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谁不担心

作为父母,你想保护孩子免遭任何痛苦吗?

我当然想。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担心的事是会变少还是变多?

我在门诊也看小孩子,陪同孩子来的家人中,有一小部分是精神紧张的父母,他们对很多问题反复地询问,对于需要医生来判断的各种症状去网上搜索,并且认为孩子是网上描述的最严重、最危险的一种。

紧张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昨天读完一本名为《轻推》的书,和之前介绍过的《游戏力》作者是同一人,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

作者从小时候做的试验讲起,小鸡在面对恐惧时如果无力反抗或逃走,它们就会装死。

如果两只小鸡受到吓唬,一起装死,它们大约需要在地上躺5分钟,才会恢复过来。

如果一只小鸡装死时,另一只小鸡在旁边闲逛,这只被吓唬的小鸡只要几秒钟就会自己爬起来。

受到惊吓的小鸡会通过观察周围的小鸡,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当孩子成为被吓坏的小鸡,感到恐惧和紧张时,我们要做没被吓坏的、闲逛的小鸡——不紧张的父母,让孩子看到父母轻松的状态,此时可以问孩子:“看着我的眼睛,里面有没有‘害怕’?”

对容易紧张的父母来说,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处理好自己的紧张情绪。

当然,紧张并不是没有好处,容易紧张的人同时也有着敏锐过人的情绪能力,当我们参加需要全神贯注的活动时,适度的紧张可以让我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能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但过度的紧张会让思想变得消积,会导致逃避,我们要帮孩子建立运转正常的安全系统:察觉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解除警报,放松下来。

当孩子感到紧张时,“共情”是为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让孩子知道你理解ta的害怕,情绪不分好、坏,没有对、错,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责骂或者嘲笑,孩子才能与家人分享ta内心深处的恐惧。

当我们知道孩子内心的恐惧后,可以设置类似的情节,通过玩打闹游戏,让孩子在放松、活跃的气氛中感受到自己有强壮的身体以及对环境的掌控力,并时常鼓励孩子做点“刺激、好玩、有惊无险”的事。

当孩子畏缩时,有时需要我们轻推一下,ta就能放下抵触,逐渐变得自信。“轻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做主;让这个过程变得好玩;不要较劲,以免发生冲突。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能够保护孩子免遭任何痛苦吗?

虽然我希望我可以,但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们无法避免孩子承受痛苦,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孩子经历痛苦时,提供足够的安慰,信任亲密关系中的能量,并且相信孩子强大的生命力。

喜欢去年春晚的歌,《是妈妈是女儿》,“孩子会穿过大雨,去懂人间的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