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7月1日到10月8日,我参加了十点读书会和战隼老师发起的百天阅读训练营,我从头到尾一天不拉的坚持下来了,一共阅读了23本书,做了文字或者思维导图的笔记。最后官方的数据是:2500多人开始的,最后700多小伙伴完成了。我很庆幸自己是其中一份子。
自己总结了几个问题来自问自答:
1. 出现过什么困难吗?怎么克服的?
1) 一开始参加这个活动的,我还有点不以为然,觉得不会有什么困难,因为我本身一直都有阅读的习惯。但在开始后的几天,不适就出现了,主要是在于每天要把阅读的结果进行输出发微博,这个之前是没有这么做的,发现非常的花时间,还特别考验你的总结能力。所以我采取了总结概括,重点摘抄,思维导图等各种方式来记录,这样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书。
2) 第二个困难就是坚持了,100天不间断,确实挑战比较大,因为这中间谁没有个头疼脑热、身体不适、工作繁忙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呢?这三个多月包括了我去新公司上班,9月的2个假期去婆婆家,十一的假期,还有工作的出差,还有9月学画画等。自己总结坚持的方法是:1.纸质书,kindle和手机相结合;2.哪怕再累,读个5-10页还是可以的,保证不间断,习惯就这么养成了。
3) 关于时间管理,如果你真的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养成一个习惯,那么你一定能为这个事项挤出时间。
2.最大的收获?
1) 树立了自信心,可以脱掉“三分钟热度“的帽子了,增加了自我效能,后面再做什么事我举得我都能坚持。
2)真正养成了阅读这个习惯,属于不读难受型,而且即使现在不用发微博,看完了某些段落也喜欢总结下和家人或者朋友分享。
3.对于阅读的新的认识?
1)阅读是一种连续的体验和过程,很奇妙。
2)阅读-思考-输出,这样才是有营养的循环。
3)碎片化阅读真的不是阅读,是别人把自己的吸收吐给你,建立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需要阅读”原版“。
4)阅读很私人化,不用和别人比数量,也不用看别人po出来的文字感觉很深刻,真正转化成改变你的行动才最棒,润物细无声。
4. 后阅读时代
之前一天好几项打卡任务,时间卡的紧紧感觉也能完成,现在每天就是写文和单词的打卡任务,反而感觉时间不够用,因为软性时间变多了就没有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精心安排和划分了,这样反而无效了,需要重新排列组合。
5. 下一步行动
1)继续保持阅读这个习惯,现在基本上早上到办公室固定阅读半个小时左右,晚上弹性时间阅读。
2)主题阅读和英文阅读计划。
3)继续坚持每本书的笔记和好书分享,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