰马路就成了停车场,郑州也不例外。在郑州每次出行,总是要预留充裕的时间,就怕哪天堵车了影响自己要办的事情。可一旦到了下雨天,堵车就没跑。
昨天下午在招生群里看到有同事发的视频还是有戏谑成分,马路上汽车成了汽艇,沿着原来宽阔的马路在河面航行。可到了傍晚下班时分画风大变,地铁、旅游景点、公交车……都是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活话剧。马路上不能行车了,小汽车在原来的马路上漂浮着,上上下下;公交车上,坐在车上的乘客的双腿就在水里趟着,还有传鞋子的老爷爷倔强地伸直了双腿,害怕雨水浸湿了他的鞋子,这可是他老伴儿留给他唯一的念想。最可怜的是坐5号线地铁的乘客了。原本以为地面交通瘫痪了,坐地铁应该是最安全有保障。可未料,雨水从入口倒灌,整个地铁车站都没雨水浸没,那原来的铁轨也被雨水泡得没影了。整个车厢也已经被雨水淹了,门也无法打开,眼看着雨水慢慢往上涨啊,不一会儿已经没过肩膀了。手机也没电,也没信号了,这看得人焦急万分。
不知道洛阳的龙门石窟如何?据说游客们都爬到卢舍那大佛那里求庇护。河南博物院有没有被水淹啊?那一楼夏商周的国宝无恙吧。不知道前一阵去的中牟县是否也被水淹了?那入口处的麦田,那些小剧场以及露天的椅子桌子,是不是也会被漂起来?前一阵还说着欧洲、美国大水事故,可过去没几天中原也下大暴雨了,也被水淹了。这可是四十年一遇的大暴雨!起因还与东南沿海的台风有关,蝴蝶效应吗?
气象预报都已经提醒了,都已经是橙色或者是红色警报了,可为何不发布停工停课的消息呢?如果能提前一天发布停工停课的消息,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人在下班时坐地铁而被无辜夺取生命啊……想当初2010年,预报说“麦莎”台风要来,整个上海就听课停工,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虽然这个“麦莎”也给大家开了个玩笑,没有经过上海,但也给当时的人们留下欢乐,既然不下雨就去世博会看看也不错啊,算是“麦莎”台风给上海人民的福利了。
晚上的微博刷不停,看着揪心,深深希望大雨尽快过去。去过了只有河南,知道在这片中原大地上发生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啊。1942年的大饥荒,为了使年轻人活下去,老年人宁可集体上山饿死!!历史上这里也是纷争之地,开封(汴梁)的靖康耻,西晋的八王之乱……这一些都在这片中原大地上烙下印迹。这次的大暴雨势必也会在河南大地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河南加油,郑州加油!
2021.7.21 午后
附:交大对灾区的河南学子送去温暖,可以申请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